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寺

墨铎

<p class="ql-block">附属景点静因寺、南山寺、柏台寺、九龙圣母殿、鲁班岩、朝阳洞、摇铃寨、千年古槐、万年柏等,传说神奇。寺周有围墙,前有山门,钟鼓楼,有大殿四座,另有东西配殿、藏经殿、伽兰殿、仙境台竺。在寺东南,有一建筑,下为石券,深均为三间。石券上刻有“宝访”二字,内书“林泉”。寺内有书法碑刻,艺术精湛,有汉代法道陵所书的”龙“字,康熙帝所书的“虎”字和晋代王羲之所书的“白鹅飞到池中”。张天师的墨宝石刻,山门两侧的一对雄师为华夏仅有。从石岗村往清泉寺路旁的崖壁上,刻有“唐代叫化寺,梁、宋叫清碧寺,明清叫清泉寺”。可见唐代已有寺庙,现为明、清修建。寺建于半山,寺周有围墙,山门朝南,自南北中轴线向里,依次有水陆殿、毗卢殿、荷池、大雄殿和雷音殿。中轴线两侧为厢房。寺西北角有藏经殿、仙镜台,东南部有伽蓝殿。20世纪80年代,清泉寺毁于大火,但其基础尚存。清泉寺规模宏大。由天王、毗卢、大雄、畦音、藏经五大殿组成了一个长方形古建筑群,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后因火灾将寺大部烧毁,现仍存藏经殿、山门、钟鼓楼等19间建筑。2019年10月7日,涉县清泉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景区地址】河北邯郸涉县东南15里石岗村南,寺东有泉水,出自石壁间,原有二泉,一名甘露,一名玉液,甘美清香,因名清泉寺。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据《涉县志》和现存碑刻记载:涉县清泉寺始建于汉代,历经各代更名(唐代为静化寺、梁宋时为清碧寺,明清时期改为清泉寺)与修葺、重建。自明永乐五年(1407年)在废墟上重建了前殿、后殿、天王殿、复建禅室方丈,大体形成规模,布局已成定形。后虽经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扩建,清泉寺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布局与规模,清泉寺寺名也从明清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自南北中轴线向里,依次有水陆殿、毗卢殿、荷池、大雄殿和雷音殿。中轴线两侧为厢房。涉县清泉寺西北角有藏经殿、仙镜台,东南部有伽蓝殿。在清泉寺东南,有一建筑,下为石券,深均为三间。石券上刻有“宝访”二字,内书“林泉”。</p> <p class="ql-block">涉县清泉寺中保存历代碑刻18通,其中汇集了部分历代名人如王羲之、康熙、慈禧等人的书法手迹,在当地有“书法圣地”之称,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