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口 张 凯</span></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入冬前爸爸要干的一件事,就是带着我和哥哥,在自家房后挖菜窖。马上就要上冻了,不抓紧把菜窖挖出来,赶上突然降温,菜窖就不能再挖了。</p><p class="ql-block"> 挖菜窖的时候,爸爸先是在房前房后选址,确定菜窖面积。一般是,爸爸拿着铁锹,在选好的地方用铁锹划出一个长方形的地段,然后动手挖窖。爸爸的铁锹,那是贼啦亮,又锋利,挖得很快。而我用的那把铁锹,明显不如爸爸和哥哥的铁锹好使,说是铁锹,其实是一把旧铁锹头,用这样的工具挖窖,很费力,还不出活。越挖,这窖就越深,等挖到齐腰深的时候,往外甩土就费劲,越深越费劲。再深挖到一定深度,爸爸就干脆不让我挖了。这时,爸爸一双粗壮的大手,抱着我,把我从窖坑里托举出来。其实,每年挖菜窖,我更多的时候,就是再一旁看着,只见爸爸和哥哥一锹一锹地挖着,不大工夫,就挖出一大堆土方。这时,窖四周的土堆,有时又沿着坡面,滑落窖里,弄得爸爸和哥哥还得往出返土。遇到这种情况,我在窖坑上面就不闲着,用那把不咋好使的铁锹头,把窖坑上边四周的土,再往远处倒扬土,这样,窖土就不至于再往窖坑里倒流了。</p> <p class="ql-block"> 这土窖,每年这季节,家家都得挖。家里没有壮实劳力,就得找三亲六故来帮忙。一个菜窖,一般都得挖四、五米深。到达这个深度,就不再挖了。爸爸和哥哥蹬着梯子,赶紧从窖底出来,开始给菜窖上盖了。先是往窖上面加梁,然后往梁上摆木棍,相当盖房子上檩子。这个过程中,一定留出窖口。这些工序完成了,就往窖顶铺一捆捆高粱秸秆、苞米秸秆,有时也铺一捆捆的谷草。这时候,爸爸先用手把一捆捆的秸秆弄得严实合缝,然后用脚再踩踏,感觉差不多了,就让哥哥和我往窖面上添土。添土,得恰到好处。添少,窖的保暖效果就差。添多了,也不是好事,有时就把即将大功告成的菜窖压塌了,这可坏菜了,等于把前期的劳动付出全都泡汤了。</p> <p class="ql-block"> 菜窖建完,过不了几天,姐姐就开始在房后赶紧收拾白菜、萝卜等需要贮存的蔬菜,准备下窖。一时间,哥哥先把梯子放进窖口,然后进入窖底。我忙碌的点位是在窖口。弟弟、妹妹把白菜、萝卜、土豆等需要窖藏的蔬菜,装在小筐里,然后小哥俩抬着,向窖口这边来。我伸出手去,接过菜篮,把一棵棵白菜拿在手上,掉转头,顺着梯子,递给窖底的哥哥。岁岁年年,姐弟窖藏蔬菜的动作小闭环、生活小模块就印在旧日农家人的风情里。</p><p class="ql-block"> 菜窖的记忆,在我的心田里长成常青树,永远郁郁葱葱。当年的菜窖,作为农家冬季生活的附件,搁在泥土房不远的地方,成为一段历史时期补给、维系农家人的生命线……</p><p class="ql-block"> 而一入冬,妈妈更是整天不消停地忙活,先是积酸菜、腌咸菜,再就是糊窗缝。在快封冻之前,选择一个晴朗的天,带领我们姐弟糊窗缝儿。说是姐弟几个,主要还是姐姐、哥哥和我,弟弟和妹妹还小,就是围前围后看热闹,㐞至是瞎捣乱。</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孩子,如何品鉴一段糊窗缝儿的日子、糊窗缝儿人的心情呢?有时,我就想啊想。</p><p class="ql-block"> 说起糊窗缝,可能有人要问,为啥要等入冬前几项主要家务活忙完才进行呢?难道这事不重要吗?难道这事可做可不做吗?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一旦窗缝儿糊完了,一个冬天就不能随便开窗户,一直要关到第二年的春天。所以,糊窗缝儿一定要等到气温下降到零下五六度才开始进行。无疑,这是过冬保暖的需要。</p> <p class="ql-block"> 那年月,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住家也好,工厂、学校、机关单位也罢,楼房和平房,窗户都是用木头制作的。木头经过几个年头,有的缩了水,窗户扇与窗户框中间产生了很大的缝隙,有的是经过风吹雨淋,腐烂掉了边、少了角,都需要在糊窗缝儿来保证冬天不进风。我家的泥土房,里屋和外屋共有7扇窗户。常言道,针鼻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妈妈自然知道,把这7扇窗户糊好,是何等的重要!</p><p class="ql-block"> 糊窗缝儿最好用牛皮纸,牛皮纸比别的纸厚,特别结实,糊窗缝儿又严实。当年,牛皮纸特别金贵难找。各家各户糊窗缝儿,多用装水泥的袋子,这袋子都是牛皮纸的。所以,谁要是发现了一个牛皮纸袋子,就会像发现了宝贝一样,连抢带夺地拿回家,留着冬天糊窗缝儿用。</p><p class="ql-block"> 说起牛皮纸,当年,我的一点儿小私心也挺好笑的。那天,妈妈从大舅家拿回不厚一卷牛皮纸,是在供销社上班的大舅买回的。就这卷牛皮纸,妈妈平时根本就舍不得用。有时炕头、炕梢的炕席坏了,妈妈才从柜里找出这卷牛皮纸,剪出几块,用来糊炕席。而用牛皮纸包书皮,那简直是那个时代孩子们学习生活的高配。一天,趁妈妈不注意,我用剪子剪出几块牛皮纸,用作包书皮了。我的行动,不知咋让弟弟知道了,为了堵住弟弟的嘴,我又用剪子剪出几块牛皮纸,让弟弟包书皮,或是叠牛皮纸的大飞机。那年,到糊窗缝的时候,妈妈就老念叨:“不对劲儿呀,咱家的牛皮纸咋少了呢,好像有人给我动了吧?”我和弟弟听了,都不敢吱声,一会儿就躲到外边去了,就怕妈妈再追问下去……</p> <p class="ql-block"> 没有牛皮纸的时候,就得用报纸糊窗缝儿。那年月,报纸也很少,谁家要能弄点报纸来糊墙、糊窗缝儿,那准是在机关、学校有个当头头脑脑的人,一般人家哪有这渠道呀。当时,我家就没有。无奈,入冬前,妈妈总是托左邻右舍去县城的人,到农贸市场专卖旧报纸的地方,买回几斤旧报纸来,用来糊墙、糊棚、糊窗缝。剩下的报纸,妈妈留做剪衣样子、裤样子、鞋样子……</p><p class="ql-block"> 最原始糊窗户缝儿是自己打浆子。这活,最早是妈妈做,后来妈妈就把这活交给姐姐了。姐姐打浆子,小流程安排得好着呢。那时,我总在旁边看着,或替姐姐往灶坑里烧火。只见姐姐先用水瓢从水缸里舀水,然后把水放进锅里,再加入面粉,熬成黏糊糊状后就可以用了。打浆子,火不能太急,都是慢慢地熬。这个工作做完后,便是将报纸或书纸剪成二指宽的长条,长短跟窗缝儿大致相当。接着,一家人开始糊窗缝儿了。只见妈妈把纸条铺在饭桌上,刷上浆糊,在窗户外糊窗缝儿了。最早的年代,农村都是一层窗户,防寒能力差,窗户缝都糊两层。后来变为两层窗户后,糊窗户缝先糊外面的一层,外面糊好后,糊第二层,这样保暖效果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 打浆子的面粉,多数人家用高粱米面,用小麦粉打浆子的人家不多,因为小麦粉比高粱米面价格高,一般人家用不起。而抹浆子也是很有讲究的,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少了粘不住,太多了又会挤压到外面,浪费浆子,因此这活需要一定的技巧。不过这难不倒当年十一二岁的我们。当年,各家各户抹浆子、糊窗缝儿,一般都由孩子来做。那时,一赶上糊窗缝儿的日子,我总是很兴奋,干得很起劲儿。我是先把浆子抹在纸条上,然后拎到屋外,大人们将这些纸条沿着窗缝儿整齐地按压在缝上,这算是完成了一个。有的时候,可能大人还在完成着上一个,小孩子们就将两三条已经抹好的纸条递了出来,风一吹,有些会粘在脸上或者衣服上了,之后,便会发出一阵哈哈的笑声。记忆中,这季节,不但是家里的,还有学校的,甚者还要帮助邻居糊上一阵子窗缝儿。</p> <p class="ql-block"> 糊完窗户缝儿,屋里暖和了。各家各户在屋里猫冬心里也踏实了。姑娘们在炕梢歘嘎拉哈玩,妇女们忙火着针线活,男人们在选明年春天的种子,老人们则坐在热炕头上围着火盆讲那些妖魔鬼怪的故事,就这样把一个个寒冷的冬天打付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一次心灵的回望,放在乡情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写于2022年8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