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熠熠展芳华,浸润赋能促成长

红云毕兴艳

<p class="ql-block">  昆明市五华区红云小学新教师自2022年9月入职以来,不仅在校内进行了4期的跟岗实践活动和5期的专题讲座,而且还对新教师进行三笔字、简笔画以及普通话基本功培训和练习。之后昆明市五华区基础教育研究院对新教师也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护航计划”培训 ,对新教师进行了理论和针对学科的专业培训,并对学校第四阶段跟岗实践和考核进行跟进。</p><p class="ql-block"> 为了见证新教师一年的成长,检验和提升新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功,学校教师发展与教研处制定活动方案,于2023年6月5日~6日我校对19位新教师进行考核。新教师们做了充足的准备,经过精心选题,认真钻研教材,在师傅们的指导下不断改进教学设计 ,反复“磨课”、“悟课”后,在课堂上各展风采。</p> <p class="ql-block">  各位新教师把本次考核看作一次成长的机会,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准备。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展现出各自良好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各位老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演示辅助课堂教学,以直观形象的画面、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经验。</p> 语文篇 <p class="ql-block"> 邓涵予在《巨人的花园》这节课中,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巨人的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巨人有什么变化?并想象画面。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齐读、点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景物、人物的变化。以小练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展示的过程中积极加以评价。</p> <p class="ql-block">  李翔凤老师在《小猴子下山》的教学中,借助插图,帮助学生了解小猴子的动作,再模仿小猴子的动作,通过动作表演,联系生活用词说话,将抽象的词意化作具体可感的动作与生活的场景,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动词的准确理解。在教学中把“蹦、跳、追、掰、扛、扔、摘、捧”等动词进行分类,分为“与手有关”和“与脚有关”两类,结合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识记。同时穿插了“瓜”字的书写讲解,利用象形字的写实性特点,图文结合学习了“瓜”字的书写。</p> <p class="ql-block"> 马纯老师在《小猴子下山》中让孩子们通过读文,扫清字词障碍。同时准确运用了动词,将生字学习的重点锁定在“掰、抱、扛、扔、捧、追、蹦”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上。通过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去障碍游戏、边做动作边读这几个环节,有梯度地让孩子对这生字的音、形、义有了扎实地掌握。同时抓住课文中“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这几个词语,对孩子进行词句训练,通过比一比、读一读、说一说让一年级孩子初步感悟怎么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形象。</p> <p class="ql-block"> 杨亚香老师在《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中,通过先扶后放的方法,让学生很快就能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的作用,了解了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查找其他动物尾巴的妙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最后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理解词语、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课本剧的表演练习,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p> <p class="ql-block">  袁小康老师《荷叶圆圆》的教学,通过板书艺术让学生充分感知荷叶和小动物之间的联系。教学中通过“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演一演”,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并将其融入了教学情境中,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学生真正感受到小动物们的快乐以及充满生活情趣的夏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生命的体验,知识的更新成了情感的积淀。多种情境的创设,多元化的个性阅读,为课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陈舒琳老师教学的</span>《棉花姑娘》,是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以三大学习任务群:“棉花谁来摘?”“治病谁来帮?”“对话我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读好对话。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首先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棉花姑娘,通过语言引导、动作表演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的心情。接着通过教师总结方法,让学生“学方法、用方法、练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p> 数学篇 <p class="ql-block">  《解决问题- 同数连加》是孙莉芹老师教学内容。整节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学生参与度高。首先通过看图列式复习导入,既回顾一年级上册连加的意义,为解决问题做铺垫,又为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其次让学生再经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1.知道了什么?找出数学信息和提出问题;2.怎样解答?想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3.解答正确吗?学生会自己总结检验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检验意识,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解题的多种策略。最后通过设计有层次的练习,巩固画图和列式策略。整节课板书设计有层次,解决问题步骤清晰,重难点及解决问题策略均得以在板书中体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找规律》一课是许云瑞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师生互动找“彩旗”的规律。第二个层次,同时出现“灯笼”图、“彩花〞图和“小朋友排队”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找出规律。第三个层次,让学生创造规律。此环节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热情,而且发现规律的美。最后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规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是彭洁老师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将问题置于情景中,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的问题。彭老师在教学中环环相扣:先找到数学信息、数学问题;再利用数学信息来解决数学问题;最后解答出结果再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再口答。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各环节衔接自然,过程流畅。在“如何解答”这个环节能够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列一列、等多种策略进行解答,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在学生交流探讨不同方法时用板书及时记录。整节课不仅让学生会利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还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找规律》这节课也是 杨银玉老师的教学内容。她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并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规律。设计了“请你用笔圈出重复部分。”“这组按规律排列的图形中丢失了一个(或几个),你能补上吗?”“自己创造规律,用你的学具摆一摆。”“你来摆,我来说”等多角度、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将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将观察与推理相结合,促进学生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更全面、深刻地认识规律,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石晓斌老师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运用游戏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数字(位数不同,位数相同,位数相同最高位也相同),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总结出每一种类型的数的比较方法。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在给出多个数同时进行比较时,让学生自己思考同时比较多个数时,应对数字先进行分类再比较。</p> 综合篇 <p class="ql-block">  戴海飞老师体育课《模仿走》中,教学目标明确、清晰,并运用动物模仿跑和韵律操方式导入,增加了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各种姿势的走,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让学生掌握3种以上不同姿势的动作,并能发挥想象进行创编模仿练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乐于展示自己的动作,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p> <p class="ql-block">  在体育课《障碍跑与游戏 》中, 郭龙芬老师通过过障碍物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爬、跨、跳的方法,提高学生过障碍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掌握快速跑时过障碍物的几种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运用情境教学(特种兵训练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游戏特种兵选拔赛中小朋友们激情澎湃,积极参与活动,给小组同学加油打气,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锻炼身体,磨练意志。</p> <p class="ql-block">  体育课《跳单、双圈与游戏》的教学, 董宇凡老师设置了一个建造房子的情境,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名小建筑师,帮助老师建造美丽的家园。首先设置打三层地基环节,第一层并脚跳,第二层单脚跳,第三层开合跳。学生在原地练习三种跳跃方式,当原地的跳跃掌握好后,学生开始进行行进间连续跳跃。最后,学生自己设计房子,并和小伙伴一起在“房子”里用今天所学的内容跳一跳。本堂课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团结合作、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p> <p class="ql-block">  田旭生老师在体育课《障碍跑与游戏》的教学中,通过摆放标志桶,引导学生通过单脚跳绕标志桶跑、跨越标志桶进行障碍跑为主线,充分锻炼学生通过障碍物的能力以及运动能力。他在教学中目标明确、清晰,教学过程充满激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锻炼身体的好习惯!</p> <p class="ql-block">  孟盛杰老师在湘版美术四年级下册《静物一家》一课中,采用了先欣赏名家静物作品。再回顾学习生活中的静物,看图认识主体物、陪衬物和构图两个美术语言。又根据学习的概念利用多媒体实物摆放静物(在摆的过程中巩固三角形构图、远近、高低、遮挡等关系),能把所认识的运用到自己的绘画表现中。这一过程由见识—寻找—实际操作—最后落实到平面的处理,层层深入,孩子很容易地解决了静物绘画中构图原理的认识,学生也容易弄懂,之后视频展示绘画的步骤。最后,学生操作练习绘画,教师巡视,相互评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苏东琪老师在科学课《给动物分类》中,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小组四人合作把四种动物分成两类。该活动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本课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感强,积极性高。在交流环节时,教师采访和猜一猜方式相结合,形式多样,吸引学生将目光聚焦于展示的小组,使交流展示环节更具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  《同坐小竹排》这节音乐课中,李典老师通过体态律动帮助学生感受节拍的转换,掌握变换拍子的知识。不仅调动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增强了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划竹排比赛。一边歌唱一边体会划竹排的欢乐,在唱游中感受歌曲,在感受聆听中学会演唱歌曲。最后进行优生展示,学生自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p> <p class="ql-block">  在英语课Unit5Lesson1《Drink》中,徐伟丽能够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入手,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句型去表达自己想要某种饮料的需求。用游戏介绍,问与答等多种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通过层层深入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调用原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使用英语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 ,新教师也积极听取其他新教师的课,取长补短。导师和考核组成员们肯定了新教师认真、踏实的态度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结合教学具体环节,从课堂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点评,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为教学实践指明了探索和思考的方向。此次新教师考核活动,不仅为新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促进专业成长的平台,也是一次碰撞思想、交流理念的良好契机。</p> <p class="ql-block">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风雨过后更见青松巍峨。本次考核活动已圆满结束,但奋斗的脚步不停,愿新教师们能怀鸿鹄之志,务燕雀之实,循梦前行,未来可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图片:考核组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文字:毕兴艳、上课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初审:毕兴艳、上课教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终审:冉志荣、朱仕敏</span></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

教师

教学

老师

通过

学习

解决问题

规律

进行

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