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老城墙

平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于我这个1944年在济南十亩园出生的老济南来说,没有亲眼目睹过济南城墙的宏伟,城门的岫美,只有从百度图片上看到老城墙的面貌。有印象是1956年小学毕业,从洪家楼山东农学院新村家属宿舍(现山东大学红楼校区第二宿舍)徒步走着去找个学校报名考初中。向西走田埂,过片片庄稼地到花园庄,进入东门外大街(其实也没有几米宽的街道),穿过东门小桥左转,就进入比较宽的大土道,左侧就是缓坡下的护城河,右侧则是平房连成的沿街建筑,而脚下走的就是拆除的济南老城墙的根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没想到,时隔几十年后,偶然走过西门老三联东的太平寺街往北接上的西城根街,看到了济南老城墙遗留下的一段残墙,实地触摸到古老的济南历史。似乎在这里思想可以穿越时空,回到济南老城墙环绕的鼎盛时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济南府城成型于宋代,最初是夯筑的土城,洪武初年在土城外瓮以砖石,改造为砖城。济南明代城墙周6160米、高10.7米、阔16.7米,西门、南门、东门外还筑有瓮城,城关建有城楼4座、箭楼3座,城墙上筑有角楼、敌台、铺舍等防御设施,垛口3350个,下部青方条石垒砌,地面上约2.5米,上部青砖砌筑,每块砖重10—15公斤。可谓固若金汤。济南明代府城最初只有四个城门,西门称泺源门、南门为历山门(又名舜田门)、东门称齐川门、北门为汇波门(又称会波门)。清光绪年间,城禁松弛,再开四个便门,分别是北门以东的艮吉门、东门以南的巽利门(俗称新东门)、南门以西的坤顺门和西门以北的乾健门,四门均没有城楼。向外凸出的是敌台,向内凸出的是旗台和铺舍。万历二十年,巡抚宋应昌重修;天启五年,巡抚吕纯如重修;崇祯七年,巡抚朱大典重修;崇祯十二年,济南城陷,城垛尽毁,清代后重修增高了1米。近六百年间,府城墙历经燕王攻城、清军陷城、五三惨案、济南战役等数次重大战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济南老城墙西城门与护城河上的过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明朝崇祯年间绘制的《济南城图》,那个年代济南还没有建筑圩子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门历山门城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城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济南老城西北角南眺,远处是千佛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济南老城东城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1929年的泺源门,因紧邻泺水,取泺水之源之意命名。泺源门位于济南老城西面,人们俗称它为西门。过去的泺源门由城楼、瓮城、箭楼、马道组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照片中看,当时的泺源门已经破败不堪。1928年,日军炮击泺源门,城楼遭到惨重的毁坏,瓮城坍塌废弃,这座城门在日军炮火下成为断壁残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济南老城东门齐川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俯瞰济南老城墙。1931年,将城墙辟为环城马路,汽车和人力车可沿斜坡登上城头,绕城一周。</span></p> <p class="ql-block">路人行走在济南老城墙修建成环城路东北角的城墙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济南老城墙东南角下,旧时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济南的圩子墙。现在只能查到圩子墙的几张图片信息,也找不到现存的圩子墙遗址,只有文字记载、现存南圩门外街名字等和可见的圩子墙外壕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代中期以后,济南东、南、西3个关厢人户增加,街道纵横,商业繁盛,许多达官富户,商业行店,都住在这些地方。咸丰十年(1860年),开始兴筑济南外郭圩子墙,翌年完成。东在花园庄内、东舍坊一线,南为今文化路路北一线,西为今杆石桥、迎贤桥以东一线,北为包括刘家桥等村庄在内的一线,周共20公里,俗称圩子墙(亦作围子墙),系板筑的土墙。同治四至六年(1865~1867年),又将土墙改筑为石圩子墙,废除了北面土圩,收缩到城墙的西北角与东北角,周长12221米,高5米,基厚5米,顶宽3.3米,沿圩设有炮台14座,垛口3300余个。设圩子门7个:东为永固门,俗称东舍坊门;南为岱安门,俗称南圩子门;西南为永绥门;西为永镇门;西北为济安门,俗称北小门;北为海晏门,俗称菜市圩子门;东北为永靖门。嗣后又增开了4个门:光绪三十年(1904年)开辟商埠,为利于城区与商埠交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辟了普利门;民国5年(1916年)又开辟了磷(现改为“林”)祥门;齐鲁大学建立,为便利与圩子里的医学院、医院的交通,在南新街南口正对校门处(今山东医科大学校门处)开辟了新建门;30年代初期又在圩子墙东南角开辟了中山门。至此,石圩墙共有11个门,圩子墙外也挖有沟壕。现在顺文化西路南侧及顺河街一线的壕沟即是。地图中可以看出济南圩子墙的规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中展示的是清末济南圩子墙西门永镇门及永镇门外的迎仙桥,既现在的英贤街西头的英贤桥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年代的老济南城圩子墙,老济南曾有内外两道城墙,内城墙是明朝时由土城墙改为砖石城墙的,在今护城河沿线。 外城墙即是圩子墙,修筑于清朝咸丰年间。从照片中可见,圩子墙的顶部较窄,仅能两三人错身,在高度上,圩子墙也比府城墙矮了一大截。有同学记得十亩园东就有圩子墙,层在那里爬墙玩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齐鲁大学(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对面的圩子门,新建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建门附近的圩子墙旧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济南圩子墙没有了,但在济南朝山街南头对着一条小街名字叫南圩门外街,可见当年这里有南圩子墙并有一城门南圩门,也称岱安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另一处可查的圩子墙的地方叫海晏门街。济南海晏门历史短暂,仅存在了短短六七年的时间。1860年,为了防捻军,济南在府城外围修筑了土圩子墙,门被命名为“海晏门”,名字来自一个成语——“海晏河清”。地处历山路花园庄路口东北,沿着海晏门街往东北走,会与现在的历山路交汇,再往北,大约就是当年“海晏门”的位置。五十年代在洪家楼山东农学院宿舍住时就知道这里有个海晏门的名字,但看不到城门,只是觉得可能过去有城门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虽然济南的老城墙和老城门在1928年“五三惨案”和1948年济南战役中饱受战火,但济南的大部分城墙和城门却得以留存。解放后,为了稳定社会和城建需要,济南市政府于1950年2月28日,下令拆除老城墙,自此揭开了大规模拆除城墙的序幕。拆除原先的城墙和圩子墙,建起了环城路。建国初期,济南百废待兴。因当时城内失业人员众多,拆除城墙工程采取了以工代赈的办法,动员大批无业人员参加。城墙拆除工作由北城工程处统一安排,先拆的是城墙的石头和砖,很多济南市民都曾参加过星期天拆除城墙的义务劳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城门拆除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东城墙拆除后景象,残留的左侧高台就是解放阁的基础。下部的石板平桥后来改建成现在的白石拱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济南老城墙东南角,1948年9月24日,我军东线部队从这里突入济南城内,随后西线部队跟进,到24日21时,我军全歼守敌,济南宣告解放。为纪念解放济南战役从这里攻破,1963年,济南市利用原内城东南城角,砌筑台基,以纪念济南战役的胜利。80年代初,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台上建阁,以缅怀革命先烈,于1988年建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日解放阁傲首蓝天,英武屹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解放阁前的济南战役铭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济南老城南城墙拆除过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段路修整后定名为黑虎泉西路。现在所行走的黑虎泉北路,黑虎泉西路,趵突泉北路即是济南老城墙的根基,分别就是济南老城墙的东城墙、南城墙和西城墙。现在步行、开车或乘车走在这些路上,实际就是行走在济南历史的城墙上。知道这些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了。希望年轻的老济南和新济南们都知道这些济南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在的这段黑虎泉北路。左侧的琵琶桥因树木茂密遮挡,右侧建起宽厚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3年,在西城根街路西,一段隐藏在厕所和临时房后面的明代老城墙被发现。记者寻访时看到,这段城墙长约30米,高近6米,尽管墙体年久失修,但仍透出它所蕴含的古朴和厚重,西城根街就是因紧靠这段内城城墙而得名的。恰恰因为比较隐蔽,济南西城根街上的这段明城墙才得以保留下来,它当年是西城墙的一部分,西城墙从西门一直延伸到如今大明湖公园西侧,2007年这段老城墙成为我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斑驳的城砖记忆着济南的历史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城根街仍然保留了原来住家的民居院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城根街42号门楼:位于历下区西城根街,建于民国时期。门楼青砖墙身,硬山合瓦屋面,正脊采用四层瓦叠砌的砂锅套花瓦脊造型,两端升起,造型样式精巧,板门、墀头、菱角檐口采用传统式样,具有典型济南传统民居如意门楼建筑特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城墙和城门见证了济南城的历史变迁,有的风景已经消失,有的改变了模样,但还好留下了这些地名和地名故事。过去规模宏大的城墙好歹残留了这样一段遗址,让人们从这段老城墙的砖层缝隙中联想出旧时的老城墙围起的济南城中的风土人情世故,老残游记里描述的明湖朦胧,街巷院落,臆想出济南车水马龙的景象,刘颚写到“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再联想到花墙子街上: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的意境!显现出清康熙时期江西才子刘凤浩所写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所描绘的济南风光。大明湖里夏雨荷,画舫静坐候乾隆。李清照的情词更是脍炙人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片明湖风光写照。按察司,正觉寺,东西更道布政司;后宰门,芙蓉街,曲水亭下诗流觞。城墙可惜已不存在,但济南老城的历史风土人情世故就在这一砖一瓦,街名小巷和古诗旧词中蕴藏沉积中显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齐鸣谢从百度查询的有关图片和文章的作者。谢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