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保健 医疗

张金芳

<p class="ql-block">  年年体检,今又体检。由体检我想起了养生保健医疗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养生原本是道家通过各种修炼方式进行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目的是延年益寿、健康生活。</p><p class="ql-block"> 现代养生是指根据人的生命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养护活动。养生不仅仅是养护五脏及身体各个器官等医学概念,还包含:心理学、营养学、美学、国学、文化艺术、现代科学、饮食烹饪、运动科学等等。</p><p class="ql-block"> 保健,顾名思义就是保护健康,或者说充分运用现代医疗手段和设备,保护人的健康水平。</p><p class="ql-block"> 从根本上说保健和养生相类同,只不过养生的内涵、外延更宽泛,我觉得可以理解为一个概念。</p><p class="ql-block"> 医疗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诊断,就是要发现问题,这是医治的根据;二是治疗,即解决问题,但是治疗会受到医学发展的限制;三是医疗制度,也可以说是医保制度,这是能否保证多数人得了疾病可否得到有效治疗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中医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随着二十世纪初西医进入,中医式微,丧失了大部分“江山”,这是匪夷所思的现象。一门体系完整的科学,为什么在现代社会受到这样的排挤?假如西医流入时,我们能把中西医完美结合,这必将对整个人类的健康做出彪炳史册的贡献,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若干年,遗憾的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让我们无端地浪费了。</p><p class="ql-block"> 养生、保健、医疗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持人们的健康状态,延长生命的长度,更好地工作、生活、娱乐、享受。</p><p class="ql-block"> 养生更注重平时一点一滴地遵照生命科学的规律而起居、饮食、锻炼、劳作、娱乐、休闲,使身体的各种器官良好有序地工作,预防外来病毒等有害身体的东西侵入,做的是带有根本性质的基础性工作。</p><p class="ql-block"> 保健与养生的作用很类似,方法上更注重借助现代医疗手段和仪器、各种生理指标。</p><p class="ql-block"> 医疗则是针对健康所出现的问题,采用的具体治疗手段和措施。</p><p class="ql-block"> 养生保健是综合知识、良好习惯、先天遗传、现实环境、个人修养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综合知识包罗万象,同时随着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养生保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没有知识不行,知识多了也要善于和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养生保健的方法有些具有普适性,有些具有个体性,必须寻找到适应自身情况的养生保健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养生保健就是在认识到提升生命质量的知识以后的实践行动,这个实践行动主要就是良好习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早睡早起熬夜伤身、饮食清淡营养平衡、适度运动精神愉悦等等。</p><p class="ql-block"> 先天遗传是养生保健的基础,人们的先天遗传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就是人们常说的遗传基因好与不够好,一般而言遗传基因好,身体素质就好,养生保健的作用在同等情况下,效果会更明显。</p><p class="ql-block"> 现实环境是指冷热干潮当然还有环境污染,地区不一样、气候不一样、饮食不一样,养生保健的方式也有显著差异,如潮湿的地区吃辣祛湿、高寒的地区猫冬防寒等等。</p><p class="ql-block"> 个人修养是养生的终生课题,心态平衡、心情愉悦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或者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而个人修养是心态平衡、心情愉悦的决定性因素,强化个人修养是要陪伴终生的。</p><p class="ql-block">一、如何对待体检指标</p><p class="ql-block"> 体检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每年例行体检是必要的。同时,身体某些部位出现问题也要及时检查诊治。有人说CT检查的射线对人体伤害很大,但与不能及时发现恶性疾病这样的代价相比,这种伤害应该承担。另外,50岁以后每五至十年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也是有必要的。</p><p class="ql-block"> 有了体检的结果,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养生保健。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检中“三高”问题、体重超标问题等对健康的影响开始引起普遍地重视,“管住嘴,迈开腿”、“健身锻炼”、“节食减肥”等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些措施是积极的、良好的、有用的,但又是不够全面、不够科学的,核心问题是不够辩证、不够系统。首先血压也好、生化指标也好、体重限制也好,都是现代西方医学的概念,当然其指标值也是以西方人的实验数值作为基准的。由于自然环境和饮食结构的差异,人种之间的平均指标差别肯定是存在的,比如:西方人45岁以下平均血压为80—120,我们国家最佳的实验平均数值则比这个数值稍高,一个年龄相仿、体重接近、体质类似的人,血压80的未必就比85的更健康。另外就是看是否导致有不适的反应,即身体报警,这是必须关注并采取措施进行调理的。但是,对于警示过当的反应或失当的调整,或许比指标超标本身危害更大。</p><p class="ql-block"> 病理专家纪小龙说:脂肪肝不是病,是B超惹的祸。他做过研究,在解剖之前,先做B超,然后打开验证,结果B超确定的脂肪肝事实上却不一定有,所以B超诊断脂肪肝是不准确的。同时,他说,现在是轻度脂肪肝,过两年变重度脂肪肝,然后是肝硬化,最后是肝癌,这样的发展逻辑没有任何证据。</p><p class="ql-block"> 血糖的问题也是如此。著名专家樊代明院士说,他的血糖天生就是7.0,几十年了并没有任何影响,更没有因血糖高而引发的并发症。生化指标所体现的信息,从总体上要相信,从个性来说要从个体实际出发,有的人指标是6.5甚至更高,也许对身体毫无影响,有的人是6.3,可能也会因血糖稍高,对身体有一定的影响,这种个体差异的影响是很正常的,所以不要因为指标稍高就产生恐惧,有时候指标恐惧症比指标超标本身更可怕。</p><p class="ql-block"> 对待指标正确的态度是:战术上重视,并采取行动争取使指标正常;战略上藐视,不能让指标所控制、绑架自己的生活,快乐、惬意比指标重要得多。我们要的是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追求指标的正常,所有指标都正常,也未必就是健康达人。</p><p class="ql-block"> 当然还有血脂高、肥胖这样更带普遍性的问题既要重视,也要区别对待。有的自身体质好的人,各种器官能够支撑相对大的体重,即便他的体重比别人高出20—30%,照样不影响他的健康水平。而有些体质较差的人,稍微胖一点走路就喘,一身都是肥膘子,肌肉少,即便是他超标很少,也还更需要减肥。</p><p class="ql-block">二、如何对待各种习惯和选择锻炼方式</p><p class="ql-block"> 良好的习惯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比如在作息时间上不熬夜、坚持午睡、早睡早起;在季节变换时春捂秋冻、不贪夏凉、不忘冬暖;在饮食习惯上多醋少盐、多素少荤、粗细粮均衡、不暴饮暴食;在日常行动上多动少坐、动静结合、不做超过负荷地身体锻炼等等。但这只是一般性原则,还要结合具体情况而行。就说多素少荤,有的人就好荤菜这一口,你不让他吃,他食之乏味感到很痛苦,你就放开让他适量地吃一些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再则也不是所有人饭量大、肉食多就会导致肥胖,我有一位老领导,饭量比我大一倍,而且从不限制肉食,60多岁了,体重至今从未超标。我推测,他身体的循环排泄系统超常好。再说喝酒我认为适当饮酒对身体是有好处的,爱喝酒的人,证明他的身体内需要酒的刺激,让他饮用适当数量的酒,应该更有利健康,我们反对的是酗酒或嗜饮无度。再说早睡早起不熬夜,要根据各人的生物钟来,生物钟总体是可以调节的,但有时调节也是无效的。好比最好晚上10点多钟休息,早上6点多钟起,但如果10点多上床长时间不能入睡,不如干脆11点多睡,这个最好每天提前5分钟逐步往前提,不能一步到位。还有早起,如果每天6点起床,总是无精打采,那也没必要,还是逐步提前,尽可能早点起。人不要过于放纵自己,也不能总和自己过意不去,要见贤思齐,也要量力而行,自己觉得舒服就好,不能让自己经常很难受。</p><p class="ql-block"> 还有喝茶,一般人都认为喝茶有益于身体健康,笔者也是茶友,我觉得如果你不会饮茶或者饮用的茶叶质量不好,也难获得预期的保健效果。饮茶要分季节和体质,一般而言,春夏喝绿茶、黄茶,清火解毒;秋天、冬天喝红茶、黑茶,暖胃化瘀通气。寒凉体质喝红茶,肝火旺盛者宜饮绿茶等等。通过喝茶调节身体的火、燥、痰、湿、虚。</p><p class="ql-block"> 锻炼的目的是使身体有效循环、合理代谢、疏通经络,增强各器官和肌肉的力量功能。锻炼的方式和时机是有讲究的,对于锻炼的方式,我以为应因人而异、各美其美,不要硬性规定。我推荐的是游泳、走路、瑜伽、太极拳。</p><p class="ql-block"> 把握运动强度是十分复杂的。强度不够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强度过当对关节会造成不必要的磨损;强壮者和体弱者也会有明显差别,就一个关节而言个体差异都很大,有的走几百万公里都没事,有的用几万公里就可能出问题。运动的时间和距离也是同样,一般来说,除去正常的生活走路,锻炼的步行有6000—8000步就可以了,当然有的超级健将20000步都很轻松。强度上感觉舒服就好。</p><p class="ql-block"> 各种年龄段的养生保健差别很大,对20岁的年轻人,养生主要是呵护其合理营养、减少疾病,形成良好的卫生和作息习惯。对于20至40岁的青壮年,主要是防止熬夜、长期体力透支以及大量抽烟、酗酒等不够节制的行为。对于40岁以上经历了生活历练的人,主要就是学习、修养、坚持,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养生保健道路。</p><p class="ql-block">三、如何饮食更健康</p><p class="ql-block">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多数疾病是吃出来的,但你又不能不吃,所以就需要吃得科学。目前这是一个最具争议的问题,人的个体差异如此之大,没有争议才不正常。我觉得第一要吃得舒服,汤汤水水温度适当,爱吃荤菜就荤菜相对多一些,口味重的也不必食之过于清淡,要在充分尊重自己口味的基础上,逐步向科学指标靠近,何况科学指标也会随着认识地深入而调整。第二要吃得科学合理。研究的成果还是应该指导实践的,如果都不尊重科学研究成果,人类就不能进步。蔬果的食用量、奶制品豆制品和鸡蛋的食用量,要尽可能按目标值摄入。同时不要过于勉强自己,不爱喝牛奶可以喝酸奶,不爱喝奶制品可以豆制品替代。此外,要防止食用垃圾食品(含转基因),尽可能食用应季食品和蔬果,少吃反季和大棚内食品。第三要逐步找出适合自己的饮食。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水平的体现。人类的发展史某种意义也可以说是试错纠错的历史,你要根据现代科学结合自身的身体基础、饮食爱好,找出最佳的饮食种类和数量,同时如果某项生化指标出现异常,首先应选择通过食疗调整饮食结构来改善指标。</p><p class="ql-block">四、心理健康要重视</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活着的全部意义在于成就感、幸福感、快乐感。有的人以付出、以助人为快乐;有的人以获取、以占有为成就;林林总总、千差万别,但是要满足这些心理需求首先要吃饱饭,再以后还要吃好饭,再以后最为根本的就是精神享受。我觉得吃好饭就是饮食科学,它是人类健康的基础性工程,至少影响会超过30%;第二才是养生、保健即现实中的良好习惯和身体锻炼,它是对前者的加强和提升,也会影响到30%;最后就是心理健康,它是素质、知识、修养的综合,也对生命质量和长度有着重要影响,也会超过30%的比重。据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伊丽莎白的研究,人的寿命长短主要取决三个因素:25%的遗传,25%的生活习惯,50%的心理调节,就是说长寿最关键因素是“心态”。</p><p class="ql-block">五、科学用药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一是使用西药还是使用中药。答案似乎显而易见,什么药治疗效果最好就要什么药。但你怎么知道什么药最有效?这又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当然还要相信真正的专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人很幸运,医疗可选择中医、西医,中、西医各有所长,机理并不相同,有些病西医更直接更快捷,比如需手术治疗的疾病;有些病中医更有效更彻底,比如疼痛症,西医难以有效治疗,吃止疼片而已,而中医可以按摩、拔罐、针刺、艾灸等会有奇妙的效果,还有如正骨、拉伤、康复性治疗等中医都有绝招。同时,中医主张治未病,就是注意平时的食疗、保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其实就是养生。什么病看西医,一般而言急病看西医,缓病看中医。西医是依据指标和现象进行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确定病因。诊断正确了,病就医好了一大半。二是常服药和平时治疗性药物的选择。首先是医嘱,但自己也应该有基本知识。平时治疗性尽可能选中成药,再则,自己的过敏史要清楚,还要记住自己经常吃哪些药更有效、更安全,这是选择药物的重要依据。新药也可以尝试,但不要迷信新药和价格贵的药物。常服的降糖药、降压药等很多都是需要终身服用的,要经常关注医疗进步信息,在控制好指标和病情的同时,尽量减少对于内脏器官的伤害。如果有可能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停止用药,就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停止用药。</p><p class="ql-block"> 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尽量不吃,药物的毒副作用,是使人生命缩短的重要因素。中药也有毒副作用,但因它是从植物或动物提取的,对人的器官的损伤远远没有以化学成分为主体的西药伤害大。要听医嘱也要不断学习,懂得现代医疗机理,科学使用药物来保护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