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各位老师,欢迎来到“名师优课赏析”。让我们走进名师,感受名师的课堂艺术和教学智慧,共赏、共享、共议,一起交流。 我是本期优课推荐人徐文波。</p> <p class="ql-block"> 说起“乐感”、“美感”、“语感”,“数感”,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对“量感”一词却感到很陌生。在小学阶段,有关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货币等数量的量感培养常常被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进而造成学生“量感”的缺乏,导致学生在答题时,常常令人啼笑皆非。</p> <p class="ql-block"> 本期继续推荐万里名老师的一节《相克与千克》。</p> <p class="ql-block">一、沟通数感,助推量感</p><p class="ql-block">1.估黄豆图中大约有几粒黄豆?(估一估、数一数)</p><p class="ql-block">2.回顾数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3.揭题</p><p class="ql-block"> 除了研究黄豆的数量,还可以研究它的什么?</p><p class="ql-block">1.在谈话中了解1000克=1千克</p><p class="ql-block">盒子里这一袋黄豆的质量就是1000克,这个1000克我们也可以写成1千克。</p> <p class="ql-block">2.在活动中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p><p class="ql-block">活动:1千克有多重呢?活动要求:</p><p class="ql-block">(1)掂:先轮流掂1千克的黄豆;再掂抽屉里1千克的物品;(2)找:①号框里重1千克的物品。</p><p class="ql-block">(1)掂了1千克重的物品,有什么感受?</p><p class="ql-block">(2)你们找到了哪些重1千克的物品?</p><p class="ql-block"> 仔细看看这些重1千克的物品,有什么发现?这些物品大小、形状、数量等不一样,但是它们的质量是一样的,都是1千克。</p> <p class="ql-block">3.在追问中渗透几千克</p><p class="ql-block">4.了解生活中的重几十千克的物品</p><p class="ql-block"> 通过操作体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同时,以1千克的感受为参照,以物估物,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表象。</p> <p class="ql-block">三、动手操作,积累克的经验</p><p class="ql-block">(一)估测估量,建立几百克、几十克的质量观念</p><p class="ql-block">1.沟通十进制,经历单位细分。</p><p class="ql-block">步骤一:把1千克的黄豆平均分成了10份,一份是100克。步骤二:把100克黄豆,继续平均分成10份,一份是10克。步骤三:把10克继续平均分,1份就是1克。</p><p class="ql-block">2.经历活动,体验几百克、几十克。</p><p class="ql-block">(1)掂:轮流掂一掂1克、10克、100克的黄豆。(2)估:借助黄豆,估桔子、棒棒糖、食盐的质量。</p><p class="ql-block">(3)说:说说你是怎么估的?</p><p class="ql-block">反馈:交流估的方法与结果。</p><p class="ql-block">)微言小数追问1:那这袋食盐呢?(感受累加,体验500克)</p><p class="ql-block">小结:生活中500克是很常见的,一起认识生活中的500克。追问2:这1000粒黄豆大约有多重?</p><p class="ql-block"> 本环节让学生历经1000克=1千克的过程,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借助估测活动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帮助学生建立百克、十克的质量观念。</p> <p class="ql-block">(二)反复掂量,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1.思考: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是1克?</p><p class="ql-block">2.验证:老师也准备了1克的物品,接下来我们需要借助电子秤来验证一下,边验证边找:</p><p class="ql-block">(1)称:从材料包里找到重"1克"的物品称一称。(2)记:称量的结果。</p><p class="ql-block">(3)掂:选一样物品掂一掂,再次感受1克。</p><p class="ql-block">3.追问:一个小夹子是1克,那2个呢?10个呢?2个回形针是1克,那2克有几个回形针呢?本环节重点在借助学具、电子秤等物品,并通过掂一掂等动作感受1克。</p> <p class="ql-block">(三)结构联结,衍生质量单位的建构方式沟通千克、百克、十克、克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四、调动经验,深化量感</p><p class="ql-block">挑战活动:估一估50根棒棒糖有多重?</p><p class="ql-block"> 在学生初步建立了克与千克的经验后,设计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调动经验 深化量感,同时培养其推理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知识拓展,适度延伸</p><p class="ql-block">1.视频认识不同的秤</p><p class="ql-block">2.对接其他质量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万里名老师“克与千克的认识”,通过猜黄豆有几粒,由数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引入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丰富了数与量之间的联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