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意蕴

老莲子

<p class="ql-block"> 绽放的意蕴</p><p class="ql-block"> 光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手机“聊、刷”,头昏眼花。“五一”上午,不经意点开一个未读“红点”,顿时醒目。画,“开国大典”,恢宏、庄严,毛主席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祥云在天,万众一心,那场面,那神态,令我心潮澎湃。如此传神居然是芦苇工艺画。高!何人所为? </p><p class="ql-block"> 道友建民语音:“‘张建青芦苇工艺画展’,今天开幕,过来看看吧!文化广场这。厉害!”显然,他被现场的艺术氛围感染得不轻。</p><p class="ql-block"> 又发来一幅,“江南春天”。岸边垂柳萌发,民居薄雾笼罩,扁舟停泊,燕子悠闲比翼······意境,直逼吴冠中江南系列中的名画。这是芦苇工艺画吗?独到的神韵,已摆脱“工艺”二字的束缚。妙!该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中午,展厅人少,本想走马观花,不料令我驻足凝神。</p><p class="ql-block"> 这幅“小兵张嘎”,取材于电影,人与船相向倾斜,脚丫入水的涟漪,构成了船上嬉戏摇曳的动感场面。嘎子的笑,延伸着未尽的嘎意。奇!画面简约,却活灵活现。</p><p class="ql-block"> “白鹭图”,三只白鹭悠然,两只觅食,一只观望,先天长势夸张的大长腿,漫不经心。为什么是三只呢?咋不成双成对呢?不解。又一幅,是一只白鹭,洒脱、自信,欲放单飞,像去追赶,也像离去。不知它为什么离群走单儿?将来,是否能再走到一起?猜测。分分合合,本来是白鹭们的事儿,咋就让我这般操心呢?哑然失笑,画,把我带进了白鹭的生活。绝!不得不服,呼之欲出的神采。</p><p class="ql-block"> 忽然,灯亮了。刚才,工作人员去吃午饭,关了。</p><p class="ql-block"> 灯光映照,又是另一番光景。开灯、闭灯两种意境,各有其妙。闭灯,画面形神俱足、从容平和。开灯,清晰明朗,精彩纷呈。再三品读,叹为观止,良多的感慨,开起了我尘封已久的职业习惯,应该采访这位手艺人。</p><p class="ql-block"> 她,叫张建青,出生在安新县北六村。人到中年,不善言辞,平静、谦和的似乎只会抿嘴一笑。以往领教过一些艺术大家的这种气质,静水流深,智藏于心而讷于言。</p><p class="ql-block"> 家庭熏陶,她从小爱好书、画,尤精篆刻,出于好奇,跟父亲同事的孩子学过简单的烙、烫技术,从此,与芦苇画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一幅作品是“群虾图”,成功的喜悦激发活了她与生俱来的异禀天赋,于是大胆尝试制作花鸟鱼虫,凡是别人能作的画她都能作。众人的夸讲,增添了自信,直到有一天,在临摹齐白石的作品时,忽然陷入深思。踌躇中发现,白石老人笔下的虾,栩栩如生······写意,绝不是似是而非的含混,所谓“妙在似与不似间”,应该是精熟之后含蓄的另一种的表达。顿悟!再看自己的那些芦苇画,索然无味,造型生硬、呆板。怎样让芦苇画绽放出国画的意蕴?之后便是魔怔般的十几年的艰辛探索。</p><p class="ql-block"> 造型能力,是画画的基础。她翻阅古今画集,心临手追,把素描、素写等基本功重新拾起来。为丰富烙、烫颜色,她躬身实践,根据温度、材质,凭感觉,能烫出理想的色泽。创作中,逐渐破解了国画中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等奇妙的感觉,将写意的神韵、工笔的精准得当运用,久而久之,萌生出诸多的新意。独具匠心,她总结发明了若干种实用技法,并申请了个人专利。</p><p class="ql-block"> 潜心三十多年,日臻成熟,把在生活中得到的灵感转化为生动的艺术语言,形成了准确细腻、简洁清新、个性分明的艺术风格,将芦苇画的艺术水准推向了新的高度。随着视野的开阔,她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花鸟鱼虫等系列,而是根据艺术创作规律,推陈出新、广泛取材,使创作主题不断得到拓展、丰富。</p><p class="ql-block"> 那年,在北京琉璃厂的中国书店,看到清代画家丁观鹏的册页《佛会图》,她爱不释手,顿生创作冲动。打算将其用芦苇画形式表现出来,于是,便挑战自我、大胆尝试,构图创作,夜以继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芦苇画《佛会图》精彩绝伦,佛衣精美华贵,衣纹精致细腻。画面意蕴无穷,至尊的“佛陀”、安祥的“菩萨”,“两分观世界八分看自己”的神态,望而心安,令人善念顿生。</p><p class="ql-block"> 十几年前,在王府井书店,一套《清拓五百罗汉》吸引了她,几番思考,决定创作成芦苇画。“五百罗汉图”,五百个面孔,能数清楚就不易,何况必须做到神态各异、形神兼备。</p><p class="ql-block"> 构思,使她进入一种化境,梦中与五百罗汉相识。创作时,常与五百罗汉对话,熟知他们的表情、心态、形体、衣着。她拒绝着喧哗、浮躁,心无旁骛,忘我创作。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历时六年多,芦苇画《五百罗汉图》问世。难度之大,水平之高,创下了行业的奇迹。画面完整和谐,色调相宜,格调高远,人物惟妙惟肖,许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幅兼具艺术鉴赏、宗教氛围的传世佳作”。有人出巨资认购收藏,被她婉言拒绝,因为执着的创作过程派生出的奇思妙想带来的享受、幸福不可复制。</p><p class="ql-block"> 名副其实,声名远播。2020年9月,河北广播电视台慕名,不顾严重的疫情,专门派出“文化之旅行”摄制组来安新县追踪采访报道了她。节目播出后,受到一致好评,引起了广泛关注,她那“高妙奇绝”的芦苇画,被世人所认知。</p><p class="ql-block"> 此次展出的作品,大致分为“雄安”、“红色”、“佛教”、“乡愁”、“花鸟”等系列,展期七天。再次走进展厅,再次领略张建青芦苇画的魅力,不得不再次敬佩她卓越的才华。</p><p class="ql-block"> 听作协主席、诗人阿民说,开幕式上,著名作家谈歌先生对“张建青芦苇工艺画展”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作品水平之高,已逾越“工艺”的范畴,这是纯粹的艺术,唯有天赋加痴迷方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p><p class="ql-block"> 谈笑间,我认为,芦苇画也可以叫“心电图”。</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她心怀锦绣、别出心裁、心灵手巧,用电烙铁、电熨斗生成了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图画,不叫“心电图”叫什么?再贴切不过了!</p><p class="ql-block"> 芦苇画成就了张建青的艺术人生,张建青用执著、才情、灵感提升了芦苇画的艺术品味和魅力,使其绽放出,不尽的意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8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绽放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