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十余里。这里山青水秀,四周翠峰环黛。山中有一天然溶洞---华阳洞,洞内怪石嶙峋,争奇斗艳。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当年慕名游览,举火探洞,写下不朽名著《游褒禅山记》。作为被国家教育部选定的高中必读课文,年少时曾背诵烂熟,也曾几位同学拿手电筒跟着课文去探险。而今,走过险远、见过奇观,归来再读,更折服于先贤思想之深邃、行文之飘逸。</p> <p class="ql-block"> 该文是王安石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前洞,“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虽有美景而不险绝,“而记游者众”。</p> <p class="ql-block"> 后洞,“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即使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穷尽它的尽头。然而惟其险绝,才有奇观。</p> <p class="ql-block"> 他们拿着火把从后洞进入,走得越深,行进越艰难,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越加美妙。</p> <p class="ql-block"> 可同游者中有倦怠而想出去的人说“不出,火且尽”,于是大家跟着他一起走了出来。正是未能尽力坚持一走到底,成了王安石的小小遗憾,之后有感而发、挥毫成文,成就了这千古名篇。</p> <p class="ql-block">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是可以继续前进的,只是听了倦怠者的话,随着走出洞来,而不能极尽游览之乐。于是深有感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说明没有大志而畏于艰险的人,是不能够看到险远奇妙景观的,阐述了“有志”、“尽吾志”的观点,提倡要有探索精神,反对附合盲从,半途而废。同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阐明只有坚定的志向、不断的艰苦努力和必要的物质条件结合,才能到达理想境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今,褒禅山已建成国家4A级风景区,华阳洞早已不是王安石游览时需要手持火把的年代,前后洞早已贯通,全长1600多米,洞内道路或崎岖或陡峭,或狭窄或湿滑,绚烂的灯光将洞内照出五颜六色,也照亮了游人前行的道路,但再也感觉不到王安石所说的“愈深、愈难、愈奇”。</p><p class="ql-block"> 从自然景观看,华阳洞与贵州织金洞、张家界黄龙洞、重庆武隆芙蓉洞等国内众多名洞无法比拟。但褒禅山又因王安石的名篇而名扬天下。在文旅融合发展的今天,华阳洞更需在“文”上做文章,比如,印有原文、译文和赏析的图文小册、增设原文背诵免门票和奖励活动、围绕原文主旨精心设计中学生研学课程,部分取消洞内灯光秀,增加仿制火把灯,营造探险氛围等,共同做好《游褒禅山记》的续篇,打造含山的“非常之观”!</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3.6.9随拍随笔</p><p class="ql-block"> (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