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积极的情绪表达并不难

文丽

<h3>  前几天有个朋友在闲聊时提到孩子特别暴躁,甚至有一次生气拿绳子勒自己。同时他也提到家里总是很多人在管理这个孩子,尤其是孩子做作业的问题,从早上起来就挨说直到晚上睡觉,其中奶奶特别爱说孩子。朋友担心9岁的孩子会不会为此抑郁了……<br></h3> <h3>  就这么听下来孩子的问题可能是情绪抒发缺少出口。这位朋友也能感受到孩子的压力和愤怒情绪。因此首先要共识的就是孩子的学习由谁负责主管?其他人可以跟“主管”反映,但不直接干预。其实孩子的学习问题应该交给父母,一主一次,一黑一白,轮流分工都是可以的。</h3> <h3> 关于孩子的情绪表达,可以借助一些绘本、游戏进行互动。这里推荐《我的情绪小怪兽》、情绪小怪兽桌游。<br>  互动的目的更多是为了:<br>1.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绪,跟孩子共情;<br>2.帮助增加亲子的积极情绪体验;<br>3.最后才是帮助孩子表达情绪。<br>  当看到孩子错误表达情绪时,尤其是孩子愤怒、发火、耍赖等,家长容易直接被点燃,并用说教方式纠正孩子。<br>  但其实学习情绪表达应该从情绪的体验开始。积极的情绪体验,不同的情绪演练,多方法的情绪交流,都能增进亲子的情绪连接。有了情感资本,多了相互信任,面对情绪问题也就多了互动空间。</h3> <h3>  另外,也推荐正面管教提到的共情句式(我句式、你句式)。看似很刻板的句子,很生硬的回应,但背后正在养成正面的思维模式。<br></h3> <h3>1. “我感到……”尊重自己的情绪体验;<br>2. “是因为……”聚焦客观原因;<br>3.“我希望……”专注解决办法。<br>这样的表达意味着感受和想法能够表达,而且能找到积极的解决办法。<br><br>因此回应并非改了主体照抄,而是接收信息,即便方法还需商榷,至少“我听见了,听懂了”。</h3> <h3>  其实情绪的不接纳反映的是对人的不接纳,孩子的情绪表达正是对不接纳的反抗,当反抗无效的时候,内心的挣扎就演变成了对自己的责备和攻击。甚至可能进一步演变成操控。<br><br>  </h3> <h3>  接纳情绪需要接纳本体,扩大内心的容量。这个心里容量怎样扩大呢?积极的情感积累可以帮助建立亲子信任,积极的情感体验(印象)帮助建立积极归因、积极求助、积极解决方案,也就是“有盼望”。归纳为:“爱”——“信”——“望”。</h3> <h3>  祝愿更多家庭能创建丰富的积极情感体验,既然相互爱着,就好好相爱。让爱先行,人比事更重要。</h3> <h3>共情句式演练</h3> <h3>孩子们心中的情歌(积极体验)</h3> <h3>六一仪式感拉满,积累积极情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