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纪念馆(苏武祠墓)

岷峨药樵

<p class="ql-block">在关中大地上旅游,最好是走县道、乡道,或者村道,随便走走,都能见到不少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这不,刚出武功镇北一公里,路左边上就是"苏武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穿过"高节亮节"牌坊,兀现眼前的是一组汉阙式的门楼建筑,显得非常古朴大气。</p> <p class="ql-block">庭院正中是一尊持节牧羊的苏武迎风而立的大型塑像。但见他长髯飘飘,目光烱烱,神情刚毅,大有凜然不可侵犯的阳刚气质</p> <p class="ql-block">  -般纪念名人的建筑是"前祠后墓",由于这里的"祠"是苏氏后人新建的,里面没有任何文物,除了苏武坐像外,介绍其生平事迹 都用绘画和文字说明,说是"祠"显然不太合适,所以聪明的苏氏后人为之取名为"苏武纪念馆"。 </p><p class="ql-block"> 但"祠"后的苏武墓是货真价实的,所以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是以"印尼苏钢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苏有明"等苏氏后人捐资修建的,这种国外发财,不忘祖先,造福乡梓的作法是值得称赞的。</p> <p class="ql-block">正殿上方的"苏武纪念馆"和牌坊上的"高风亮节"几个字都是华国锋于2006年题写的。华国锋本姓苏,其子女也不姓华而姓苏,这位前任国家领导人是否也到过这里,那就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苏武(公元前140 ~60年),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苏武在汉献帝时任郎官,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衔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上层曾反复威逼利诱,欲使其归降,皆不从,后将其流放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尔加湖一带)牧羊,并扬言要公羊生小羊了方能释放他回国。</p> <p class="ql-block">留居匈奴十九年,苏武历尽艰辛,不忘祖国,持节不屈。直至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60年),大汉王朝与匈奴关系缓和,苏武方获释归国。</p> <p class="ql-block">归汉后,苏武官拜典属国(职官名,主管汉王朝与邻国关系)。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苏武去世,享年八十余岁。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朝𨑳论功将苏武绘图列入麒麟阁十一功臣中。</p> <p class="ql-block">主殿苏武坐像旁的图片我都一一品读过,一门耿烈、出使匈奴、惊闻事变、澟然不屈、怒斥卫律、流徙北海、杖节牧羊、讽绝李陵、德感匈奴、功显汉室、图入麒麟等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苏武的-生,不是文物,但图文并茂,明白晓畅,确实使人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祭奠武帝"这幅最是感人。苏武归汉后,奉诏以"太牢"之礼祭奠派他出使匈奴的汉武帝。他把那持了十九年,节旄尽脱的节杖放在武帝灵前复命的情状,硬是催人泪下。节杖见证了苏武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的高风亮节,见证了他忠于职守,不辱使命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陈列的"苏氏世袭表"、"苏氏族谱",以及地方志等还展示了苏氏后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诸方面的杰出人物,他们对祖国的繁荣富强也是卓有贡献的,他们在以成就、成果告慰先人。</p> <p class="ql-block">祭殿门前有联曰:"十九年长敖雪欺霜,孤对羝羊栖北海;数千里外由夷归汉,喜将异类服中原",这正是苏武一生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苏武持节不层,忠贞爱国的节操,不仅著名于时,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汉书》赞其"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牧羊"也成了忠臣和坚贞不屈的象征。苏武故事的广泛流传,成了崇尚气节,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民族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大殿(享堂)后边的高台上是南北祭亭、祭台和苏武墓,墓塚封土高大,依汉制作覆斗状,墓上芳草萋萋。</p> <p class="ql-block">墓前有三通石碑。一是:清乾隆21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汉典属国苏公墓》。</p> <p class="ql-block">笫二通,是清同治年间武功县令阮曙所立的《汉典属国苏子卿墓》碑。</p> <p class="ql-block">笫三通,是民国年间武功县政府所立的《重修苏武墓门碑》碑文的主要内容是号召民众发扬苏武爱国精神,积极支援抗日战争。</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高楼大厦没有了可以重建,精神文化毁灭了就很难恢复了"。感谢政府的精心保护,感谢苏氏后人的捐助,使我们能得以参观"苏武纪会馆",受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