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李苦禅》进课堂

呆桃

<p class="ql-block">李奇小学六年级全体师生在李苦禅先生仙逝40周年这一天观看了《百年巨匠—李苦禅》</p> <p class="ql-block">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原名英杰,改名英,字超三、励公,山东高唐人,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身贫寒,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之熏陶,走上了艺术征途。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水禽图》。1978年出版《李苦禅画辑》[1]。1983年6月11日,李苦禅逝世。</p> <p class="ql-block">谈起父亲李苦禅,李燕说,年轻时的李苦禅喜欢画画,听说北京有专门教画的大学,就在1918年暑假只身来到北京,而他并不知道那所大学就是北大。进了北大校门,李苦禅看见一个比自己年长三四岁的年轻人,就问这地方有教画画的没有。年轻人把他领到一间充斥着亚麻油味道的屋子,画架后站起一个人——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徐悲鸿。当时的徐悲鸿只是一个普通的“北漂”,蔡元培发现了他,专门在北大设了一个“画法研究会”,给了徐悲鸿一个暂时的居住之地。</p> <p class="ql-block">李燕说父亲一生自称教书匠,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大师或者教育家。这也是受到了齐白石的言传身教:“父亲常说,跟白石老人可学的太多了。第一虚心:白石老人的画儿挂在墙上,不管谁说什么,他都特别诚恳的听着;第二刻苦:白石老人老觉得自己没学历,就上过不到一年私塾,就抓紧时间学习,社会活动基本不参加,场面应付一概不参加。”</p> <p class="ql-block">由此,李燕谈到了现在所提倡的“工匠精神”,他认为所谓工匠精神不仅仅是精神,更重要的是保留在“匠”的身份上,要有敬业之心、肃穆之心,简单地讲,这是吃饭的家伙,干不好就没饭吃。</p> <p class="ql-block">中国写意画,苦禅老人下了一个最简明扼要的定义:用书法的笔触,写出意象的绘画,这就是写意画。一定要有书法的根底,它才能有过程的美。</p> <p class="ql-block">观看完纪录片,孩子们的审美情操得到了熏陶感染!</p> <p class="ql-block">我班爱好书法的同学也展示了自己的书法的作品,缅怀李苦禅老先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