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京124中学72届六班 初中毕业班在天安门前留影纪念,(有部分同学没有参加)。 </p><p class="ql-block"> 时间,装满了往日的记忆,岁月,凝聚了永恒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 己酉寒窗三载同, </p><p class="ql-block"> 相聚追梦荟外中。 </p><p class="ql-block"> 斑鬓发白归平淡, </p><p class="ql-block"> 唯念半世同学情。</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学校就在外交部街这条胡同中间部位,解放前叫北平私立大同中学,1952年由私立改为市立,定名: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1963年学校一分为二,南边为外交部街中学,北边仍为24中,1966年期间外中曾随胡同名称改动一度改称瑞金路中学后恢复为外中,1972年外中又改称北京124中学,1981年曾与北京邮政管理局联办北京市邮政职业高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合并后没盖新楼时旧楼的图像</b></p> <p class="ql-block">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事难料。现在的外交部街中学与北京二十四中学在经历了长达50多年分离后又和二为一了,真乃合并无常。翻新后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南门</b></p> <p class="ql-block"> 千禧年,我们这些72届初中毕业的同学年龄已过不惑,人间的世态炎凉也已尝到些许,那一年春节前部分同学互通电话,无非一些相互节日祝福的话题,通话中张文喜提议:咱们找几个同学过年聚聚好不好,也是,同学们分开近三十年了,很多人自毕业后就再也没见过面,这个提议得到了杨排长赞同,随定下大年初二中午到杨世伟家小酌,当天联络了几个有联系同学,不巧的是有的同学过年家里有事,有的不在北京,最后定下吕威、张文喜、我们三人到洋毛子(杨世伟)家聚会。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崇文门便宜坊烤鸭店同学们首次相聚,三十年未见似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有的同学互相握着手热泪盈眶。</b></p> <p class="ql-block"> 6日上午10点半,我们如约来到杨世伟家,世伟夫妇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宴,杨世伟打开酒瓶盖,酒香四溢,飘满了餐桌上的空间,白酒入喉,温暖绵柔,我们四个人围着一起开怀痛饮,那天四人掫了近2瓶的京酒,还喝了很多啤酒,一直喝到傍晚时分,友谊的美酒是那样的沁人心扉、席间的畅聊勾起了我们对中学美好生活断断续续的回忆。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同学们在崇文门便宜坊烤鸭店聚会 </b></p> <p class="ql-block"> 悠悠三十载,难忘同学缘。今天聚一起,共叙青葱情。回忆中充满了中学那段快乐时光中的点点滴滴,那些让人不能忘怀的趣事,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没有人能留住岁月的脚步,虽然已过30年彼此感觉还是那样的亲切和真挚,为我们留下美好的记忆。 </p><p class="ql-block"> 由于文革原因,从我们上几届开始,上中学就免考改为划片归校了,我们这届大多数属王孙的,活泼好动,部分胡髯郎,一两个司晨,亦是撮堆归校,新生共十二个排,可能是排数多的缘故,开学不久拆了二个排,二排的九名同学分到了我们六排(班),我们排同学大都是住在东单地区北极阁胡同一、二、三条和西总布胡同,外交部街胡同的,也有个别后转来的同学分散在其他胡同,大家汇聚到一起,共同生活学习了三年多。</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下图:外交部街中学正楼,门楼上面有郭沫若题写的“一切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十二个大字。(当年的正楼是灰颜色的)</b></p> <p class="ql-block"> 接我们六排的班主任是瞿润民和王增荣老师,两位老师个头都不高,不到一米七,瞿润民老师四方脸,浓发浓眉厚嘴唇,牙齿泛黄,戴一付浅黄色框 300度左右近视眼镜,肤色偏深,年纪50岁左右,身穿一件灰色中山装,两只袖子上套着套袖,说话嗓音纯厚,略带沙哑感,每当他在黑板上写粉笔字时,他那右手食指和中指前边被香烟熏黄的部位与白粉笔形成鲜明的对比,瞿老师教我们语文课,教学简明扼要,提出论点,鼓励同学们讨论,古文则要求同学们先能背诵,然后一句一句解释每段含义,这样理解更透彻,瞿老师在教我们诗词歌赋时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先给同学们讲了一首民间诗,“ 大雪纷纷落地,此乃皇家瑞气,再下半年何妨,君民万事如意”。瞿老师:此诗是史上流传很广的一首咏雪诗,叫作“打油诗” 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诗歌载体,它与传统诗词不同,不求对仗平仄,韵律韵脚,不求华丽的辞藻及美好的韵意,只求风趣逗人,朗朗上口,打油诗不登大雅之堂,因其独特、活泼的表现形式,确深受众多诗人和老百姓的喜爱,每一句都充满人间烟火气息。接着瞿老师讲起了这首诗的来历,皇.帝出巡途中,来到一有钱农户家中小憩,忽天降大雪,皇.帝酒宴兴起,冒出一句:大雪纷纷落地,陪巡大臣拍马屁,接着:此乃皇家瑞气,农户跟着:再下半年何妨,其他陪座的奉承到:君民万事如意。这时瞿老师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同学们被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吸引,等待着老师继续往下讲,老师接着讲上面四句正好是一首打油诗,打油诗的形式就是这样,不拘于形式,四句连成一体,虽是俗话但确相映成辉,通俗易懂,顺嘴易记,老师接着讲,当时在场的人都认为这是一首好诗时,农户大门外忽然传来一句“放你娘的狗屁”,有钱农户大声询问谁在外面大声喧哗,仆人回:外面一叫花子嚷嚷的。同学们,这句话虽然不太文雅,但和前三句合在一起又是一首完诗,且意境完全不同了, “大雪纷飞落地,这是皇家瑞气,再下半年何妨,放你娘的狗屁。” </p><p class="ql-block"> 草民叫花子民补上第四句,意思是大雪持续下半年,靠天吃饭的国度,粮食绝收,农民们吃什么,马屁拍成这样这不是放屁吗! </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被老师所讲的历史故事吸引,开始对诗词感兴趣了,底下编排一些挖苦同学的顺口溜,大多是打油诗体裁,这种体裁还用到了同学们在东单十字路口,宣传维持交通秩序上,吕威等同学编的遵守交通秩序顺口溜一套一套的,且每句的字数相同,编排时对其中的词句反复推敲,又让瞿老师帮忙指导整理,无形中促进了同学们学习诗词的兴趣。 对阅读、写作瞿老师也是循序渐进,培养同学们理解文章内容、增加写作兴趣,了解古文中常见字的在文中的含义等等。上课途中会安排同学们进行一些抄写,默写,背诵的题目,然后他蔫悄出教室一分钟左右,回来后继续讲课,坐在前排的同学能闻到他身上散发的淡淡烟味,他从初一教到初三毕业,是与同学们关系非常好的良师益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瞿老师和同学们在天安门广场留影</b></p> <p class="ql-block"> 王增荣老师30岁,椭圆脸,鼻梁上端略下凹高额头,发际线后移,两眼炯炯有神,肤色较白,不拘言笑,声音低沉有磁性,身穿灰色三明兜的青年装,教我们政治兼体育课,夫人在天津,王老师住校,宿舍就在一楼我们教室门的旁边不到八平米小屋,我们放学后经常到王老师宿舍和他聊天,他不茬忙给我们哥几个讲做人的道理,可不是说教式的,讲故事似的就把该说的说了,我们还挺爱听,初二下半年,王老师调动工作去了天津。 </p><p class="ql-block"> 四班的班主任周兴泉老师来到我们班做班主任,周老师白白瘦瘦,有一点谢顶,高鼻梁,说话稍带一点鼻音,教我们俄文,教学非常认真,上课时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又从后面走到前面,三条通道里循环往复,嘴里不停的朗读俄文单词,大家跟着朗读,行走中忽而停下,让一个同学再朗读一遍,然后纠正其发音问题,我们私下都叫他周翻译,虽然周老师是半途接的班主任,和同学们不是特别亲近,总感觉隔着点什么,但大家对周老师的教学还是非常的认可。</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015年7月8日在西单金库KTV,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K歌,中间的是周老师。</b></p> <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区呈宝盖型三层灰砖楼,上边的大点就是两校合用的礼堂,中间的大横是主楼,两边两个偏楼代表一竖和折勾,主楼中间是宽楼梯从旁边穿过即是礼堂,两个偏楼正对着主楼通道各有一个窄楼梯,旁边的门通往东边操场和西边的平房,主宽楼梯两侧是男女厕所,刚进校就听说外中是臊楼中学,为什么说是臊楼呢?就是因为一楼楼梯两侧的厕所打扫不勤,厕所冲水管年久失修时好时坏,小便池尿液的氨味充斥正门楼道,同学们进楼首先闻到的就是尿臊味,尤其是二十四中的同学穿外中礼堂到二十四中上学,闻到味后就叫起来了,我们进校后仍是臊味扑鼻,不久学校封了一楼的厕所,修好了水管,至此味道基本消除,教学楼外围也有一些平房教室和办公室,我们年级的五七学工组(十排,兼学木工)就在礼堂西侧音乐教室旁的小院上课。 </p><p class="ql-block"> 入学不久排里就产生了排干部,大家也不知道是通过何种方式选出的,亦可能是小学推荐?不得而知。说到排(班)干部自然聊到高个子排长王林,他有冲劲,办事也拉得开脸,不怕处霉头,他那组织号召力也没的说,排里有活动时他的宣传鼓动作用,真能带着同学们一块去做,像庆祝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他在游行队伍中帮排头抗主席像,手举小彩旗扯着嗓子带领大家呼喊口号,在挖防空洞时奋力轮着镐头,跨栏背心都湿透了,拉练途中帮同学背背包,跑前跑后照应,教室大扫除时拿着鸡毛掸子时的蓬头垢面,体育课排队喊操,国庆节民兵排练,处处能见到他张罗加实干的身影。付排长吕莹,处处以身作则,人送外号政治大锛头 ,讲起毛主席语录,时事政治,及晚汇报总结时开口一套一套的,1、2、3点,思路敏捷,逻辑清晰,排会总结时句句直中问题要点,且讲上20分钟不带重样。付排长老毓鉞(少年老成加的老字)办事沉稳老练,多才多艺,还有文体、生活付排长杨世伟,王克云,陈平生各有千秋,总之这几个班干部不管是如何产生的,都还是很称职的。 </p><p class="ql-block"> 说到家住黄兽医缘庆寺(宁郡王府家庙)的嘎小子谢老转(谢岩)嘎淘没边,那时没有养宠物狗的,我们去协和医院动物实验动物中心看动物,他跳下去将人家狗笼子门活扣打开,然后爬上围墙,片刻小院内出现六七条大狗,冲着站在墙头上的我们一通狂吠,他站在围墙上,沙哑的嗓子喊着,上来呀!上来呀!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平时戏弄个同学或老师,眼睛一转一嘎主意。</p><p class="ql-block"> 同院的军人子弟胖墩王根弟,板绿一身,脚下白边片懒一双,走道尽显晃悠懒散劲,可一到篮球场上就不是他了判若两人,手中攥球,板寸大脑袋左右环顾,运球过人灵活自如,定球转身大屁股一扭,阻挡人员就来个屁墩,还不属撞人犯规,嘴里不停喊着小海跟上,右边落底,背身球下后叩,小海(刘景海)右路沉底,抓球跳起扣篮,两人赛场上动作行云流水,配合默契,“唰”球应声入蓝。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三条胡同22号的缘庆寺大门,王根弟、谢岩他们住的大院</b></p> <p class="ql-block"> 说起上学那会儿男生的据点,三条26号,协和医院南院宿舍的胡力中家算是一个、力中天生卷发,爱好体育举重,没事还爱拉个小提琴,初二那年小胖子个子飞长,窜到一米八,力中好交朋友,聊天时专注倾听,给人以诚恳可交之感,这可能就是从小具备的当医生耐心倾听的潜质吧,那时节黑白电视机一般人家看不到,看电视大都是机关单位小礼堂或办公室,当年文革中也没什么课外作业,男生吃过晚饭都爱到他自己住的二楼小屋,边看电视边聊天,无拘无束的很是热闹,他妈妈对我们小孩也很热情,给我们备好饮料后,回到他们自己的房间,给我们留下空间。别的男生家也有电视,但有家长在身边一起看就感觉拘谨,聊不痛快,还怕影响大人看电视,所以大伙饭后愿意到他小屋无拘无束聊天,我们通过看电视增加了不少时事见识和友谊。</p><p class="ql-block"> 庭院不大土丰饶,</p><p class="ql-block"> 数点繁花映碧霄。</p><p class="ql-block"> 功而不舍新卉意,</p><p class="ql-block"> 静心勤行自成高。</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退休后的力中将房前庭院打理得鲜花绿叶繁茂。</b></p> <p class="ql-block"> 力中这篇散文,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庭院小景,表达了对简约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他以庭院、花卉、技艺、静与勤等元素为线索,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文中的“荫下几页书,茶酒春時庭”的句子,更是将自然、文化和人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闲适、优雅和自在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再就是王林家,他因为是排干部,有点凝聚作用,他家也是同学们晚上常去的地方,他家住在二条空军招待所旁边,就一间进身不足30平米的长条老房子,一家人住着挺紧巴,他在屋的前门廊处打了一个隔断,可以放下他的小床和床头柜,与大屋拉一布帘,这里就成为我们常聚的私密空间,大家挤坐在床沿处,另加两个小凳子,天南海北神聊,当年备战备荒他家院内正挖有三米多深的防空洞,坑沿距他家屋门不到二米,同学们晚上从屋里出来,光线从亮到暗,眼睛不适应,也不熟悉他们院情况,力中没看清门前的防空洞坑,一下子掉了下去,腿骨“光荣”负伤,下火线修养了个把月。 </p><p class="ql-block"> 还有就是付排长杨世伟家,他家在三条分支横胡同北口,中国儿艺宿舍,对门就是刘春生家,旁边一拐弯是李莹家,再往南一点依次是关颖,王小林,陈平生家。 </p><p class="ql-block"> 初一年级时世伟身强体壮,人热情有组织能力,春生是工人家庭,父母也非常热情好客,到他家就好像到自己家一样,非常放松,他父母和我们也聊得来,并且经常给我们做些小吃捂的,所以这里两个家庭,也是我们初中三年来及工作后常聚之处,我们在他家经常和他父亲一块小酌,七O年初一年级的正月尾,寒假结束后不久,晚上五点钟天色就暗下来了,八、九个男同学约好晚上7点在毛子家门口汇聚,穿好球鞋,将外套放在春生家,稍做跑前活动,然后排成一队,杨世伟带队顺新开路西口~米市大街~灯市东口~灯市西口~八面槽~王府井~东单三条~刘春生家,在马路自行车道进行跑步锻炼,晚上街上车辆行人很少,昏暗的街面被闪烁的路灯点缀着,灯罩下映射着淡淡的雾霾散影,那时节家家拢火取暖,没人知道空气污染 PM2.5之事,也没有空气环境防护意识,大家气喘吁吁跑回来,穿好棉外套,继续神侃一会儿,然后回家睡觉。</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北极阁三条47号杨世伟他们家院门</b></p> <p class="ql-block"> 刚上初中那年,学习文化知识的风气还没有恢复,课下基本没有家庭作业,男同学放学后都不着急回家,而是互相拉着新认识的小朋友到自己家玩会儿,放学后走东家串西家是常事,有的同学家长也很热情,一来三四个孩子,家长拿出家里的吃的招待同学,一天下午放学后去老四(陈沪生)家,他妈妈见我们到来,非常热情拿出刚蒸好的伊拉克蜜枣饼让我们垫吧一下,我们几个真实诚,吃着暄腾的枣饼,14岁的大小伙子每人干下两个枣饼,他妈妈看着我们没说什么,事后赶紧下楼到厨房焖一锅米饭,不然家里人回来没主食了,吕庆华父亲原是首长的厨师,饭菜做的好,我们去了若赶上吃晚饭,必让我们上桌,缺肉的年代,饭菜做的是真香。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崇文门便宜坊烤鸭店聚会留影</b></p> <p class="ql-block"> 聊到协和南院宿舍内的同学,刘景海、施向红,吕莹,吕涛、老四(陈沪生)、方萍、、林丽萍、小不点(孟宝忠)费宁,李长城、刘娅、小庆(夏玉庆)、一丛同学。再有就是外交部街59号,协和医院北院宿舍的丁国芳,吴珊,刘冀璇、吴彤、李荷言、我们平时上学途中若看到前面三个个头高矮,胖瘦一样,且都穿着棕色灯芯绒褂子的就知道是刘冀璇、吴彤、李菏言她们,形影不离的三剑客。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北极阁三条协和医院南院宿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外交部街协和医院北院宿舍</b></p> <p class="ql-block"> 六九国庆,入校时间不久,学校接国庆指挥部指令,傍晚到东长安街沿线维持秩序,我们六排被安排在北京站前街和东长安街交界处当标兵,接到任务后,同学们还挺兴奋,傍晚同学们整队来到北京站口大标语塔前站岗,北京的初秋,是一段时光的转折点,在夏末的热情之后悄然降临,带着一丝丝凉情和无尽的诗意,同学们穿着白汗衫到了晚上感觉到有点冷,初次国庆任务的兴奋,赶走了这一丝凉意,老师宣布任务纪律,需要同学们手拉着手,分隔开长安街内联欢群众与旁边街巷观看的市民,那个年代中、小学生是分男女生界限的,男女生之间除了排干部研究工作外基本不聊天说话,都是各玩各的,另外同学们刚刚认识时间不长,有的名字都叫不上,更别提拉手了,很多同学排斥,一说拉手有的同学脸就红了,没办法老师有要求只能拉上,老师一离开到队伍到另一头这边就松开手,男生间隔着女生与新朋友聊天,一会儿被转回来的老师发现挨了呲还得拉上,晚会结束大家圆满完成了国庆政治任务。</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当时长安街各个路口都立有标语塔</b></p> <p class="ql-block"> 六九年,九月进校时赶上了珍宝岛事件不久,为防止苏修侵犯,备战备荒建防空洞,需要大量的砖头,操场西北边有个砖窑,深秋大家上体育课和黄土泥、摔泥巴坨,用木模子拓砖坯,那坨湿泥巴又凉又沉,在地上摔砸过几次,摔实后举过头顶,狠狠摔在木模子上,“啪”的一声,泥块卧进了模子,裤腿上也出现了泥巴点,用钢丝弓子刮去模上残泥,磕磕木模子,放平地上,提起模子,一块湿砖坯留在了地上,放学,学校要求每人背二、三块一天前拓的半干砖坯回家晾干,女生一块到两块,男生三块,书本放在课桌里,背着十多斤半干砖坯回家,我们住的稍远的同学为了省事,将砖坯背到吕涛、老四(陈沪生)家台阶廊子上码好,少走一大段路,第二天把前几天晒干后的砖坯再背回学校,码进砖窑。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吕涛、陈沪生家楼前台阶廊子放花盆处,当年砖坯摆放此处晾晒,现在房门前让吕涛妆点的非常漂亮,台阶前是绿植的拱门。</b></p> <p class="ql-block"> 窑满各排轮流不间断烧砖,轮到夜晚烧,不时往火红窑口添加大木柴,寒冬腊月的夜晚冽风呼啸,操场的砖窑前,真是火烧胸前暖,风吹背后凉,西北风颼的同学们转着身在窑口前取暖,裹着棉袄坐靠在窑前壁墙旁,两眼皮直打架,棉帽子往下一拉,脖子一缩,程荣林、谢岩、吕庆华已冲起盹来,夜已深,空旷的操场显得格外静谧,只有窑中的劈柴不时发出噼啪的燃爆声,四周一片漆黑,空中半轮残月和点点星光映照着东半部教学楼的黑影和暗灰色的操场,窑口的火光将窑前面同学们的面孔清晰照亮,老四看着窑口探出来的火光和几个同学围在窑前触景生情,讲起他在五七干校上学时的经历,也是冬季一群干校子弟和农村孩子围着篝火听协和教授给他们上小学六年级的课程,没有课桌椅子,围坐在土堆圈上烤着柴火上课,老教授课前先讲了一首诗:众人拾柴火焰高,寒见烟火吓跑了,围着暖火来学习,今天学习必有效,陈沪生接着津津乐道地讲述着他在“五七 ”干校时的学习环境和各种奇闻乐事,大家听得聚精会神,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深夜的困劲不经意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23年10月校庆当日部分同学留影。</b></p> <p class="ql-block"> 刚入校时,学校操场东北角边上,有个挖近八米深的防空洞,洞口是一个长和宽各一米五左右正方形,我们好奇心驱使,时常过去看看,猜想底下的洞通到哪?国庆节过后不久,年级中几个同学琢磨着能不能跳过这个洞,彰显一下男子汉的勇气,都想证明自己勇敢,跃跃欲试的想跳过防空洞口,四排几个同学率先从南往北助跑跳过,十二排的修志强也跳过去,其他排几个爱好运动的同学也跳过,我们六排几个同学也跟着跳了过去,于是天天课间要来洞口跳上两次并引以为豪,并且人越聚越多,跳洞活动吸引得初二初三年级的男同学也参加了进来,看热闹的人很多,留下中间一条鼓起来的跑道(挖坑的土堆起来的),男女生围在两侧,一有女生观看,跳的人数激增,形成排队等跳的现象,直到一天家住火神庙胡同初三的一个李姓学长在洞前没捯好脚步,掉了下去,把小腿摔成骨折,学校把洞口用木条钉成护桩,围上大绳,跳洞活动才停。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刘景海、夏玉庆我们几个同学,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手电筒解开大绳一端,顺洞口的大绳偷偷溜到防空洞坑底朝北行走,如同电影地道战,窄窄的黄土壁凹凸不平,圆形拱顶,一个手电筒四个人摸索着前行,走了一段,有个上坡我们顺着上坡走到了24中院里,当时24中已经静校,没有学生了,我们推开盖板刚探出脑袋张望,恰巧被路过老师发现,拽到办公室,问清情况后非要找外中校长,一提校长李金鏊吓得我们哥几个够呛,自从有人摔下去后,学校就规定不允许到那个地方玩了,这倒好直接下去了,于是我们一个劲向老师承认错误,最后每人写了份检查后惶惶然逃离24中,感谢老天后来这事没了音讯,躲过一劫。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几个同学游园时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 六九年霜降过后,到处一片秋凉之色,原本绿意盎然的枝头已是枯黄一片,寒风刮过之后,校园教学楼前高大的槐树下一片枯叶,气温随之骤降,初一年级时,我们教室是在教学楼的东南角一楼,南窗外紧挨着操场大门旁的垃圾堆,进入十一月后某天清晨,天刚刚放亮,寒气逼人,不少人家拢火时,屋外烟囱里冒出滚滚浓烟,与晨霾混杂在一起,空气中一股淡淡烧煤煙的味道,路灯熄灭时街道一片朦胧,家近的同学还在梦乡之中,我们排有个女同学已踏着北京火车站那“东方红”的钟声,赶到了学校,在操场大门口旁的垃圾堆中搓拾煤核了,上第一节课前十分钟,那名小脸和双手冻得发红的女生端着满满一簸箕没烧净的煤核进入班里,放在后面炉子旁,班里的同学们直犯迷瞪,程荣林一脸懵逼地跟李广鸿叨唠:好不唻弄一簸萁废煤核干嘛?真是得,有新煤不用。李长城接过话茬:人家这是勤俭持家。孰不知这些没烧净的煤核够班里取暖烧半天的。她的举动为学校节约了煤炭,虽然初冬的天气有些冷,但这阻止不了同学们一颗颗热爱集体的心,这件事带动了不少的同学参加,同学们的加入显现出对严冬的蔑视,坚持了一个冬天,学校大力宣扬所做的好人好事,这名女生被选为连里学雷锋的榜样,受到学校的表扬,期间成为新生中的第一批红卫兵,后来别的班的同学也陆续加入捡煤核的行列,僧多粥少最后各班好学生们没得可捡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16年4月8日同学们和周兴泉老师(戴帽子)在金库小聚</b></p> <p class="ql-block"> 七O年初春,春寒料峭,寒气袭人,子初夜深人静的东单北大街,弯弯的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爬上了树梢,悬挂在夜幕上空,凄凄的月光洒在了东单至崇文门这条大街上,昏暗的路灯下,狭长马路上已不见行人和汽车,王林、杨世伟等同学轮换骑着三轮排子车、车上坐着王小林,谢岩两个同学,夜风袭来还是有些刺骨,两人忍不住裹紧了身上的棉衣。吕威,李广鸿,张文喜,程荣林等人骑自行车跟随,从外交部街西口沿东单途经同仁医院,来到崇文门城墙残址的东边,坍塌的残城墙已成为大片土坡,昏暗的白炽路灯照射下,地面坑坑洼洼,残址显非常凄凉,土堆里掺杂着树干,枝条,旧木头,再往下就是又大又沉的城砖,残月灯影下同学们从残城墙土堆中挖出几块大城砖,码在三轮平板车四角,中间放一堆干木柴,弄了满满一三轮车扎好,推出墙边土路,王林气喘吁吁的蹬着三轮车,吕威和杨世伟互换着在三轮车旁骑着自行车左手扶把,右手推着三轮车上码着的城砖助力,广鸿等两同学自行车后座上带着人往回返,王根弟骑着他那凤凰26轻便车,单手扶把悠悠达达跟在车队尾部,已过午夜新的一天在人们的睡眠中开始了,骑行中的大家又冷又饿,返校途中在东单路口北一点,排委毓钺骑着他家绿色大弯梁凤头,背着书包迎着了我们车队,他从书包的纸包中取出几张葱花饼,犒劳饥肠辘辘的同学们,看到烙饼几个人眼睛一亮,支上车梯子围了上来,毓钺说:大家垫吧一下吧。哥几个摘下线手套也没处洗手,每人分了一小块,各个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片刻干净。虽然老毓钺没有参加捡拾砖块柴火的活动,白天商量晚上活动之事时,他知道了此事并想着哥几个呢,深夜背着家里偷偷溜了出来,给大家带来烙饼,这份情谊挺够意思! </p><p class="ql-block"> 骑到学校叫开值班大门,把城砖木柴卸到操场北头后,拿了些木柴从煤池撮一簸萁煤球回到教室,点燃炉子,也不管屋里烟熏,开始拼桌子椅子,棉袄一裹倒头就睡, 早6:30工友师傅给各排拢火的响动吵醒了大家,晨阳升起再次照亮了大地,新的一天开始了,大家起来收拾桌椅,回家归还自行车,别影响家人上班,洗漱、吃过早点后迎着初晨的阳光背着书包返回学校。</p> <p class="ql-block"> 初一至初二上半学期,学校操场建平面防空洞,要将操场深挖三米,然后在大坑中砌联排的拱形防空洞,挖出的土用小推车运到学校正面灰楼前的空地上,几天功夫楼前空地上已没有落脚之处,堆满了一米多高的土,同学们进校后都要踩着土堆进楼,天冷脚踩,楼道、教室地面上净是泥土,楼前土堆由于冻住更是生硬难挖,需要从下面掏空土然后用镐头砸散上边的土,同学们再用铁锨铲土装上解放牌大卡车运到东单公园堆成土山(就是今天的东单公园里北面的小山),我们坐在填平土堆的卡车斗上随车到了东单公园,车顺着斜坡往土山上开,若坐在驾驶室里还好,坐在车斗土堆上,车前后倾斜,好像我们随时可能从土堆上滑落车下,两手紧紧抓住矮矮木槽帮紧张至极,脚还要踩住铁锨,防止滑下车,车停稳后,赶快往车下铲土,卸车后坐在深车斗里才放下心返回学校,在教学楼土堆前继续往车上装挖操场的土方,车上同学负责整理铺平,防止路上遗撒,谁知汽车突然启动,负责整理的贾京航不慎从解放牌大卡车上摔了下来,急坏了瞿润民老师和同学们,老师立马护送其至校医室温热水奉上,简单处理一下,送往建国门医院,幸亏寒冬,老贾兄的屎黄军装内穿着厚棉袄,伤情影响不大,同学们围着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聚会时老贾举杯和同学畅饮</b></p> <p class="ql-block"> 说到热水奉上,初中三年我们男生没喝过热水,冬天亦是如此,大家连水缸子都没有,渴了就到学校大门右侧的水房一排水龙头前拧开侧头就喝,或中午回家吃饭临上学前喝足,尤其是练完单双杠、打完篮球后水管下饱灌一气,那叫一个舒畅。继续说那挖坑备战 的“体育课”,在操场地下大坑里王金溥老师和校工友李师傅带着我们大伙砌露天防空洞墙壁时,从北往南一排挨着一排的圆拱型防空洞,陆续砌好并推进延伸,其他排的“体育课”则负责从前院楼前推两轮车,装满土穿过楼道出东楼门填埋已砌好的防空洞上,我们排同学们负责和三合土夯砸地基,和沙子灰,给王老师他们递砖送泥。同学们干起活来热火朝天,抢着递转,往泥盆中送泥,弄的王老师紧着忙活,中间休息时嬉戏打闹,穿梭砌好防空洞内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部分同学围着王老师和李师傅,听他们讲以前学校里曾经发生过的各种奇闻趣事。 </p><p class="ql-block"> 初一年级时,暑假前几天的后半夜,北京迎来了一次较大的降雨天气,降雨让数天来闷热的天气凉爽了不少,同学们打着伞,穿着雨衣来到学校,一楼教室外边操场就是砌了一半的防空洞,虽然操场四周围着一圈土堆,但这场大雨积得雨水还是罐进了操场的大坑,罐进已砌了半个多操场的防空洞里,水深没过小腿肚,十点钟左右天终于放晴,剥开乌云的蓝天显得更加灿烂,正好赶上我们排后两节是体育课,老师通知大家去操场掏水,大家拿着老师从各排找来的搪瓷脸盆,来到操场,男生穿塑料凉鞋的顺斜坡下去,没穿雨鞋和凉鞋的同学脱了湿咕囔囔的绿帆布军胶鞋,把鞋放在教室外窗台上,光着泡的发白脚趾的脚丫陆续往西坡下走,谁想到坡面满是泥泞忒滑,张文喜脚下一滑就要栽倒,随手拽着毛西合胳膊想稳住重心,不料把西合也顺倒在坡上,弄得裤腿屁股上净是泥,王增荣老师找来草垫子铺在坡上,杨世伟指挥大家间隔半米排站好,操场底下王林、吕涛、艾民乐、孟宝忠几个同学负责舀水供应,然后男生站坡道上,女生在地面上互相将水传递到操场大门口,将水倒掉街面下水篦子,毓钺不时在传递队伍和坑面上穿插,一边干活一边提醒大家:注意脚下安全,别摔着,并不断给大家鼓劲,李广鸿负责收集空盆往坑下水面扔,王根弟、刘景海找来铁桶拴上绳,在操场南边占位,下面有人往桶里舀水,拉上地面后直接倒掉,另一个排在操场东边坡道上同样热火朝天的清理着大坑中的积水,这一个多小时弄得同学们一身粘汗,太阳照得脸和胳膊皮肤发红,腰酸胳膊疼的,中午回家吃饭前操场的水下去了一少半。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便宜坊烤鸭店同学聚会留影</b></p> <p class="ql-block"> 聊到排委老毓钺,初一时排里出的板报及他那一手娟秀流畅的粉笔版书,板报出完大家议论纷纷,字比老师写的都好,这与他从小练习小楷毛笔书法有关,课下同学们时常用手指模仿板书的笔画布局,他没有男女生界限之分,平时安排排里学习,宣传方面的事情,找各个小组长和同学谈话不分男女,该布置布置,该批评的批评,对自己也是严格要求,听老师讲课时坐得笔杆条直,也没有小动作,这在当时文革中的学习环境中是比较少见的,他在连里也担任工作,自己辖内的工作做的有条不紊,说到他爱好文艺,喜好朗诵,后来考上文艺( 没有参加70年底初一年级冬季野营拉练 )兵情形,临行前给瞿老师写了封信,感谢近一年培养教诲。 </p><p class="ql-block"> 还有性格耿直豪爽的吕涛,70年初一春天去东郊农场苗圃劳动锻炼,锻练期间规定不许带糖果点心,这哥们带了一袋杂拌奶糖,偷偷分给同学们吃,最后还是让住在一个屋的老师逮着了,说他是小资产阶级“骄姣”二气,罚他排里做了检讨,夏天的课间,排里同学们都开始活跃起来,下课后操场,楼前后,学校胡同打闹玩耍多了起来,也不乏有同学在教室里玩耍,当时教室里靠楼道的墙面上头,钉着铁钉子上面系着着小绳,小绳上挂着批判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内容的彩纸大字报,小绳比较长,耷拉下来的部分接近课桌,假期前的一天嘎小子闲的没事,坐在课桌上用火柴点绳头玩,点着后火苗往上窜,他一害怕抄起书桌上的语文课本“啪”的一声拍灭了小绳上火苗,第四排墙皮上留下一个黑印和烧黑的绳头,铃响同学们回到教室,有人发现此情,汇报给老师,阶级斗争新动向,放火,烧大字报!必须查找出是谁?首先从座位最近的人查起,倒霉蛋老胖(吕涛)刚好坐在这里,嘎小子的座位和他隔了一个过道,可巧不巧让吕涛掏兜查看他有没有带火时,他早晨点炉灶后随手把火柴放进裤兜,加之先前的骄姣二气之事,这下可说不清了,而嘎小子看到这种情况也蔫了,知道情况的同学不愿意得罪人在那儿装聋作哑,于是排里会上批判,会下找家长,吕涛百口莫辩,孤零零的埋头坐在椅子上,听着大家的批判,并上校广播站宣读检查,说实在的老胖检查写的还真挺深刻,连他初三的姐姐听黑板上小喇叭广播后都觉得写的很深刻,回家跟家长说了,排干部也找过家长了,回家后老胖是挨了骂又挨胖揍,老胖的名声叫的更响了,暑假过后,谢岩课下常找老胖玩,没事早晨給老胖带块油饼烧饼唔的,一副讨好人的做派,老胖还挺高兴,觉得老转挺够朋友,真应了那句老话,突献殷勤必有妖,开学两个月后,谢岩悄悄拉吕涛到礼堂紧西头,低着头跟他说,老胖你揍我一顿得了,吕涛莫名其妙问到:好不唻我揍你干嘛?谢岩说上次烧绳之事是我干的,吕涛恍然大悟,终于找着本主了,老胖拉着老转说:找丫老师评理去,谢岩闪身双手作揖到:老胖求你了,别找老师不然我也得挨顿揍,我爸打人更狠,你看我怎么补偿你。气氛忽然间沉默了下来,老胖看着老转惨兮兮的样子,感觉无从应对,确实不知道怎样拒绝,好一会儿才说:你请我看两场电影吧,此事翻篇。但老胖最拗头的事就是受冤枉还白挨了一顿胖揍,窝火了三个多月,11月17号课间因为别的一件小事,终于爆发,在讲课桌边老胖与瞿润民老师拍着桌子大吵一通,给老师气的够呛,手直发抖,下午受老师委托排委毓钺和杨世伟去到协和医院找他爸爸反映情况,11月18日吕涛没去上课,几天后传来他当兵去了,原来他知道明天就要走了,心中的憋屈实在压不住了,14岁的孩子,能忍三个月着实不易,毕业前探亲回家时和大家聊起这段,耿直的老兄说:当时的社会阅历太浅,沉不住气,那次吵得不可开交,其实不怪瞿老师,因为事情就那么寸,位置,火柴,没证人,说不清道不明,就是觉得冤枉窝火,事后想想还是年少不太懂事,发起火来不管不顾,挺对不住瞿老师的,吕涛第二次探亲回家,听说我们每年春节都去看望瞿老师,跟大家说明年春节要和大家一起去看望老师,向老师赔礼致歉,可惜因老师当年身体出现了状况而没能如愿。(大度)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镜头照到老毓鉞时,老谭和王玲给他加了两只耳朵,可惜位置和镜头不太正。</b></p> <p class="ql-block"> 谈到住北极阁二条的马凤英、宋毓莉、赵肖森、虅燕楠、李广鸿、余婕、桑秀云、曹二平、崔春花、张凤媛、毓钺、金莉、吕威、我还有张玉琴,这些南片的同学。谈到中途陆续转来的老贾(贾京航)刘春生、老谭(谭宏基)、王克云,王彦生,石慧兰,还有住在外交部街的赵方同学,记得老谭转来那天,上课铃响不久,老师领进一个男生,穿了一件板绿军装坐在左边第三列中间位置,大眼睛忽闪忽闪,唇上一撇淡淡的小胡子,瞿老师让他自我介绍一下,他脸立马通红,慢慢站起来,说出自己的姓名和从35中转来。而刘春生进教室是在课间,老师让他坐在前四排,他穿个大棉袄低着头跟谁也不打招呼,二天后才开始跟男生有交流,半年不到他俩因个头蹿的快,都坐到后两排去了。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北极阁二条西半部分胡同</b></p> <p class="ql-block"> 聊到初一年级,同院的吕威同学,那会儿是学校政宣组成员,由同学的姐姐费安和另一男学长带领,负责组文撰写各年级通讯员传递的本年级各连各排动态稿,刻蜡扳,印校小报,放学后吕威带着我在二楼左侧原女厕所的改的政宣组屋里,与费姐他们一块,趴在办公桌上,手攥铁笔在钢板上刻蜡纸,印刷校报,那时感到他们真的挺有能耐,几个人连刻带印,工工整整的仿宋体,报头刻的精美图案,有点像印《挺进报》,第二天校报就发到各个排里,下学后我跟着他们一起刻蜡板,涂修改液,推滚子,一弄就是很晚。 </p><p class="ql-block"> 聊到69年冬天,初一年级教室房顶净是一根根竖着的火柴棍倒立着天花板上,棕色火柴头朝下成一景观,那时天气冷,很多男同学怕冷不愿意出教室,下课后聚在一起聊电影《南征北战》聊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电影中的桥段,模仿着电影里主人公的对话,互相补充着情节,另有几个男生嘴里不停嚼着从作业本撕下的纸,然后从嚼碎的纸浆中揪下一小球粘在火柴根上,往房顶上扔,看谁扔的准能粘住,花盆(刘景海)小庆(夏玉庆)嘎小子(谢岩)嚼纸嚼的烂,粘合命中率高,其他同学看着好玩也跟着弄,但大多数是撞上房顶粘不牢,片刻就掉下来,十几天的功夫,房顶上出现很多火柴棍,成为教室中一景。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21年6月10日,部分同学在东单电话局旁边《川菜江湖》小聚,其中呂威和胡力中自中学分别后近50年未见面,相聚后非常高兴。</b></p> <p class="ql-block"> 聊到北极阁三条西口住青艺大庙(宁郡王府)好静的毛西合和爱耍小聪明的程荣林 脑子好使且狡猾狡猾的,大庙后院蔫淘的小萝卜头(罗成义)和对门邻居朱庆雪、还有三条胡同拐弯处的王玲,刘秀芝、石慧兰、仝慧琪。再往东路过宁郡王府家庙就是王志华家继续往东来到张文喜家,说起西总布胡同的同学老艾(艾民乐)、路南的军人宿舍的韦佳及同院邻居曹新娟、范红、谈到中途转学或去干校的吕威、林丽萍、吕莹等若干同学(时间短有的同学只记模样,记不清名字了)。 </p><p class="ql-block"> 聊到那时的早请示、课前排长要喊起立,带大家挥舞毛主席语录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祝林副统帅身体健康!然后开课,晚汇报也是必备,放学前半小时,每天各个排委讲台边轮值,向伟大导师汇报一天学习、思想和行为表现,那时的晚汇报,经常会拖堂,30分钟时常不够用,特别是冬天,又冷又饿,天还黑的早,初中二年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代谢快活动量大,有时下午四点不到肚子就咕咕乱叫了,就这还争相举手发言,排委站在讲台旁,点名发言,表扬好人好事,开展斗私批修,互相揭批私心杂念,没有杂念还要往自己头上戴杂念,揭发批评某某同学上课小动作等等的可乐情景,有时若某个同学犯了点出圈的错误,还要开路线分析会,说白了就是小型批判会,事先通知同学们准备发言内容,会上轮流发言批判帮助,分析会结束前,本人谈认识检查,排委做总结,指出教训和告诫,这种会有时老师也参加,晚汇报结束前合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歌曲,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崇文门便宜坊烤鸭店相聚留影</b></p> <p class="ql-block"> 原文初稿写于2012年三月,后因内容牵扯部分文革内容,只能重新写,删去不适合的部分,所以日期变为2023年。</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未完待续:请看外交部街中学——忆同学情 (2)</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