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兖州的粥做的好。</p><p class="ql-block"> 兖州的粥做法很独特,小米黄豆泡好,搁在一起上磨加水磨成糊,再放进大锅熬制而成。料放的足,火候掌握得好,稠乎乎,粘乎乎,白细滑嫩,象浆糊一样。通常民间对好粥的评判都说粥能站住筷子,这可能说的是腊八粥,但这个标准还真适用我们兖州的粥。不是吹牛,立一根筷子还真能站得住,不信?你试试。今天早上吃早点,突发奇想,真试了一下,不过用的是一次性的筷子,分量轻、筷子短,粥中站立非常轻松;其实,粥稠不是标准,主要的香,豆香加上米香,特别是专门让大火猛烧,锅底沉降下的一层糊锅味,很有歪打正着神来之味道,所以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糊粥”。粥盛碗里粥香四溢,顶着脑门子的香和淡淡的糊味,让人不禁口舌生津,一碗下肚,上下通透。特别是头天喝高的几个哥儿们,第二天必定相约喝粥,要的就是那个通透,喝得就是那个味儿,保胃护肝,生津止渴,两、三碗下肚,舒服!中午,肯定还能接着喝(酒)!</p><p class="ql-block"> 过去兖州的粥摊大多在街头巷尾,两口大缸,包裹的严严实实,不透半点热气。打开缸盖,半个街筒都有香味扑鼻,整个摊子都热浪滚滚,大人孩子到了附近就拔不动腿。这几年,城市有了新变化,简陋不堪的小吃摊逐渐进店经营,这传承了多少年的粥摊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堂而皇之地进店了。前些年,曲阜新发展的羊肉泡粥势压兖州,不少兖州人为了这一口,不惜早晨驱车几十里去曲阜喝粥,弄得兖州的粥一下子没有地位似的。好在兖州也有聪明人,这几年羊肉泡粥在兖州也落了户,一碗几毛钱的粥,放上几片切的飞薄羊肉,价值翻了几十番,喝一碗怎么也得个十元八元的,这还不算再吃个包子油条,但人们照旧吃得是不亦乐乎。据说那最早开业的某记粥铺,早就发大发了,于是便有其它记应运而生,其发财的势头一点不亚于一般的小型饭馆。这不是猜测,这是实际情况,几个朋友相约去吃个早点,平均一个人吃上十几二十元是常事,算算吧,这粥铺能不挣钱吗?</p><p class="ql-block"> 粥做得好,这喝粥还是个技术活。</p><p class="ql-block"> 兖州人喝粥有特点,而且绝对是有技术含量的。那么粘稠、那么热的粥,不用勺舀,不用筷子划拉,直接插嘴就喝,没点技巧还真是不行。我就眼看着有不谙世事的小娃,小嘴一插就给烫哭的,都是功夫不到啊,日子长着呢,还得继续操练。你看那喝粥的老手,手托粥碗,头先斜向一边,嘴搭碗沿,头再猛得一转,手顺势跟进,基本上是半圈,180度,随着“呼呼啦啦”的一声,半温半热的浅表一层,瞬间进口,绝烫不着,真是个技术活。所以,进得粥铺,特别是高峰时,人多势众,定是呼噜声响成一片,那时你鸦雀无声不参与其中,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就这手,苦练了好几年,也没有掌握好技艺,不是烫着就是没那个气势,还是老老实实地拿勺舀吧,但真是没有喝粥的劲儿,也没有喝粥的味儿……</p><p class="ql-block"> 粥就得那样喝,才有味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