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博怀古

Mason

随着年纪的提速,记性面临越来越空前的考验,忆旧成了日常的脑补,读史登上杀时的榜单,上周来到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a href="https://www.fieldmuseum.or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Field Museum</a>)参观,怀古之路直接怀到史前纪元。 菲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年客流量达二百万,与纽约的美国博物馆和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博物馆一起被列为美国三大博物馆,其馆藏之丰富,一两次根本看不完。 菲博的历史要追溯到1893年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00周年而举办的芝加哥世博会(<a href="https://worldsfairchicago1893.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World's Columbian Exposition</a>),会址位于市区南端密歇根湖畔的杰克逊公园,六个月内接待了访客2700万人次。<div><br></div><div>展会结束后,只保留了两幢建筑未被拆除,一是建在市中心的世界国会大厦(World's Congress Auxiliary Building),即现在的芝加哥美术馆;二是建在世博园区的美术宫(Palace of Fine Arts),即菲博的前身——芝加哥哥伦布博物馆(Columbian Museum of Chicago),1920年更名为菲尔德博物馆,并逐渐迁至现址,而空置的美术宫则被重新修缮为永久性建筑,在参考了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和维也纳的技术博物馆之后,打造出一座宏伟的芝加哥科技馆(<a href="https://www.msichicago.or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a>),于1933年向公众开放。</div> 菲博新馆于1915年在新开辟的市中心博物馆园区开始建造,历时六年,耗资七百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2.1亿),1921年5月正式开放。 这是1920年菲博搬迁的壮观场面,两条铁轨直接铺到了美术宫的大门口,正在装车的展品清晰可见。门柱还被凿掉了一部分,以便大件出入。 菲博的初始展品主要来自世博会遗留下来的各种收藏品和工艺品,后续的拓展则要归功于芝加哥的百货公司巨子马歇尔·菲尔德(Marshall Field),博物馆正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div><br></div><div>他于1894年向菲博捐赠了一百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并与洛克菲勒一起创办了芝加哥大学。1906年去世后,他在遗嘱中向博物馆追加了八百万美元的捐款。</div><div><br></div><div>他的高端品牌Marshall Field's从80年代开始易手,目前属于梅西百货。</div> 展馆正厅宽敞气派,陈列的非洲象和恐龙标本点题自然历史博物馆。该厅是用老馆长的名字斯坦利·菲尔德(Stanley Field)命名的,他是马歇尔·菲尔德的侄子,在英国曼彻斯特长大,主持菲博工作近60年,1964年去世。<div><br></div><div>斯坦利·菲尔德厅可供出租举办活动,比如一场150人的婚宴费用是三万美元起步,包括两层楼面的开放空间,如果需要使用馆外的场地另算,无论是按面积还是体积排名,性价比奇高。<div><br></div><div>面前的巨龙(Titanosaur)被取名为Máximo,西班牙语,意为巨大,一亿多年前生活在现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Patagonia)地区,是目前发现的体型最大的恐龙化石。</div></div><div><br></div><div>正值美国每年一度的骄傲月,一面巨幅的彩虹旗从二楼挂下,这一从克林顿时代开始的纪念活动是灯塔国目前最大的政治正确。</div> <p class="ql-block">正向骨骼,高9米。它食素,性情温顺,像熊猫一样,人畜无害,但熊猫靠卖萌和稀有,完美地避开了人类的食物链,有载重和食材潜质的巨龙若与人类同框,很可能会重演牛马的悲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化石是这样形成,动植物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头栽倒在溪流或沙滩上,软组织腐烂消失,骨骼则被水中的矿物质渗透石化,形成化石。随着地壳的运动,史前的遗骨们不是被深埋地下,就是被抬升到岩层中。千万年之后,它们或是从河床上裸露,或是从断崖边现身,默默地向人类揭示物种走向灭绝的必然。</p> 人类可在其腹部之下直立行走,完全不存在胯下之辱的场景。<div><br></div><div>恐龙是到1842年才有了自己专属的类别,生物学家们开始意识到,这种体型巨大的恐怖蜥蜴,能飞会跑,简直是生物界中行走的噩梦,不独立分类不足以描述史前黑暗森林里生存状况之恶劣。</div> 龙头。貌似没有磨牙,估计以撕咬剪切为主,消化完全要靠肠胃了。<div><br></div><div>45亿年前地球诞生,10亿年前生命出现,2.51亿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Mesozoic),其中包括三叠纪(Triassic)、侏罗纪(Jurassic)、和白垩纪(Cretaceous)三个地质年代,是恐龙活跃的时期。始于二叠纪(Permian)-三叠纪的大灭绝事件,造成了90%到96%的海洋生物与70%的陆生生物消失,也为三叠纪中期恐龙的降临做了一次清场。正当龙族香火不断,代代相传,在诸大陆享受无上至尊的盛世时,中生代戛然而止,发生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Paleogene)灭绝事件将所有包括恐龙在内的大型爬行动物团灭,生命就是如此不堪一击。一次成规模的小行星撞击所造成的长时间遮天蔽日,就能导致依赖光合作用的食物链崩塌。1978年,位于墨西哥湾,平均直径为180公里的希克苏鲁伯(Chicxulub)陨石坑被发现,根据岩石同位素测定,形成年代为6500万年前。2019年,美国北达科他州的恐龙化石年代测定为6576万年前,至此,天外来客的撞击基本上被公认为恐龙灭绝的主因。</div> 中生代不光对恐龙来说是一个独步天下不枉此行的大时代,对地球而言更是个激动人心尘埃落定的大纪元,因为地质板块合而又分,重新排定,五大洲各归其位,除了澳大利亚和南极洲还有点依依不舍,藕断丝连。全球暖化促进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大爆发,有机体的大量堆积也为石油的生成创造了条件,至今石油和天然气在英文里仍被统称为化石燃料(fossil fuel)。<div><br></div><div>大厅的另一头悬挂着一条9500万年前称霸北非的棘龙(Spinosaurus),长14米,肉食,因擅长游泳,主要以捕鱼为生,它相对体型而言短小的后肢并不适合在陆地上高速奔跑,更加适合水栖。<br></div> 棘龙因其背部长出高大的神经棘而得名,这种类似鱼鳍的结构使得它可以在水中保持平衡和调整方向。尾部的类似骨骼也让它可以在水中高速行进。古生物学家们一度认为恐龙唯一没有做成的霸业就是入侵水生生态系统,这一观点在棘龙化石面前不攻自破了。 在空中飘过的还有一只其貌不扬,但名号飘逸的飞龙,被称为风神翼龙(Quetzalcoatlus),这个名字据传源自美洲阿兹特克文明(Aztecs)中的披羽蛇神。这些生活在约6800万到6600万年前的巨兽,翼展超过十米,立地身高近六米,属于最晚完成演化的翼龙,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型飞行动物。<div><br></div><div>翼龙的一生给人类的一个启示是,一种爬行动物,经过数亿年的努力和进化,是可以将自己练成一种飞行动物的。后来人类意外地施展出一套来历不明的小聪明,创造出各种制造工具和驾驭异类的特异功能,在文明诞生的同时,也断送了有朝一日仅凭血肉之躯即可拔地而起重现神龙在天的进化之路。</div> 翼龙作为恐龙的近亲,由于庞大的身躯和体重,并不适合长途飞行,所以在陆地上散步是常态,这时它的翅膀会折叠,肘部代足,四肢行走,这种一肢两用的神奇脑洞正是向往蓝天的人类所梦寐以求的进化路线,虽然早已学会直立行走的智人奔跑时不再需要四体投地,但目前升天的唯一途径只有等到肉体的死亡。 如果出国生活学习,立刻会注意到风靡西方的恐龙文化。这是一种早于人类文明上亿年的史前霸主,由于遭遇不可控的降维打击而整体灭绝。目前盘踞在地球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历史不过区区数十万年,与恐龙前辈颇有惺惺相惜之感,也意识到生命在宇宙的尺度上是多么不堪一击和坐以待毙的后果。<div><br></div><div>菲博的恐龙馆中最大的品种是这只迷惑龙(Apatosaurus),粗脖细尾,生活于1亿5100万年前的北美大陆,属于美国的土著龙种。</div> 其脖子几乎与身体同宽,尾细如鞭,根据电脑模拟,一旦挥舞起来能发出200分贝的巨响,人类的耳膜根本承受不住。 生活于约7650万到7300万年前的鸭嘴龙(Hadrosaurs),嘴部扁平似鸭,颅骨有冠饰构造,专家猜测不是用来区分性别,就是为了产生共鸣音效。科幻经典《异形》(Alien)中的外星人也采用了这种令人闻风丧胆的后掠式头型设计。 恐龙文化中最令人生畏的是暴龙(Tyrannosaurus)家族,因为它是恐龙中最为强悍的肉食猛兽,所谓超级掠食者,稳坐食物链的顶端,其中又以体型最大的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 / T-Rex)最受追捧,在《侏罗纪公园》和许多作品中当仁不让地担纲主角。<div><br></div><div>上图是1914年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出土的惧龙(Daspletosaurus,又名恶霸龙)化石,也属于暴龙家族,距今7700万到7400万年。</div> 玛君龙(Majungasaurus)颅骨,生活于1亿4400万到6500万年前的马达加斯加。多年前,梦工厂制作了以马岛命名的动画片,颇受追捧,那里在人们的印象中也成为了野生动物无比向往的终极乐园,但如果拉回到史前纪元,作为岛主的玛君龙恐怕无意和猎物们共建和谐社会。 与千龙一面的玛君龙不同,活跃在同一时期的三角龙(Triceratops)具有流行文化中广受青睐的奇特造型,三根觭角从一面足以覆盖全身的头盾上探出,无懈可击。如果处于冷兵器时代的人类及时发现三角龙化石,盾牌或许早已演化成一面攻防兼备的利器了。 拥有如此无敌神器的三角龙竟是一名素食主义者,大概是由于和暴龙同处美洲大陆而进化出来的防身面具,即使是霸王龙驾临,面对这只攻守益彰无从下口的丛林怪物,也只能去寻找下家了。 这具三角龙的颅骨是1904年菲博考古队在蒙大拿州发现的,可以明显看出,眼睛长在觭角之下,安全系数无与伦比。 这是一枚准角龙(Anchiceratops)的头盾,萌萌的,不禁让人想起美国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咬着奶嘴的女童丽萨。<div><br></div><div>头盾上两个大洞并非眼眶,估计是一种减小迎风面积的天择之举。在沙暴天气下,三角龙注定压力山大,准角龙则迎风逆风都OK。</div> 与众不同的剑龙(Stegosaurus)是又一种让专家们议论纷纷的物种,它生存于距今1.55亿至1.5亿年前,进化出一种独特的菱形骨板,在背上交错排列,从用来做求偶展示到调节体温,众说纷纭。骨板加尾刺,让剑龙成为辨识度最高的恐龙物种之一。 异齿龙(Dimetrodon),又名异齿兽、长棘龙,生活于约2亿9500万到2亿7000万年前,虽然称龙,但与恐龙不是同类。其高大的背帆与棘龙相似,可以凭空倍增体型,提高威慑力,附加的表面积也有温度调节的功效。 后背的长棘让异齿龙的骨骼看上去与鱼类相近,事实上,这种比恐龙要年长5000万年的前辈在食材的选择上是来者不拒,水陆通吃,稳坐二叠纪顶级掠食者的交椅。<div><br></div><div>恐龙馆的一大缺憾是没有蛋。据估计,恐龙每年下蛋一次,每次20-40只,一生能繁衍数百条小龙,这也是恐龙之所以能够成为统治全球的一个物种的主要原因,繁殖为王。</div><div><br></div><div>恐龙蛋的长度可达30厘米,比保龄球略大,重量可以摸高5公斤,但与母体的硕大身躯相比,恐龙蛋的尺寸是微不足道的,数年后长成一个庞然大物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关于这个恐龙妈妈和恐龙蛋蛋大小比例悬殊的情况,我专门请教了一下ChatGPT老师,结果是,一头成年蜥脚龙(sauropod)的母蛋体积比为40万:1,上不封顶,而作为恐龙的后代,家禽只有26.67:1,人类无不额手称庆。</div> 菲博恐龙馆中最有价值的收藏是一具霸王龙化石,取名苏(Sue),以表彰它的发现者,美国古生物学和化石爱好者Susan Hendrickson。她生于芝加哥,高中时缀学去追寻对潜水的热爱。在与考古学者的合作中,她逐渐爱上了探求远古奥秘的事业,1990年8月12日,她在南达科他州西部的一次挖掘活动中,独立发现了这具完整度高达90%的霸王龙遗骨。 随之而来的所有权之争不光涉及到考古队和土地的主人Maurice Williams,还将印第安部落和联邦内务部牵扯进来,恐龙的发现演变成了一场联邦事件,最后是出动了FBI和国民警卫队才将化石转移到南达科他大学暂为保管。<div><br></div><div>在私人产权获得严格保护的法律制度下,Maurice Williams得以夺回苏的所有权。他随即联络了苏富比拍卖行准备立即套现,对此有莫大兴趣的菲博担心这具珍贵的化石落入私人藏家手中,以至永远消失在公众视野之外,于是在加州大学、迪斯尼、麦当劳、以及一批私人捐赠者的帮助下,在1997年10月,共花了836万美元拍下了苏。</div> 作为回报,迪斯尼得到了一套苏的石膏翻模,陈列在佛罗里达的动物王国游乐园中,麦当劳保存了两套用于其赞助的路演。在为苏的头骨做CT扫描时,由于医用CT机太小,最后动用了波音公司火箭推进实验室的大型设备才得以完成。<div><br></div><div>为了方便访客们仔细观看苏的头骨,菲博将它放置在专属的玻璃柜中,而另外复制了一个搭建在全身骨架上。</div> 苏长12.4米,高近4米,重14吨,是目前已知暴龙中体型最大的。苏的性别至今没有定论,研究表明,苏活了28岁,但死因不明。 菲博给出了霸王龙完整的演化路径——所有生物始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向左生出了细菌(bacteria)和其它原核生物(prokaryote),向右分出了菌类(fungi)和其它类似生物;菌类最擅长分叉,一边发展出绿藻(green algae)和植物,另一边则催生出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并进一步演化出原始的鱼类和四足动物(tetrapod);这时,人类和恐龙的祖先开始在分类学的意义上分道扬镳了,前者归为合弓纲或叫下孔类(synapsid),后者则加入爬行类(reptile),日后就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了。 爬着爬着,恐龙诞生了,根据外貌特征,分为头饰类(marginocephalian,有头盾,如三角龙)、鸟脚类(ornithopod,头型奇特,如鸭嘴龙)、覆盾甲类(thyreophoran,披甲带刺,如剑龙)、蜥脚类(sauropodomorph,长脖长尾小头,如迷惑龙)、和兽脚类(theropod,尖牙利爪,双足行走,如棘龙,涵盖所有的肉食恐龙)。<div><br></div><div>兽脚类最终诞生出终极大杀器——霸王龙,暴龙中的超级掠食者。也许是作为一种平衡,从它的旁支飞出了和平和自由的吉祥物——鸟类,它们欢乐无害地生活着,俯瞰着人类千辛万苦试图主宰自身的宿命,是一群会陪伴着我们直至最后一天的物种。<br></div> 恐龙馆是由Kenneth C. Griffin基金会赞助的。Griffin于1990年在芝加哥创建威灵顿金融公司,4年后改名城堡投资集团(Citadel Investment Group),现名城堡,经营对冲基金和做市商业务,是美国金融市场的佼佼者。Griffin在福布斯美国富豪榜上排名第21,世界排名第38,净资产350亿美元。他同时也荣登美国最慷慨的慈善家榜单,总捐助额15.6亿。多年来,他向菲博提供的捐赠超过一亿美元。 <div>恐龙时代的消亡为另一个地球霸主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数千万年后,人类踩着被流星砸成化石的先烈们的遗骨,粉墨登场,迎接他们的是先来一步却仍然蒙在鼓里的低等生物们,它们还以为这些缺腮少翅四肢无力的弱鸡们既不具备长臂猿祖上下腾挪的身手,又全无植食性动物甲胄护体的传家宝,注定会直接沦落到食物链的底端,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人啊,虽然自身实力平平,却是生来就具有发明和使用工具的天赋异禀,那些富含大量蛋白质、矿物质、脂肪、和卡路里的飞禽走兽眼睁睁地看着这批新生的两足物种用腾出的双手迅速地完成了从钻木取火到种植养殖的飞跃,动物世界被重新洗牌,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不是终生为奴,就是成为食材,剩下的则走在被圈养和驯化的路上。</div><div><br></div>比如上图右侧的大角鹿(Megaloceros),在东亚被称为肿骨鹿,肩高2米,生活在180万到1万年前,显然是上帝为人类备好的盘中餐,它的灭绝很可能与人类的崛起有直接关系,因为那对为吸引异性而发育的壮丽大角也是男性展示雄性气概的首选奖杯。<div><br></div><div>左侧的猛犸象(Mammoth)与肿骨鹿同期,在投枪和弓箭的围猎下,终于未能陪伴人类活到当代,据说最后一只撑到了公元前1700年。理论上,在过去一万到四万年间灭绝的生物,如果有完好的细胞存在的话,是可以复活的。来自有着一流冰柜地质的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的科学家们都已启动了被称为猛犸象去灭绝的相关研究。</div><div><br></div><div>学者们相信,一万年前,人类正是在一路追杀猛犸象的时候跨越了白令陆桥,进入美洲大陆。这头猛犸象是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出土的,肩高4米的巨兽,即使在只有原始冷兵器的远古时代,仍然落到被一个年青的智能物种欺辱到可以被秒成渣的境地。</div> 这只短面熊(Arctodus)出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四肢着地时与人同高,即使被视为美洲食物链顶端的猛兽,也同样没能逃过猛犸象和肿骨鹿的下场,可以相食的人类,没有忌口。 人类的祖先智人(Homo sapiens)是名副其实的灭霸,19.5万年前在非洲出现,6到9万年前开始出征北伐,一路上遇佛杀佛,遇魔杀魔,将人族的其他分支尽皆淘汰出局。<div><br></div><div>展柜中左手和中间的骨骼是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右边是现代智人。尼安德特人发端于欧洲大陆,为了抵御严寒,身材五短,智人生活在温暖的非洲,骨架高瘦。研究表明,尼人不敌入侵的智人,在战争、近亲繁殖、疾病、和杂交的冲击下,最终在3万年前消亡,硕果仅存的人类荣登万物之王的宝座。</div> 菲博大厅中陈列的海达瓜依(Haida Gwaii)图腾柱。海达人是定居在加拿大卑诗省外岛上的土著,历史上以袭扰大陆部落,劫掠居民为奴知名,被拿来与北欧的维京人(Vikings)相比。<div><br></div><div>海达人的一个传世之作就是红杉图腾柱,用来记载部落和家庭的故事,这一艺术样式已成为卑诗省的文化符号。</div> 图腾柱来自当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基本上是用拟人化的动物或者拟动物化的人来表现某种传说和主题。观察柱子上的浮雕,的确颇有特色,这段表现了两人舌吻的场面,具体是谁的舌头不重要。 恐龙馆一旁有个中国馆,古狗了一下,捐赠者唐仲英(Cyrus Tang),苏州人,1950年赴美,在华人圈做到“钢铁大王”的级别,晚年致力于慈善事业,在国内遍设奖学金,几乎覆盖所有头部院校,也是美国华人组织百人会的金主之一,2018年去世。 清明上河图,放在一个昏暗的玻璃盒中,有配乐烘托气氛。 在美国极其罕见的太湖石竟然中国馆摆放了五六块,不知唐老师是如何搞到的。 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青铜戈,公元前1600-1046年。<div><br></div><div>馆内珍品无几,内容浅显通俗,除了感恩老华侨传播中华文化的一片初心外,对早已深度领略过中国人文历史教化的人们来说,看点不多。</div> 美国博物馆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除了门票、会员、出租、和纪念品收入外,私人金主的支持是最主要的运营保证,但即使民间捐赠枯竭,联邦和地方政府的资助和拨款仍能维持主要公共场馆不至关门大吉。菲博每年可以从国家科学基金(NSF)和国家人文基金(NEH)申请数笔小钱,风雨无阻。<div><br></div><div>菲博2022年营收达9000万美元,创历史新高。</div> 自然历史博物馆,尤其是恐龙馆,是一种专为屠龙少年定制的梦幻空间。也就在六月的一天,当体内还跳动着羌维基因的邸姓少年拖着一群黑衣保安在北京工体风骚走位时,时光机似乎将我们带回到了亿万年前,一名原始少年在无际的草原上拔腿狂奔,背后有几头甩开双足的暴龙和棘龙在奋力追赶,人龙同框的景象早已被好莱坞搬上了银幕,青春无敌的场面才刚刚上演。 菲博的南大门外矗立着一面大理石墙,墙上镌刻着美国总统肯尼迪1961年在就职典礼上说的一段话:<div><br></div><div><font color="#167efb">Let every nation know, 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 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 bear any burden, meet any hardship, support any friend, oppose any foe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font><br></div><div><br></div><div>联想到菲博一楼有个美洲馆,由于时间不够,未能入内参观,但看装饰,应该是原住民的历史,不知会不会引申到生存和自由的宏大主题。</div><div><br></div><div>恐龙横行的中生代没有安全,只有自由,现在我们离那个二选一的时代相距很远吗?</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