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学 <h5>20世纪30年代实业学堂纺织本科生在辽宁纺纱厂实习</h5> <div>沈阳大学,1979年市新民师范与沈大师范学合并组成,却是妥妥的百年老校,其历史可追溯到1905年建立的奉天实业学堂和新民公学堂。</div><div><br></div><div>奉天实业学堂是时任盛京将军赵尔巽响应清政府“新政”号召,创办的东北地区第一所培养实用人才的公立新式学校,1909年改为奉天高等实业学堂,又成为东北地区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div><div><br></div><div>新民公学堂是赵尔巽设立的师范传习所的升级版,传习所类似现在的教师进修学校,公学堂则是正规师范教育的雏形。 新民公学堂的学生免费上学,且待遇很高,据记载,学生“月给银四两,鸡鸭鱼肉无所不备”。</div> <div>今日沈大是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div> 沈阳大学自然博物馆储藏有来自全国不同山地和林区的动植物标本约20万件,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标本和新物种模式标本不在少数。<div><br></div><div>博物馆设有实验室,对我国北方林区重要昆虫、植物病毒和重要病虫害调查、防控。</div><div><br></div>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是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2年春,张作霖命奉天省长兼财政厅长王永江筹办,1923年宣告成立。<br><br>东大自豪:1928年-1937年,爱国将领张学良兼任校长9年;校名是张学良题写,校徽是林徽因设计,校歌是刘半农、赵元任创作。<div><br></div><div>“九一八事变”前,学校的300名教授中,来自世界各国名校的占90%以上,其中博士29名、硕士64名。</div> <h5>东北大学教职工、学生宿舍旧址</h5> <h5>东北大学汉卿体育场旧址</h5> <h5>东北大学刘长春体育馆</h5> 张学良是在皇姑屯事件发生不久继任东大校长的,他在任期间东大得到快速发展。选送优秀学生留学,重金礼聘名师执教,大力倡导男女同校,极其重视体育教育,呈办1929年第14届全国运动会。<div><br></div><div>1932年,张学良出8000现洋,资助东大学生刘长春参加第10届奥运会,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div> <h5>东北大学校部</h5>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一夜之间占领沈阳,东大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流亡大学,被迫先后迁徙北平、西安、四川等地。在此期间,广大师生积极参加爱国抗日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h5>东北大学采矿学馆</h5> <h5>东北大学机电学馆</h5> <h5>东北大学建筑学馆</h5> <h5>东北大学冶金学院</h5> 1949年,人民政府以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为基础建立东北工学院,校址设在沈阳南湖。新校园各大建筑均由本校讲师、教授自行设计,呈仿苏仿欧建筑样式。<div><br></div><div>东大建筑系是我国第一个本科学制建筑系,由梁思成创办,林徽因同时任教,东工成立后,部分建筑系老毕业生回校任教。他们设计的教学楼,校门等已成为学校的一座座历史丰碑。</div> <h5>东北大学宁恩承图书馆</h5> <div>1993年,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学校聘请张学良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br></div><div><br></div><div>今日的东北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br></div><div><br></div> 中国医科大学 <h5>郭沫若题写的校牌</h5> <h5>中国医科大学延安时期校门</h5> <h5>中国医科大学延安时期第十四期毕业证书</h5> 中国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它是唯一在长征途中办学并走完两万五千里全程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高校之一。<br><br>医大骄傲:毛泽东曾7次到访学校,1940年毛泽东提议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1年毛泽东为学校题字“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h5>白求恩塑像 1964年第50期毕业纪念</h5> <h5>医大附属第一医院</h5> <p class="ql-block">1945年,奉军委命令,医大从延安迁往东北兴山(鹤岗)。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学校进驻沈阳,先后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和原私立辽宁医科大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医大首次在全国招生,学制五年。同年10月,部分师生即组织手术队和担架队,参加抗美援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3月1日,毛主席周总理和越共领袖胡志明在访苏归途中,再次视察了中国医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视察的唯一一所医学院校。</p> <h5>南满医学堂旧址</h5> 今中国医科大学及附属一院的老房子多为具有日本特征的欧式建筑,它们最初归属日本“满铁”1911年建立的南满医学堂。1922年,医学堂升格为满洲医科大学,当年在日本医科大学排名中位于前五。<div><br></div><div>日本战败后,大学先后更名为中长铁路医学大学、国立铁路医学院、国立沈阳医学院。1948年11月并入中国医科大学。<div><br></div></div> 沈阳药科大学 <p class="ql-block">沈阳药科大学也是一所有着红色历史的学校。1931年,诞生于中央苏区-江西瑞金,原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调剂班,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延安时期先为中国医科大学药科,1942年独立为延安药科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解放战争时期,迁校佳木斯,命名为东北药科学校;1949年落户沈阳,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药学系,定名为东北药学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span></p> 沈阳音乐学院 沈阳音乐学院是东北唯一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她缘起于1938年我党创立的第一所艺术院校--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毛泽东同志为鲁艺题写了校名和“紧张、严肃、刻苦、虚心”校训,并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div><br></div><div>抗战胜利后,学院由延安迁至沈阳,1958年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div>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在延安期间,他创作了《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作品,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div><br></div><div>音乐教育家李劫夫,沈阳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一生中写就两千多首歌,《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被广为传唱。文/革中,他为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所有诗词都谱了曲,还创作了大量"语录歌"。</div> 沈音部分杰出校友及作品:<div>傅庚辰-电影音乐《地道战》《闪闪的红星》</div><div>谷建芬-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电视剧音乐《三国演义》</div><div>秦咏诚-电影音乐《创业》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我和我的祖国》</div><div>羊 鸣-歌剧《江姐》</div><div>张千一-歌曲《青藏高原》</div><div>雷 蕾-电视剧音乐《渴望》《便衣警察》《四世同堂》</div><div>张 藜-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亚洲雄风》《篱笆墙的影子》词作者</div><div>胡宏伟-歌曲《长江之歌》词作者</div><div><br></div> 鲁迅美术学院 <font color="#333333">鲁迅美术学院和沈音一样出身于延安鲁艺,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以艺术为武器,投身民族解放事业。抗战胜利后,辗转东北多地,曾更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font><div><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1953年,以鲁艺美术部为基础组建成东北美术专科学校,建址沈阳,1958年发展成鲁迅美术学院。</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鲁美是东北地区唯一的美术高等学府,作为中国“八大美院”之一,一直站在中国油画的高地。</font><br></div> 1986年,鲁美为辽沈战役纪念馆创作完成了全景画《攻克锦州》,从此打开了中国全景画艺术创作之路。之后,鲁美又相继创作了古代历史题材的《赤壁之战》,解放战争题材的《莱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题材的《清川江畔围歼战》等十多个全景画,几乎包揽了国内全部全景画的创作。<div><br></div> 沈阳理工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是一所国防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大学,前身是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创建于1948年。1960年组建成立沈阳工业学院,2004年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div><br></div><div>沈阳理工与北京理工、南京理工等六所理工大学并列,为原兵器工业部“兵工七子”之一。兵工七子身系国防安全,肩负军工事业人才培养的重任,为国家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div> <h5>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h5> 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是东北地区惟一的兵器博物馆,由室内展馆和室外兵器广场两部分组成。<div><br></div><div>全馆现有各类展品共计930余种、2250余件。 馆藏兵器装备大炮、火箭、导弹、卫星、坦克、飞机、轻武器、炮弹、引信等430种,近千套件,其规模、种类仅次于北京军事博物馆。</div> 镇馆之宝:<br>东方红一号备用卫星<br>响尾蛇导弹,它击落的飞机有200多架。<br>三八式步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队的常用武器,中国军民在战斗中缴获此枪,并用它将鬼子赶出了中国。<div><br></div>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与沈阳理工相同,1948年出身于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几经变迁,先后改建为东北建筑工程学校、沈阳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辽宁省建设学院等,2004年正式定名为沈阳建筑大学。 <h5>沈阳建筑工程学院老校门</h5> <h5>教学实训基地</h5> 建大的校园景观是按两条路线设计的,一条是历史文化传承,另一条是现代风貌展示,充分体现了建筑类院校的特色思路。<div><br></div><div>例如,学校将年过半百的老校门也搬到了新校区,时刻呼唤学子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br></div> <p class="ql-block">沈阳建大建筑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综合类建筑博物馆,集收藏、研究、展示、教学服务于一体。馆内分设中外建筑、馆藏、精品建筑以及模型收藏等展示区域,免费向社会开放,让公众有机会了解和感受建筑文明的精华。</p><p class="ql-block"><br></p> 辽宁大学 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是我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1953年合入东北财经学院,1958年与沈阳师范学院的部分科系、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三校合并始有辽大。并校前,哲理楼是东北财经学院的主楼,它东侧的外语楼则是沈阳俄文专科学校的主楼。<div><br></div><div>沈阳俄专成立于1950年,教学主要目标是为抗美援朝战场培养军事翻译,首任校长卢竞如是中共著名特工吴克坚的妻子,早年在延安俄文学校担任俄语系主任。 </div> 怀远楼红红绿绿的爬墙虎和银杏路金灿灿的银杏叶为辽大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有一种说法,与爬墙虎合影的多是校友,在银杏路赏秋的多是市民。<div><br></div> 沈阳师范大学 <h5>司徒安雕塑园</h5> 沈阳师范大学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先后更名沈阳师范学院、辽宁第一师范学院,郭沫若曾亲笔题写校名。<div><br></div><div>2010年学校创建的司徒安国际雕塑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独立体制的雕塑学院;司徒安雕塑园是目前国内大学校园中唯一国外艺术家雕塑园林。</div> <h5>辽宁古生物博物馆</h5>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由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和沈阳师大共建,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div><br></div><div>博物馆建筑外形是一个庞大的地质体和一个巨型恐龙的巧妙融合:断层将地质体垂直切割,火山熔岩自上而下奔泻流淌,带我们走进辽宁30多亿年地质历史的长河。南侧的拱形建筑代表辽宁巨大恐龙的身躯。<br></div> <h5>恐龙胫骨,标牌上注明:“摸龙骨,添龙气”</h5> 古生物博物馆共设8个展厅16个展区。第3厅介绍30亿年来“辽宁十大古生物群”,其中,鞍山群早期生命、燕辽生物群、热河生物群、辽宁的古人类是四大“亮点”。<div><br></div><div>第4厅介绍世界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带大家走进一亿多年前辽西的“恐龙王国”、“古鸟世界”、“花的摇篮”等奇妙的史前世界。</div><div><br></div><div>第8厅是气势磅礴的“辽宁大型恐龙厅”, 8件产自辽宁的大型恐龙首次集体“亮相”。</div><div><br></div> 沈阳体育学院 沈阳体育学院成立于1954年,是新中国建立最早的体育院校之一,原为隶属国家体委的东北体育学院,现为辽宁省唯一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体为主、多学科多专业协调发展的高等体育院校。<div><br></div><div>特色专业:运动训练和运动人体科学。<br></div><div><br></div>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辽宁中医学院,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和医学相关类人才的高等院校。<br><br>学校是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建设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学校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和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医院均为全国三级甲等医院。<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