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支《英雄》钢笔</p><p class="ql-block"> ——写于癸卯年父亲节</p><p class="ql-block">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时间过的真快一晃我已经到了从心之年。退休以后心里总有一个愿望想把对父亲的思念写出来,虽然父亲已经离开我二十五年了,但一直没有勇气下笔,一想写心里就酸溜溜的,眼泪往下掉。今天到抽屉取东西,看到了这支特制的英雄”100号金笔。拿到手里仔细一看笔上刻的字迹已经看不清了。从小到现在不知用过多少支笔,坏了就随手扔了。只有这支笔整整陪伴我五十三载,睹物思人,热泪盈眶,对我深爱的父亲难以忘怀无法割舍。</p><p class="ql-block"> 刚上学时,我经常趁父母不在家登着板凳翘着两只小脚,拿出箱底的一个小长盒,盒面是蓝紫色的闪着光,盒里面用白色缎子装裱,还有一条红色斜跨着的绸带,上盖里面印着“英雄”两个字是金色的,下面别着一支松绿色的钢笔,笔上清清楚楚的刻着“全国教育和文化、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时间是1960年6月。这支笔是年仅26岁的父亲在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教育和文化、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获得的奖品。还非常荣幸的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敬爱的周总理举行了热情洋溢的招待会,在讲话中盛赞他们是“文教战线的各路英雄”。更是我心中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家住平房,里屋的正面墙上挂满了父亲 多年来荣获的各种奖状、奖章和他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时会场的大幅照片。我感觉到父亲之所以这样做,一个是他要时刻激励和提醒自己要保持荣誉,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为党工作。更是为了影响和勉励自己的孩子要继承光荣传统,做出更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听母亲说在解放前夕,只有十四岁的父亲和十八岁的母亲结了婚。父亲还在读书,家里生活只靠祖父母种几亩薄地维持生活。学习用品不足,父亲就把使剩下的铅笔头用小木棍一劈两半夹在中间用线缠上接着用,一个笔记本用完正面用反面。在家复习功课就用木棍在地上写。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想起一道题马上就用手指在自己的肚子上盲算,学习孜孜不倦,刻苦用功。所以考试成绩在年组总是第一名。时间长了考第二的同学找父亲说:“如果你让给我当一次第一名,我就给你一块豆腐吃。”在那个年代吃顿饱饭都不容易,能吃上一块豆腐那是何等的诱惑。但父亲没有为了吃到豆腐而答应交换条件,一直占据榜首。</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县城上学,家住在北票凉水河十家子。那时交通不便,上学得翻越两座大山。来回有十五公里左右,但因家里困难不能在校住宿,常年一直来回走。父亲虽然年龄不大,但也要分担起家庭生活的的责任。一边上学,一边利用闲余时间参加劳动。 一次家里抹房顶,父亲不小心脚踩在了二齿镐上,眼看着鲜血直流,简单包扎一下,还是坚持把活干完。第二天发高烧到县医院检查确诊是得了破伤风。烧的抽搐不止,把舌头咬的鲜血直流,母亲把毛巾垫在父亲的牙上咬着,还是顺嘴角流血块。到下班的时候医生和母亲说,他活不过今天晚上了。其他患者听说后都吓回家了。晚上母亲一边给父亲擦嘴上的血,一边用毛巾做冷敷,忙活了一整夜,早上出门一看,满病房和医生办公室没有一个人。八点医生上班了,患者才陆续的回来,大家互相打听着,昨天那个人怎么样了?医生说还活着,这个人命真大!据说得破伤风的人活过来的甚少,父亲却奇迹般的活过来了,并恢复了健康!他老人家经常给我们讲这些经历真是用心良苦,循循善诱,引导我们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p><p class="ql-block"> 因家里生活实在拮据,父亲就決定不再继续读书,校方知道后研究决定,让品学兼优的父亲留校担任物理教师。随之母亲我们也来到了县城居住。</p><p class="ql-block"> 在困难时期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记得当时我们已经是五口之家。老叔又来县城上学,在我家吃饭。所以父亲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他只有一条应季的裤子,脏了母亲就在晚上洗他早上穿。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天裤子干不了,母亲就用火烤干。外衣服穿坏了就补上在里面穿。父亲每次吃饭吃一点就撂下筷子不吃了。有一天饿的在单位拿起笔直哆嗦,就这样每月还要坚持挤出十元钱补贴老人。艰苦的生活磨练了父亲的品质与意志。他更加奋发工作。</p><p class="ql-block"> 几年后,父亲提拔为校总务处长。学校办学经费紧张,他就积极组织创办校办工厂,勤工俭学,只要工厂能做的绝不到校外花钱买。需要做些缝纫活,学校没有缝纫机。父亲就与母亲商量,把母亲结婚时娘家陪嫁的缝纫机搬到学校,解燃眉之急。特别是在大跃进的时侯,父亲组织建起了炼铁炉忙的白天黑夜不着家,时间不长竟奇迹般的炼出了铁水。在此期间他废寝忘食,有一次后半夜母亲醒了见父亲衣服还没脱完就依着书桌睡着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北票七中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期间,文革开始了。父亲是学校一把手。因为他在师生中威信特别高,多数派一听说少数造反派要给父亲游街,就马上给父亲戴上高帽集合队伍,象征性的喊着口号到街里游一圈,变相的把父亲保护起来。但有些时候也受到造反派的不公平“待遇”,特别是被抄家母亲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得了中风。虽然如此父亲坚信党的领导,一定会拨乱反正。打倒“四人帮”后,父亲重新主持工作,不但没对任何人进行打击报复。反而认为他们本质是好的,中学生还是十几岁的孩子,老师也是受大环境影响而已。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复课,让老师有课讲,学生有课上,建立学校新秩序。而不是去计较个人得失,打击报复。一切以党的利益为重,可见其胸怀之博大与坦荡。</p><p class="ql-block"> 因父亲工作业绩突出,七十年代被提拔为县教育局长。他不顾劳累,经常跑到乡下了解农村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及教学质量问题等等,进行反复调研,解决问题。所以当时北票县的升学率在全市名列前茅。连续多年评为全市教育系统的先进单位。</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父亲担任了县政协秘书长。政协为了创收,计划在蒙古营路边建一个加油站,父亲懂基建就主动请缨。加油站离家十多里路,每天骑自行车去工地。工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中午根本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只能带饭。他的胃因为穿孔做过切除手术,天天吃凉饭,不长时间胃病又复发了,但他宁可吃药顶着,也没耽误一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舍己为公高质量的提前完工。</p><p class="ql-block"> 人们都称他是把身驱与灵魂完全献给党的事业的人!</p><p class="ql-block"> 百善孝为先。 父亲对老人特别孝敬,在姥爷换脑血栓期间,经常给他老人家擦身子,换内衣,喂饭。特别是在七三年冬天姥姥得了胃肠病,腹泻不止,经常弄到内衣和被褥上,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什么纸尿裤,隔尿垫,父亲怕老伴着凉,就亲自天天用刺骨的凉水给姥姥洗衣物,直至姥姥去世。</p><p class="ql-block"> 在一九六九年为了加强三线建设,朝阳地区建了三个纺织厂,其中建昌纺织厂到我校招女工,这是朝阳地区68届学生下乡后第一次招工,而且还按比例选优,记得我们班选上两名女同学其中有我,当时我还不满17岁,高兴得也顾不上了解建昌离家到底有多远,一心想快上班。在我离家的前一天,父亲拿出了这支他已经珍藏了近十年之久,一直没舍得用的笔送给了我,当时我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得到这么贵重的礼物,太出乎意料了,当我再次看到笔上刻的字时,就感觉到了它的分量有多重,对我的期望有多高。第二天是它陪我兴致勃勃的奔向了工作岗位。</p><p class="ql-block"> 工作中我谦虛谨慎,勤奋上进,忘我工作。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成长为工段长、车间领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1974年 下半年被提拔为县政府公交办副主任,当时我年仅21岁。后来任计委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刚刚上任的第一个年末,我和主管工业的安副县长去北票参加市增产节约现场会。散会时已到腊月二十八了,安副县长对我说“志红,快过年了你就别回去了,等放完假再回去吧!” 我心里象没事似的,高高兴兴的回家过年去了。</p><p class="ql-block"> 初二刚过,父亲对我说你回建昌打算怎么</p><p class="ql-block">传达会议精神啊?我傻呵呵的,好像胸有成竹似地说:“我都做好记录了没事!”这时父亲既</p><p class="ql-block">严肃认真又和蔼的对我说:“那哪能行啊!”当时我就懵了。接着父亲非常认真的说,汇报除了会议主要精神外。还要汇报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参加会议的市领导及其他参会人员。更重要的是,如何结合实际落实会议精神,采取哪些措施?按着父亲说的,我认真的准备了汇报提纲,并交给父亲审查。我们父女俩还对如何具体落实的措施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到初六我无忧无虑的回工作岗位了。</p><p class="ql-block"> 年后刚上班,安副县长就召集有关部门领导听取会议精神汇报,并研究下步如何结合实际落实市里会议精神。安副县长首先说:“志红,你先把会议精神传达一下,对我县下步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再说说你的想法。”这时我感到是在应试,在大考。这是我走到领导岗位以来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接着我就按在家准备好的提纲做了汇报。打了一个有准备之仗。当时在座的人对我刮目相看,有人小声说:“人不大说的倒是头头是道。”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父爱如山的真正含义。感谢有您丰润了我的政治生涯,感谢有您温暖了我的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 结婚后我到朝阳工作,每次放假回家都提前打招呼。父亲在前一天晚上和母亲商量拉好菜单,第二天早早起来,到市场大包小包的采购。等中午到家时,只见一桌子丰盛的菜肴都摆好了。让我最难忘的是吃饭时都得让我们喝一点酒,我怕辣不敢喝,父亲就像小孩子似的微笑着拿着酒瓶说:“一点点,就一点点。”我看着他那渴望的样子盛情难却,就喝一点来满足他老人家的愿望,这时候他也美美的喝上一口,满脸充满了幸福感。这是他老人家独有地一种表达父爱的方式。至今我还是喝一点点,始终把那份爱珍藏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在一九九六年九月末父亲觉得肋骨痛去县医院做CT,检查结果是肺癌晚期己经侵蚀到肋骨所以疼痛,第二天又到朝阳进一步确诊后联系沈阳医大住院。父亲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时刻,还不忘叔叔家因下雨房子坏了,需要重新翻盖。在临去沈阳的那天早上,父亲起的特别早,为叔叔家赶制了新图纸。在哥哥和弟弟陪同下,做了开胸手术。因他们已经忙活了好几天了,晚上在病房护理时,后半夜就趴在床边睡着了。父亲胸疼的厉害睡不着,见哥哥身上披着的衣服要掉了,他强忍着疼痛,艰难的伸出手把衣服拉上来给哥哥盖好。这时哥哥醒了,为父亲的舔犊之爱感动的流下了热泪。</p><p class="ql-block"> 虽然父亲经过千方百计的治疗,也没有挽回生命。九八年三月初二的晚上,在最后的弥留之际,亲人们都围着他,我蹲在他的眼前,看他上气不接下气,满头是汗,艰难地睁着眼睛,看了一下满屋的人,然后眼睛凝视着我,这个时候他说话已经发不出声音了,但还是在说,他盯 着我发出微弱的声音,看口型似乎在说“华”字,我问他你想说什么? 他用尽浑身所有的力气,挣扎着清楚的说:“你全都代表了!”说完瞪大眼睛打了个挺就和我们永别了!永别了!永远的永别了!我知道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要见到,在他有病期间千方百计为他买药,竭尽全力为他筹集医药费的女婿和马上就要高考的外孙,父亲带着最后的遗憾离开了我们。这时年仅六十五岁。</p><p class="ql-block"> 在追悼会上,有一位父亲的老同事双目失明,手里拄着拐杖在追悼大厅来回的走,边走边喊父亲如何忠诚于党的事业,品质如何高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把在场的人感动的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思无涯情无限。在去医院同父亲告别前,我就想再见到他的时候一定不能哭,这是最后的诀别,我要多看他老人家几眼,当大家来到他面前的时候哭成了一团,我强忍着!强忍着!用手轻轻的抚摸着他那慈祥的面孔,眼望着父亲踏上了人生的不归路!这时我嚎啕大哭!哭的撕心裂肺!在心里呐喊着,我不但这辈子做您的女儿!到了下辈子还要做你的女儿!直至永远!</p><p class="ql-block"> 我手里握着笔,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泪水滴到了笔上。是它在我困难的时候激励我;是它在我取得成绩的时候提醒我;是它在漫长的岁月中陪伴我。是它记录了我人生的苦辣酸甜,是它见证了我成为县、市、省委和省政府及全国老干部大学协会先进工作者。是它书写了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纺织女工,成长为一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整个历程。</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父亲您虽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这支笔却永远陪伴着您的女儿,我将传承给子孙后代,让它的精神永放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