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不知何故,三十年前背的《出师表》始终没有忘记。我被这份忠诚感动,同时也被真诚打动。每每想起,眼前总浮现出诸葛亮临表涕零的样子,1800多年前,他一定忧虑过:这个世界会好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论语》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樊迟问仁的记录——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够爱一切人就是仁。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能够了解任何人就是智。但是樊迟不能理解,孔子就说:“做一个领导人,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而将邪曲的人先搁置起来,这样直道而行,就可使原来邪曲的人,也变成为直道之人了,坏人也都变成好人了。”老师解释得那么详细,樊迟还是没听懂。于是,他就去问学霸子夏。子夏听罢樊迟的叙述瞬间就理解了,他说:“老师说的这两句话,内容太丰富了,包含的意义太大了。”然后就引用历史故事解释给他听:“当年舜掌管天下的时候,在民众中选拔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管理行政、司法。德行不好的人一看,舜选拔的是这样正直而有才华的人,和自已不是一个路子,都远离了。皋陶做了舜的助手后,天下不再有冤枉的事,坏人也都远离或变好了,大家都心存厚道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接着,他又讲了商汤举用伊尹的历史故事。因为伊尹,才有商汤的天下。伊尹是一个有名的宰相,与后来的姜尚齐名。古代选拔人才,不受学历和资历的限制。伊尹被提拔时,还正在当厨师。商汤把伊尹推举出来后,“不仁者远矣”。子夏举这两个例子,就是告诉樊迟,什么叫作“举直错诸枉”。意在告诉樊迟,无论如何,做人做事要用正人,用品格、才能、道德好的人,提拔这样的人,自然天下归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段话对现代人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一个组织选拔人才的过程,本身就是表明集体的价值观、标准和态度。一个领导在任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造单位的一致性。如何让所有人感受到这种一致性?用谁、提拔谁、免去谁?这都是在向大家不断地强调标准,让大家一次次看到组织对于人才的要求。如果一个组织中,领导者言行不一,说的是任人唯贤,做的是任人唯亲,“举”的全是奸佞小人,“错”的全是君子贤臣,谁是自已圈内人就提拔谁,不爱表现的贤能之人完全忽视,那么整个组织的社会风气就会被带坏。所以,大到集体,小到家庭,无论是组织的管理者,还是家庭的掌舵者,都应该去思考自已到底应该“举”什么,“错”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诸葛亮的《出师表》流传一千多年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呼声也延续了几十代,但小人们却与决策者、掌权者越来越近了。“亲贤臣,远小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难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