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末,到户外,是健康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继昨天双塔公园一日游后,今早早地在7点半前就出门了。太原创文使得早餐一店难求,排队用餐红灯后在9点前来到太山停车场。晋阳大道到植物园右拐,一溜三个停车场,我索性搜了售票处,太山脚下的停车场。what,这么早停车位已满!在景区疏导下,朝里行驶几百米右拐白虎桥的石头路免费停下车。</p><p class="ql-block">潺潺流水和莺莺绿草陪我回到景区门口,线上25元顺利进门。</p><p class="ql-block">女儿之前来过,给我感觉是一俩小时足矣。于是,我把手机充电线留在车里,轻装上阵。事实证明,放下快充线就很蠢。手机电耗光,有可能回不了家。下不为例!</p><p class="ql-block">太山,我不止一次在环路上看见过,可能因为泰山的名气太大,反而觉得太山在走名山效应就迟迟没来。其实泰山and太山还是有些关联的。相传,北汉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闻名于世,就连他居住的山也跟着出了名,太山之名便取之“太(泰)山石敢当”的谐音。还有一种说法是,因远看山峰呈“太”字而得名。太山之名,始见于南朝沈约所著的《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六》中所载“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积年,仲德欲南归,乃奔太山……”。</p><p class="ql-block">太山,山不高,水长流。满心满意打造成太原市郊小众景点,方便市民周末出行,是爬山健身看山看水走进大自然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游客多是带小孩的家庭组合,背着干粮,野餐垫,水枪,还有很多穿着汉服的绝绝子们。如此装备,看来不止一次踏足于此。</p><p class="ql-block">上山道有台阶路和石头路,两条路都有流水相陪,任你选。</p><p class="ql-block">山门,龙泉,古刹,塔林,古树,唐佛塔遗址,唐将军墓,书院,唐碑,悬塑,望都阁……周末有表演……有免费冰棍……有热水服务……hhh,我们大山西,大气!太山名气不大,人文历史却深,值得挖呀挖。</p><p class="ql-block">景区全称太山龙泉寺,是国务院2013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游玩时间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山</p><p class="ql-block">太山,位于大原市西南约20公里的风峪沟内,晋源区龙山和蒙山之间,属于西山山脉。在"千年石函挖掘"新闻之前,太原人鲜有人知道有这么一座山,更不知道有龙泉庙。直至石函的出现,人们才开始了对这座看上去普普通通山庙的关注。</p><p class="ql-block">太山景区三面环山、南面带水。隐匿在峰峦环抱、松柏掩映之中,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总占地面积约360万平方米,绿植覆盖率达70%以上。</p><p class="ql-block">太山景区始建年代不详,曾在地下发掘出北齐时期的瓦当等文化遗存。据史料记载,繁盛之际,寺庙曾有上、中、下三院,但现在仅遗留上院和下院。寺庙内苍松古柏林立,唐碑、经幢、塔林点缀其间,与莲花宝洞、皇姑洞、唐塔遗址、龙神祠、望都阁、老虎洞、李存孝墓等构成一处秀美的景区。</p><p class="ql-block">上院位于太山景区的东侧山峦,俗称“东坪”,现有近年所建仿唐寺院一座,寺内建有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普贤殿、文殊殿及望都阁等众多建筑,其题材和样式再现大唐北都晋阳佛教建筑、造像等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下院坐落于太山东西坪之间的南北中轴线上,现在遗存中有唐景云二年(711)所立通高6米石碑一通,以及同一历史时期所造石砌六角形佛舍利地宫一座和佛舍利五重棺椁宝函一部,佛舍利宝函为五重,从外向内第一重为石函,第二重为木椁,第三重为鎏金铜棺,第四重为银椁,第五重为金棺,金棺藏奉有佛教圣物-—-佛舍利,为唐代佛教寺院珍贵文化遗存。院内观音堂内的泥质彩塑及悬塑精美,为太原地区明代佛教造像的重要遗存,是太原市唯一一处的悬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泉寺</p><p class="ql-block">原名昊天观,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初为道教,金元时期被毁,明初重建,改为佛寺。寺因山势而造,分上、下两院。上院为明代重建的观音阁。下院大雄宝殿为双层楼阁式建筑,上层奉观音菩萨,下层奉释迦牟尼佛。院东立无字唐碑,寺西有墓塔六座。龙泉寺存一樽疑为盛放佛舍利的金棺。由于寺院建在太山上,故又名太山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