<p class="ql-block"> “迎着灿烂的阳光,肩负着党和人民的希望;我们工农兵学员,来自祖国四面八方……”这是七十年代很红的《工农兵学员之歌》的第一段歌词。1966年文革取消了全国高考,直到1971年大学才重新开始招生,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后来人们把这些从工农兵中选拔的学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p><p class="ql-block"> 1973年,我在当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农场已经工作两年了,农科院是个地师级的单位,每年都会有一个工农兵学员的指标,是在对口的西北农学院(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学。有一天领导找我谈话,说院党委副书记亲自点名让我去上大学,而且说的很清楚,是农机系,毕业后分到院后勤处工作,分管车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参加工作后的民兵训练,这一枪打了十环)</span></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脑袋空不要紧,关键不要进水。”我当时把脑子里的水龙头都打开了,可想而知进了多少水,我一口就回绝了本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好事。</p><p class="ql-block"> 我的理由很简单: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我好不容易出来工作了,一个月将近一半工资都交给母亲补贴家用。记得当时才去时的工资只有29元,我每月给母亲10元。转正以后是34元,我每月给母亲15元。如果上学了,我就无法帮助母亲,无法分担家里的困难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工作不满三年是不带工资上学的,但是免学费,老高知道我的心思,他专程从华县过来,提出他每月给我补贴十元钱,一定要资助我上学,而我的传统观念里却感觉我们还没有正式结婚,不好意思要他的。单位领导说可以给我困难补助,我也拒绝了。现在想想挺后悔的,我应该接受老高的好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1990年在黄山迎客松旁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 另外让我担心的是我放下课本己经六年,初中的课程基本都忘了,直接上大学学不懂怎么办?那时的我,也缺乏自信心,满脑子都是没上过高中,读书要是读不进去,跟不上别人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后来场领导告诉我,因为我不去了,争的人太多,院里把这个名额作废了 。</p><p class="ql-block"> 陕西农科院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我亲眼看着这些可敬可爱的科研人员整天和我们一样在田间刨土,在农村蹲点,所以也有点受社会上“知识无用论”的影响,从心底里对继续读书不是那么渴望。第二年院里又推荐我上西北农学院农经系,我又以同样的理由谢绝了。</p><p class="ql-block">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老天两次把改变命运的钥匙交到我手中,我却无 缘触摸到那把锁。 </p> <p class="ql-block"> 1981年,我调到咸阳一家中型纺织厂,我们厂有2200多人,去后我被安排在计划科工作,身份是以工代干,我主要负责厂里的综合统计工作。一切得从零开始,我很快熟悉了业务,也多次得到了省纺织工业总公司和咸阳市统计局的嘉奖,更得到了所在单位的认可,可是因为没有文凭终究是一个缺憾。</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变了,读书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文凭成了很多想继续攀登者门槛,尤其考职称是不可少的。对我们这些以工代干的人来说已经迫切需要有一纸文凭了。工作后,我放弃过两次读书的机会,这个时候再后悔,后悔药己经失效了。 " 命运只负责洗牌,玩牌的却是我们自己。”</p> <p class="ql-block"> 上学的机会终于来了,国家统计局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自考通知给了我新的希望,“春风又绿江南岸”。在全民读书的热潮中,我和全厂20多个人一同参加了报考。</p><p class="ql-block"> 统计专业一共有十二门课程,其中七门和会计相通,厂里不让上班时出外听课,所以自学主要得靠自己,当时孩子还小,也正是上小学的年龄,又要辅导她学习,又要管我的母亲,我母亲患脑血栓十一年,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我们兄妹轮流照顾,家庭的负担和工作的压力常常让我感到喘不过气来。 </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不像现在生活这样方便和富裕,现在可以到超市买半成品,洗衣有洗衣机,毛衣可以去买式样漂亮的羊毛衫。可是我们那个时候一切都要靠手工,一针一线的织毛衣,一件一件的用手搓洗衣服。每天自己就像陀螺一样不停的转。</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骨子里是不服输的,挤时间也要做好这一切。我克服了所有的困难,第一门课《统计原理》就考了一个咸阳市的高分。记得咸阳统计局的人到厂里来了两次想要采访我,问我是怎么学的,有什么经验,我拒绝了采访,只说努力就好。</p> <p class="ql-block"> 随着课程的加重,枯燥的学习和宽进严出的自学考试模式让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唯有我和几个比我小的高中生还在坚持之中。</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十一门课都顺利通过了,唯有高等数学第一次没有考过去,需要补考,让我领教了什么叫不能心存侥幸,</p><p class="ql-block"> 我的倔劲上来了,一门过不去就意味着前功尽弃,我只能背水一战。我借来了初中课本和高中课本,再加上《微积分》,每晚九点以后把这三本书摆在桌上就开始来回翻书,尤其是从来没有涉猎过的高中数学,一开始看到那些公式和原理就头大。后来等我一旦深入进去,感觉到数学其实是很有趣的,它们中间有很多关联,一定要找出解题技巧,所以我每解出一道难题就会兴奋不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1991年和女儿在九寨沟留影) </span></p><p class="ql-block">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努力是成功的阶梯”,通过努力,我终于顺利考完十二门课程,而且最后高等数学居然考了81分,当我到咸阳统计局领取成绩单时,他们诧异的看着我说:“你是初中毕业,怎么能考到这么高的分数,要知道这次考试咸阳市第一名是82分,你是第二名呀!”</p><p class="ql-block"> 我是庚寅年生人,属虎的,读书让我如虎添翼。我顺利的拿到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和统计专业中级职称证书。正当我一心想发挥更大作用时,纺织行业的调整将我又推向另一个关口。1995年,纺织厂压锭限产,全国各地的纺织厂一月之内纷纷停产,我们厂四大车间两个辅助车间也在一夜内都趴窝了,2200多人一刹那失业了。</p><p class="ql-block"> 幸亏这时我手中己经有了知识这把钥匙,尽管纺织行业的锁换掉了,但是我还可以到其它行业发展,还可以去开别的门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应邀参加馨亿公司的十五周年庆典)</span></p><p class="ql-block"> 退休以后,我赋闲在家,因为我几次应聘人家都嫌我年龄大了(其实当时才45岁),而且又不是会计专业,后来在侄女赞助下我在咸阳做了几年生意。</p><p class="ql-block"> 2000年,我又回到了生于此长于此的西安。这时,女儿给我介绍了一个工作,在陕西馨亿商贸有限公司做会计。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我不再彷徨,不再犹豫,我要抓住一切机会。我如实告诉我任职的这家民企老总,我说我是统计专业毕业的,不是会计专业的,但是我相信我能很快转行,把会计工作干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和曾经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开心相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我以最快的速度去努力熟悉本职工作,尽量让自己适应新的变化,公司老总对我很支持也很器重,最后从会计干到了公司的财务总监。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当时不努力掌握知识,不取得这张迟来的文凭,那可能又是另外一个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 感谢知识给了我力量,使我更加体会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是别人的,唯有知识和健康才是自己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