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木渎古镇

刘长根

木渎古镇,别名渎川,胥江,雅称香溪,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古城西部,地处太湖流域,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誉。木渎古镇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汉族水乡文化古镇,已有2500多年历史。 坐(地铁5线灵岩山站)出,至木渎古镇游客中心,顺着香溪前行见垂荫牌楼。 <p class="ql-block">过牌楼便是一条河称作香溪,原来啊传说中的春秋战国时间吴王夫差宠爱西施就在这条河里梳妆打扮她的胭脂水粉啊!流到这的河里变的异香扑鼻所以称作香溪。</p> 木渎古镇别名渎川、胥江,雅称香溪。位于苏州古城西部,处太湖流域,古镇因春秋时期吴王建造馆娃宫"积材三年,连沟塞渎"而得名。 <p class="ql-block">过了香溪上的香溪桥之后,我们面前就出现的门楼上面写着山塘古街,有山有水都称之为山塘街。</p> <p class="ql-block">平安桥全长13.7米,桥宽2.2米,桥堍宽2.4米,离水面高4.8米。拱呈孤圆形,高4.2米,厚0.38米,跨度7.8米,桥为东西座向,横跨兴福塘。四根青石桥柱和八根贯桥宫的长绞石联结酷似矩形的栏箍,从而加强了拱券的强度。桥头上均刻有阳文“一把莲”。图案工整,雕刻精细。石级踏步,西坡16级,东坡19级,桥栏石高0.73米,厚0.18米,桥面顶板刻有宗教图案,由于常年经过往行人踏损,图案内容已难以辨认,拱圈内“放生河,禁止采捕”的字样至今清晰可见。</p> 严家花园,位于木渎古镇山塘街王家桥北,最初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沈德潜的寓所。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取名端园,有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诸胜。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买下端园,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主人的努力,前后历时二百多年,无论是岁月沧桑,还是人文蕴积,都赋予严家花园一种文化气息和名园风范。被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称为“江南园林经典之作”。 木渎古镇山塘街西段,“羡园街”牌坊西有座“羡园”,因园主姓严,故俗称“严家花园”。严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大名士沈德潜的私家园林,后易主严国馨(严家淦祖父)重葺一新,更名为“羡园”。严家花园门对香溪,背倚灵岩,占地16亩,以造园精巧跻身江南园林榜首。 明月古寺位于木渎山塘街,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唐代,由僧明智所创,明洪武初归并普贤寺,清光绪十六年重修。建国后曾遭毁,1993年修复开放。历史上,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树林,每逢初春,便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是古镇一景。清代诗人李果有描绘此景的诗句“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更是传诵一时。 当地乡绅殷心揖为纪念好友冯怡泉所建,为全花岗石结构,井亭建筑柱石粗犷、雕饰古拙,而其中冯殷二士的友情故事更是感人至深。殷心揖的弟子冯翼目睹了老师与好友的这段纯真友情,专门写有一首《井亭》诗,歌咏老师的这种重义轻利、高风亮节的君子风范,诗曰:“遗金昔日有怡泉,泉下埋名亦有年。今日翼然谁肯构,怡泉亭畔说怡泉。” 怡泉亭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四月,建井亭后大概过了80年,到了清代康熙43年井亭屋顶重新大修过。当时用屋顶用八块条石合成,排列为前三后四,以一块近似三角形的大条石作脊结顶。<div><div><br></div></div> 虹饮山房,位于严家花园东200米处,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因为门对香溪,背靠灵岩,“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过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茗、吟诗,直到夜色降临,才依依不舍,顺着门前的山塘御道,返回灵岩山行宫。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 苏州木渎乾隆题御码头,建有御码头碑亭。 传说乾隆六次下江南六次都去了木渎。乾隆的 当地官员为纪念乾隆到木渎,将乾隆第一次到木渎时的一首七律镌刻于碑,置于亭内(乾隆还留下了“御码头”墨宝)。 沈寿故居位于木渎镇山塘街中段,沈寿是清末有名的“刺绣皇后”,曾在木渎山塘街外婆家度过她的童年生活,并在那里跟着胞姐沈鹤一穿针度线,学习刺绣,开始她的艺术生涯。沈寿故居原本是明代李氏小隐园。乾隆初年,由弘饮山房主人徐士元购得,并进行扩建改造,遂成前宅后园布局。到了清末,徐家日渐衰落,又将东园卖给了陈家。陈家有个外甥女沈云芝,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刺绣皇后”沈寿。 沿着香溪进入木渎古镇,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在香溪的上游段,建有一座西施桥,为石拱桥,上有木亭供休息之用。这是木渎镇上唯一与西施相关的遗存了。 古松园,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所建。蔡少渔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货生意,发达回乡造屋置地,良田万顷。蔡少渔与严国馨(严家淦祖父)、郑龄九、徐凤楼三家合称木渎“四大富翁”,富甲一方。其建筑布局为前宅后园,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风格。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雕刻十分精细,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后园有一株明代罗汉松,苍翠虬劲,姿态优美,古松园即因此松而名。 冯桂芬故居,即显志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鹭飞桥畔,现作为景点“榜眼府第”开放。建于清代中期,坐南朝北,今占地面积6.4万平方米,分成东西两路。东路依次门厅、大厅和后楼。大厅额“显志堂”。面宽三间,深九檩。西路有书房和书楼二进。 永安桥桥洞宽敞,便于行舟,倒影如环,比例恰当,桥身高耸,葛萝垂挂,为木渎古镇更显古朴。该桥建于明弘治十年,虽经历数百年的风霜雪雨,但至今仍保存完好,实为不可多得的明代古桥。 石雕刻画的图像“姑苏十二娘”由船娘、绣娘、织娘、茶娘、扇娘、灯娘、琴娘、蚕娘、花娘、歌娘、画娘、蚌娘组成每一位吴娘都是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吴地妇女的典型代表。姑苏十二娘浓缩了二千五百年古吴文化精湛深厚的历史内涵,是一个底蕴丰富、韵味十足的常青品牌,是木渎古镇吴文化的瑰宝。 <h1>随游古镇,让人感受到木渎更是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例严家花园、虹饮山房、灵岩山馆、古松、榜眼府第等景点,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历史沉淀的古镇。</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