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认知定势 重塑人生格局——王治华老师的一堂主题班会课

pch

<p class="ql-block">  6月9日周五下午第三节班会课,王治华老师在高一(19)班上了一堂生动而意蕴深长的主题班会课———《格局:就是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观课的老师有高一A部的年级主任肖志强、政教处主任李军、高一(19)班的班主任朱明锐、日语老师符小英、政教处老师裴春红、徐梦婕等。</p> <p class="ql-block">  王治华老师从自己今天剃头的故事引入,以一个调查为实例,让学生清醒地认知自己的现状,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妄放纵。在没有优势,没有骄傲资本的前提下,唯有脚踏实地,一个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而王治华老师从初中中考数学32分的成绩到高考数学接近满分;从勉强进高中到高考顺利考取大学的经历,学生们明白了“奇迹”也是可以创造的,只要你得法,只要你坚持,只要你不放弃!</p> <p class="ql-block">  王治华老师从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三方面阐述人的格局塑造。</p><p class="ql-block"> 他从自己的读书经历里,指出纸质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他本人一天1000量字的阅读底线,一个寒假6本书、3万字的读书笔记,一年集结成的2本著书,让我们明白什么叫读书的内涵。王老师也指出我们学生面对手机、网络的碎片化阅读,只是一个瞬时、肤浅的、浮躁的阅读方式,收效甚微。他心情浮躁时沐手焚香,抄经修心的养性之举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正儒者的教师形象。</p><p class="ql-block"> 王治华老师建议我们读樊登、读王阳明、读曾国藩,读《长征》、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让人精神富足,读过的书,沉淀你思维的深度。正如梁文道所说: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所以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最终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在谈到“走过的路”时,王治华老师从自己的登山经历里,让我们明白不同的路有不同的体验,哪怕同是山,各有各的风景;哪怕同是海,各有各的澎湃!路走多了,才发现自己渺小了,才会虔诚以待他人、他物。而一个人走过的路不仅决定了他的眼界,更决定了他的认知。人只有阅过山河,见过湖海,走过世界,经历过人生的繁复之后,才会拓宽视野,增长智慧,人生视角才会变得开阔,看到人生更大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在谈到“遇过的人”时,王治华老师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恩师熊信之老师对自己有艺术而有温度的教诲;在那个不友善的邻居嘴里,我们明白了换个角度去思考,讽刺就会成为激励!遇过的人,教会你做人的宽度,很多人闯进你的生命里,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堂课以王治华老师的“灵魂三问”做结,他要求学生每天问问自己:“我有目标吗”、“我有格局吗”、“我有灵魂吗”,当得到肯定答案时,你离成功也不远了!</p><p class="ql-block"> 王治华老师以自己阅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的切身体会,让学生们明白:人这一生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这也是一个人格局形成的过程。而读过的书决定了我们思维的深度,走过的路决定了我们眼界的宽度,见过的人决定了我们境界的高度。这一切就构成了我们的人生格局。所以我们要打破现有的认知定势,重塑人生格局,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