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力量,源自故事 文/羽蝶

羽蝶

<p class="ql-block">2023年高考作文新课标I卷</p><p class="ql-block">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p><p class="ql-block">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p><p class="ql-block">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p><p class="ql-block">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千年前,采诗官摇着木铎行走民间,有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史学家司马先生凭一管狼毫,记录史事,才有了今天的汉史。故事,也是人类的当下史。</p><p class="ql-block"> 人是故事的记录者,故事是人的活动空间和创作产品。同人一样,故事也是有力量的。</p><p class="ql-block"> 十岁左右,我读父亲放在箱子里的那本纸张发黄的《党的好女儿向秀丽》,知道了向秀丽为保护国家财产,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在小小的心中荡漾,遂以读后感的形式写下了学生生涯的第一篇作文,也就此懂得:人,不应只为自己活着。稍大点儿,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张海迪”的名字,并了解了她的故事。她半身瘫痪,仍坚持自学了小学直至硕士研究生的全部课程。她学习针灸,她做翻译,她进行文学创作。不成想那副弱弱的身躯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以我小小的年纪,应当是惊叹的。就此,在心中埋下关于“学习”的种子。至今还记得,青年时期读到铁凝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红衣少女》的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为作者也为安然所着迷的情景。那些曾感动过我们,激励过我们的故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痕,甚或影响我们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于人如此,于国亦然。“奇迹校长”张桂梅的故事,感动中国,感动世人。她凭一腔信念成为我国贫困山区教育的助推者,其事迹被写进《共和国简史》。多年来,她“长”在自己亲手建成的云南华坪女子高中,翻山越岭去家访,把一个个失学的孩子拉回学校。就是这个浑身贴满止疼膏药的老师,改变了1800多名山区女孩的命运;她用孱弱多病的身躯,扛起了1800多名山区女孩的未来。张桂梅,创造了共和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她似一枚箭矢,以无比的勇气和力量,穿越苦难、穿越空间,冲向无限远处。身后,是追随而来的人们。谁又能说,她不是祖国大地上蓬勃力量的化身呢?</p><p class="ql-block"> 黄文秀,那个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的共产党人,那个帮村民修桥铺路、卖砂糖橘、种烟叶的全国扶贫攻坚战中的驻村第一书记,那个阳光自信、笑声朗朗的北师大硕士研究生,似一颗星辰,陨落于归途中的那个暴雨天。由“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之王”李春雷创作的《《秀儿——“时代楷模”黄文秀》是关于“秀儿”的故事,是关于无数个战斗在扶贫攻坚战场上的基层干部的故事,更是一个感动世人的中国故事。黄文秀坚持执着、无私奉献、心怀大爱的精神,辐射出巨大的能量,仍传递在为实现乡村振兴伟大事业而奔忙的人群中。</p><p class="ql-block">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曲“春天的故事”就此掀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一个宇航技术研究团队辛勤付出的故事,成就了共和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顺利升空。抗美援朝的故事,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中国人身上与生俱来的的爱国、乐观和忠诚。每个故事都是开始,而力量正缓缓释放,为时代开启一段旅程。</p><p class="ql-block">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故事是有力量,有温度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我们既是讲述者,又是被讲述者。愿我们每个人都敢于并能成为故事的主角儿,带给世界以温暖和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