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大足行

哈登

<p class="ql-block">受大足区检察院邀请,市文保志愿者服务总队在今日参访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展览馆,并对大足乡野石刻进行寻访活动。</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坐落于重庆市大足区宝顶镇香山街4号,是融“专业化检察办案、恢复性司法保护、综合性法治宣传”为一体的保护中心。中心分为检察办案协作区和展览区。在检察办案协作区,文化遗产检察官可以在特邀文化遗产检察官助理配合下,现场受理举报、办理相关案件、组织专家研讨、开展听证活动。展览区则面向群众,常态化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宣传、警示教育、知识科普。</p> <p class="ql-block">高观音造像,雕刻于明代,是大足一带宋以后到清以前流行的圆形龛,龛向内凹陷,形成了天然的保护檐。虽然本地都叫高观音,其实是一尊毗卢遮那佛,除了有螺旋的发髻外,主尊旁还有迦叶和阿难。 龛顶山崖上还有多龛风化的造像。旁边还有几个小庙,多为当地 信众焚香许愿处。</p> <p class="ql-block">参加了戴小兵老师的摄影展</p><p class="ql-block">该展览主要围绕“介子山”和“须弥园”两大主线展开,其中“须弥园”主要聚焦一座座窟龛和一尊尊造像,向观众展现了大足石刻作为“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的气势恢宏和壮丽辉煌。“介子山”则将镜头对准了大足石刻义务文保员——以芥子生命守护着须弥大足的“凡人”。芥子虽微,却可尽现无尽须弥。透过展览的这些影像,观众可以看到这些如一颗颗自然无闻芥子般的“石窟守护者”,默守石窟如自家,日复一日的坚守、清扫和保护,守护着散落山野中的文明遗产。</p> <p class="ql-block">杨家坡结界摩崖造像,仅一龛,开凿于巨石堡东北壁。龛受损严重,龛口似呈方形,残宽约360厘米、高130厘米、至后壁最深150厘米。</p><p class="ql-block">龛内造像内容为华严三圣,刻半身像3身。中像头毁,存部分身躯,半身残高约95厘米,可辨着袈裟。左像存躯体左侧部分,半身残高65厘米,可辨冠带沿胸下垂,袈裟一角系于左肩圆环上,左臂横置。右像半身高109厘米。戴卷草莲花冠、露额发,垂发下垂至肩:冠正面中刻圆珠,升起光毫一道,于顶部再分作左右两道,其间刻放焰珠一粒。冠带作结沿胸下垂至肘。面方圆,眉眼细长,直鼻,双唇闭合。胸饰璎珞,内着僧祇支,外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双手托持长梗莲(略残)。</p><p class="ql-block">铭文位于右像右肩外侧约30厘米的竖直壁面。纵向残存1行,可辨3字,楷体,字径约6.5厘米:(漶)业不忘。</p> <p class="ql-block">菩萨堡,距离“佛祖岩”约1公里,菩萨堡巨石高307厘米,面向东北凿像1龛,有上下两层水平雕刻的半身像6身,题刻5则。 下层造像为神将像,左像蓬发上竖,头顶山石,像身前地坛刻一屈身蛇,像右侧壁面竖刻“山神众”3字,字径28厘米;右像蓬发上竖,内刻一粗大树干(残),左侧壁面竖刻“树神众”3字,字径28厘米。</p> <p class="ql-block">佛耳岩摩崖造像,又名赶场坡,处于北山佛湾西南面1.5公里处,绍兴年间向洋妻墓志铭称此地为“延恩寺”。造像分布在长33米,高17米的崖壁上,坐西面东,共25号龛,多凿于五代,宋有增刻。此处近年出土圆雕石刻20余尊,多为罗汉,宋代风格。主要龛窟有: 第10号天王龛,平顶,五代,0.7x0.7x0.4米。正壁刻天王坐于夜叉背上,左脚踩在一旁另一下跪夜叉大腿上,夜叉双手紧抱天王左腿,两旁各立一侍者。左壁上方刻三级宝塔于祥云中。此题材在大足石刻中少见。 第12号药师佛龛,平顶,宋代,1.0x1.0x0.5米。正壁刻药师佛跌坐于束腰座上,两旁坐日、月光菩萨,左右壁各立4菩萨。左壁外侧镌记“元丰八年(1085))六月七日,前郡幕吴绶题”。保存完好,题记如新。 第19号佛道合窟,平顶,宋代,1.6x2.2x1.4米。正壁刻释迦佛跌坐于束腰莲座上,两旁各立1尊者1菩萨。左右壁各刻1道君,其两旁各立1捧笏真人。左壁真人左旁刻1飞龙于祥云中。两壁外侧各刻1力士,左像残。 佛耳岩摩崖造像,1956年8月作为“北山摩崖造像”的一部分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作为“北山摩崖造像”的一部分(重新)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作为“北山摩崖造像”的一部分公布为重庆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直辖市);1961年3月作为“北山摩崖造像”的一部分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舒成岩摩崖造像,开凿于南宋绍兴十三年至二十三年(1143—1153),造像开凿于一独立巨石的四面,造像面长38米、高6.5米,共有7窟,计造像70余尊、铭文13则,其中西面的5窟彩绘保存完好,主要题材有淑明皇后、东岳大帝、紫微大帝、三清、玉皇等道教神袛。 舒成岩摩崖造像,铭文确切,历史信息丰富,其造像人物造型、服饰体现宋代造像世俗化的审美取向,为研究宋代服饰提供了重要实例。 舒成岩摩崖造像,1963 年4月公布为原大足县(现大足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 年3月公布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地级市);1996年9月公布为四川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公布为重庆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直辖市);2019年10月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山摩崖造像”中。</p> <p class="ql-block">板昌沟摩崖造像,开凿于南宋,共1龛,造像3尊。龛平顶,高3.1米,宽6.1米,深2.4米。三身佛半身像,高浮雕近圆雕。法身佛居中,高2.2米、肩宽1.5米,头饰螺髻,丰面大耳,身披佛袍,手结最上菩萨印。左像为报身佛,身高1.58米、肩宽1.6米,头、衣与法身佛同,胸前为石台。右为应身佛,高2.55 米,肩宽1.12米,头着螺髻,丰面大耳,面目慈祥,左手持钵于胸,右手斜伸朝上。三像身后均饰圆形身光及头光,光内存云朵及火焰。三身佛的袈裟颜色鲜艳,此为1983年当地信众自发彩绘的。 板昌沟摩崖造像,1986年1月公布为原大足县(现大足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公布为大足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峰山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峰山村。1986年1月公布为原大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公布为重庆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峰山寺摩崖造像,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现存释迦龛、释迦与十圣观音龛、观音龛、圣母龛、三官龛、西方三圣龛、牛王菩萨龛等造像40余尊。 释迦龛,释迦佛结跏趺坐,高螺髻,法衣垂于座下(悬裳座),结禅定印;释迦右侧为普贤菩萨和药师佛、左侧为文殊菩萨和地藏菩萨,龛口有二弟子立像,这样的组合形式比较罕见。 释迦与十圣观音龛,释迦佛结跏趺坐于中,火焰纹圆形背光和头光,顶上华盖,毫光而道延伸至龛顶,束腰三层仰莲台,施禅定印。左右各有五尊观音像,其中右侧第一尊,因岩石崩塌而损坏,仅存莲台。赵宋时期的普州,民众十分喜爱观音菩萨,十圣观音的题材还出现在其他各处,最著名的当属石门山的十圣观音,也出自文氏家族。十观音身姿曼妙,着对襟天衣,饰璎珞,头戴冠,各持法器赤足立于莲台之上。 三官龛,所谓三官即道教里的三官大帝,指天官、地官和水官。此三官造像与石门山的三皇造像相似(也是文氏家族作品)。三官均头戴冕旒,着大袖袍服,双手捧笏,倚坐于石台之上,龛壁右下角有一站立的持者。三官身材匀称,面容肃整,仪表堂堂,器宇不凡。</p> <p class="ql-block">高峰寺(又名‮少西‬林寺),位于‮足大‬区高坪镇高峰山。清康‮四熙‬十一年(1702年)大‮区足‬中敖镇‮皇玉‬沟杨‮先氏‬祖西‮禅竺‬师杨‮廉顺‬携徒碧山、碧‮经岩‬过数‮的年‬艰苦努力,募‮资化‬金开创‮峰高‬寺,距‮已今‬有300多年的历史。现‮筑建‬面积3200平方米,为‮代清‬四合院布局,坐‮面南‬北,是‮足大‬颇具特‮的色‬清代早期寺庙。寺‮文内‬物众多,最‮人引‬注目的是‮量大‬的清代‮雕木‬艺术杰作,其‮尤中‬以斜‮为撑‬代表。其雕‮精刻‬美,内容丰富,保‮完存‬好,极‮艺富‬术价值,是‮足大‬境内‮木代清‬雕艺‮的术‬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九蹬桥摩崖造像,始凿于明代,存造像3龛、修路题刻等6则。1号送子观音龛,弧形顶,高1.12米、宽1.32米、深0.35米,送子观音像高0.55米,侧侍女像各一,怀抱小儿。2号日月观音龛,高0.34米、宽0.24米,观音手持净瓶坐于水中的莲花上,两边云朵中刻太阳和月亮。3号弥勒龛,高1.12米、宽1.22米,弥勒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神态生动,侧分侍一童。另存清代修路题记5则、清嘉庆造像记1则。 九蹬桥摩崖造像,1988年9月公布为原大足县(现大足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公布为大足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普圣庙摩崖造像,开凿于宋代,共计造像10龛,存像29身,另存1通碑碣。造像的主要内容为柳本尊像、诃利帝母、观音菩萨、牛王菩萨等内容,分布于高3米、宽22米的崖壁上。 普圣庙摩崖造像,1988年9月公布为原大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公布为重庆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造像

摩崖

大足

文物保护

单位

公布

观音

高米

菩萨

释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