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聪明自误

青莲书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聪明人,少年有成,一得志就完了,成了现代版的“仲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论语》告诉我们答案——“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这段话很有名,也很有深度,如果能在生活中践行,将受益无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君子不可小知”的“小知”,以客观而言,我们对伟大成功的人物,不能以小处来看他,等他有成就才可以看出他的伟大;相反的,就是小人看不到大的成就,小地方就可以看出他的长处。以主观而言:君子之大,有伟大的学问、深厚的修养、崇高的道德,看事情不看小处而注意大处。小人则不可太得志,如果给他大受,他受不了,小地方他就满足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许多人有真的智慧,要看大节,在大节处能受,就是大根大器。记得古人有一首刻画人生很清楚的咏松诗:“自少齐埋于小草,而今渐却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干,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是讲一棵松树的幼苗,小的时候,和一般的草一样,都埋在那里,谁也想不到,这一片小草里的这株幼苗,几十年、几百年以后,会成为那么高大的树。但它在当时是慢慢地出头,比小草只高一点,当时的人也绝认不出,它将来会变成神木。一般人都等到这棵树长得高过其它的树时,才仰头赞叹:“好高呀!真了不起!”人生也是这样,平常在努力的时候,非常可怜,没人了解,等到成功以后,各个都会叫好。看透了人生,只有自己去努力,到成功了,自然有人赞美、追捧。学问也好,事业也好,都是这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首诗这样写到:“雨后山中蔓草荣,沿溪漫谷可怜生。寻常岂借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这首诗字面上看来是描写景物,一幅不相干的图画,实际上含有很高的哲学道理。像这首诗说,下雨以后,山里的草很快的青青翠翠普遍长了起来,沿溪漫谷都是,绿成一片。这样多普通的草,谁去种它?谁给它肥料?都是自得天机自长成的。我们人也是如此,写到这,我突然想到了一夜之间从“东方甄选”直播间走红的自嘲撞脸兵马俑的英语老师董宇辉。他一边卖牛排一边教英文,从杜甫、苏东坡谈到尼采、黑格尔、莎士比亚……将传统文化与生活哲学连同商品一同展示。他以卖货为副业,以讲课为主业,孜孜不倦地输出知识,成为有内容的带货主播,赋予这一职业更加丰富的精神价值。当很多人觉得他很耀眼时,他诚恳地说在2022年6月9日前,他只是一个一事无成的普通人。每月还完房贷只剩2000元,点个外卖都不敢超过30元。但是,他说,即使生活再难,也不要放弃学习,在真正的好运到来之前,一定要积累知识,认真生活。我被这位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身上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动。在他一夜暴红之后,大家都开始捧他。可是,当年他一边默默教书,一边积累知识时,岂不是“沿溪漫谷可怜生”吗?他的成功不就是“寻常岂借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吗?人生是如此,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要使他受得艰难,要给他“自得天机自长成”的环境。父母的爱护过分了,恰恰是毁了他。读这两首诗,就可以了解小知大受的道理。伟大成就的人,都要从艰难困苦中站起来,不要被小聪明自误,更不要短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读《论语》,感觉像在欣赏一件珍藏的古董,它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越看越美,从任何角度看,都会有新的发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