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

张水荣

<p class="ql-block">这是座落在武汉市中心繁华闹市区的辛亥革命博物院。远远的就能看到它殷红的墙壁和独特的外形,一见到它你就会血脉贲张。我急切地走进它,想要解开心中疑惑:究竟是谁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武昌起义成功还是夭折了?谁是清王朝的掘墓人?</p> <p class="ql-block">进入辛亥革命博物院要从地面往下走二十几个台阶,再穿过一条幽暗的甬道,如同置身清朝末年如晦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晚清中国,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清王朝已垂暮,丧权辱国,日甚一日,社会动荡,民生维艰。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灾难和社会危机,觉醒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复兴之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立宪运动显示了变革的尝试。</p> <p class="ql-block">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首义。</p><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如一道火光照亮长夜,整个中国沸腾起来,清王朝很快土崩瓦解。以武昌首义为端绪,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并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阀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是谁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p><p class="ql-block">癸卯年四月行走武汉,我踏进辛亥革命博物院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对这个问题刨根问底,关乎厘清中国重大历史事件真相,是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物院”说。</p><p class="ql-block">在武昌首义展区有一组展板,对“谁打响了第一枪” 的陈述是这样的:“1911年10月10日晚上7时许,按照事先约定,湖北新军工程八营的革命军打响了第一枪,武昌起义爆发了。”</p><p class="ql-block">对“谁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这个问题并没有直接回答。博物院的含糊其辞,想必自有曲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史籍资料说:</p><p class="ql-block">“近代史大辞典” 记载 “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总代表熊秉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11年10月9日,汉口机关被破坏,武昌戒严。熊秉坤于10月10日夜7时许在该营打响了武昌首义信号的第一枪,率部发难,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紧接着又组织敢死队向湖广总督署进攻。1913年熊秉坤为此获得了政府嘉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说。</p><p class="ql-block">孙中山在1919年撰写的纪念辛亥革命周年献辞中写道:“今日何日,乃革命党员熊秉坤开枪发难,清朝协统黎元洪效顺而起革命军于武昌之日也”。</p> <p class="ql-block">知乎说:“时间到了10月10日晚上7点,新军工程营的一个排长在做例行查房,发现有个士兵居然抱着枪睡觉,上去就是一脚,你小子想造反啊!正巧这士兵就是个革命党人,突然被人踹了一脚,立马就发毛了,两人扭打起来。此时身旁有一名士兵端起枪射击,查房的排长被当场击毙。这一声枪响,惊天动地,起义的革命军认为战斗号角打响了,武昌起义就此爆发!” 请记住,这位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士兵的名字:“程正瀛”。</p> <p class="ql-block">百度说:</p><p class="ql-block">程正瀛(1885-1916),字定国,湖北武昌人,清末在湖北新军工程兵八营当兵,曾任工程营革命大队部参议。辛亥革命胜利后,程正瀛荣膺原国民革命政府授予的“一等功臣”和获得“首义第一枪”金匾。</p><p class="ql-block">人物事迹</p><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爆发前夕,起义消息泄密,革命志士相继遇害。危难时刻,程正瀛冒险犯难,对着清军工程营二排排长陶启胜举枪将其击毙。</p><p class="ql-block">震惊中外的辛亥首义第一枪就此打响。</p> <p class="ql-block">熊秉坤说:</p><p class="ql-block">1918年,熊秉坤在上海寓所撰写的《武昌起义谈》中记载:“二排长陶启胜竟不听乃弟劝,反率护兵二名,径奔余棚,意欲先发制人。呵下士金兆龙:汝造反乎?金答曰:'老子即造反,汝将奈何?陶唤捕,金与陶扭,金不能胜,即呼曰:'吾辈今不动手,尚待何时?同棚程定国(程正瀛)应声起,以枪托击陶头部血淋,陶释金逃,程继射一枪中陶腰部,此即首义第一枪也。”</p> <p class="ql-block">熊秉坤撰“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详细记述了工程八营起义的经过史实。</p><p class="ql-block">手稿藏于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程正瀛后人说。</p><p class="ql-block">作为程一枪的后人,在这里更正一下,笫一枪发生在六棚,金兆龙为六棚正目,程正瀛为五棚正目,熊秉坤为三棚正目,金兆龙被陶启胜压在身下,大喊:再不动手,等待何时?六棚士兵被陶启胜带的二名护兵,拿枪逼住,都不敢动手,程正瀛在五棚听见喊声,带五棚士兵冲入六棚,用枪托击打陶启胜头部,陶启胜逃下楼时,程正瀛开枪击中陶腰部,第二天陶死亡。</p> <p class="ql-block">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院中展出的历史资料,对于还原历史真相非常重要,十分珍贵。</p> <p class="ql-block">这是武昌首义新军八营营房,部分当事人情况介绍照片。下排照片左一为熊秉坤,左二图中右二为程正瀛。</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1961年,北京市政协会议期间。从左到右:鹿钟麟,溥仪,熊秉坤。</p><p class="ql-block">这三位都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当事人。溥仪是清朝末代宣统皇帝,1908年被慈禧太后扶上皇位,1911年武昌首义爆发他还只是个7岁的孩子。</p><p class="ql-block">熊秉坤,一般认为是他打响了武昌首义的第一枪,故有“熊一枪”的说法。他当时任湖北新军八营总代表,是起义现场的三名指挥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过武汉市市长。</p><p class="ql-block">鹿钟麟是直系军阀冯玉祥手下大将,1924年他率部队奉命把已退位满清皇室成员及溥仪家族全部赶出紫禁城,轰动朝野。</p><p class="ql-block">经历中国社会皇冠落地共和兴起大动荡大变革洗礼,四五十年后,三位当事人还能心平气和坐在一起谈笑风生,这样的画面堪称亘古未有世上罕见,让人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不管是谁打响了第一枪,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对于整个中国的意义都不会有什么改变。不过对于研究历史的人来说,他们的职责就是探寻历史的真相。程正瀛在武昌起义中的功劳不能被埋没,而熊秉坤在武昌起义中的功绩也并不会因此有所减少。</p> <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成功了吗?</p><p class="ql-block">从兵营起事、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攻占总督署、清廷湖广总督瑞澄逃离武昌,到鄂临时军政府成立,推举黎元洪为总督,武昌起义目标初步实现,从这些方面来看可以说是成功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战。</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中和门”,现已改名为“首义门”。武昌起义那天夜里,驻防在武昌城外的炮兵部队,通过中和门进入武昌城,迅速占领武昌城制高点蛇山,居高临下,用猛烈的炮火把总督署炸成断壁残垣,清廷湖广总督瑞澄狼狈逃离。</p> <p class="ql-block">攻打总督署,占领武昌城</p><p class="ql-block">拿下楚望台起义军一鼓作气又攻占了总督府。1911年10月10日晚,经过通宵激战,11日凌晨,攻克总督署,占领武昌城。推翻清政府的起义取得首次胜利。</p> <p class="ql-block">武昌首义 鄂军政府</p><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1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政府(后称鄂军都督府,又称湖北军政府)在原湖北谘议局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鄂军政府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政权。黎元洪后来曾担任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付总统和总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湖北军政府一成立,清政府立马上派出四路大军水陆并进前去剿灭。可真的打起来就乱了套了。北洋新军都是袁世凯的兵,这时候袁世凯在老家休养呢,他不发话,北洋军谁都指挥不了一兵一卒。清廷派出的四路大军磨磨蹭蹭就是到不了湖北。没有办法,只能请袁世凯出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兴阅兵,夏阳保卫战(图),武昌起义中途夭折。</p><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中一场持续时间长达40多天的战役,夏阳保卫战打响了。革命军的统帅是黄兴,清军统领是袁世凯,最终革命军没有抵挡住袁世凯的清军,汉阳、汉口两镇又被袁军占领。经此一战,袁世凯和他的北洋军已经掌控了中国政局,这为他日后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直至复辟称帝埋下伏笔。夏阳战役失败导致武昌起义中途夭折,却为各省实行独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这期间,全国有13个省(主要是南方各省)先后宣布独立或光复,清廷实际上已摇摇欲坠。</p> <p class="ql-block">武昌首义各地响应形势图。</p> <p class="ql-block">武昌首义爆发后的两月之内,有十三省以武装或和平方式响应起义,成立军政府,易帜独立,各省响应之举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p> <p class="ql-block">在各地的起义中,上海光复对稳定革命势头促使清廷垮台至关重要。1911年11月3日,上海的三支武装力量,革命军、商团武装、青帮,协同作战,击败了上海的清军,最后攻占了江南制造局,实现了了上海光复。紧接着又一鼓作气光复了苏州、杭州等江南地区,声势大震。</p><p class="ql-block">上海光复后陈其美出任上海都督。</p> <p class="ql-block">1911年11月,上海召开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商讨组织临时政府。“共和”是新政府的最重要特征,“五族共和“ ,“南北共和” 等都是它的题中之意。</p> <p class="ql-block">南北议和</p><p class="ql-block">1911年12月18 日,南北双方议和全权代表伍廷芳、唐绍仪在上海进行“南北和谈”,双方达成停战和召开国民会议公决国体的决议。南北议和的成功,使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得以维持,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国家分裂和民族仇杀的巨大灾难。</p> <p class="ql-block">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被迫旅居欧美4年后回国,在上海受到社会各界的隆重欢迎。</p> <p class="ql-block">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主持第一次内阁会议。</p> <p class="ql-block">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内阁组成人员。</p> <p class="ql-block">清帝退位</p><p class="ql-block">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溥仪宣告退位。统治中国 260 余年的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在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帝制终结。清帝退位意味着将清政府原有主权和全部领土完整地移交给民国政府,这对抑制各族分裂倾向、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与袁世凯达成协议,袁迫使清帝退位,且袁宣布反正后,孙中山保举袁世凯当临时大总统。因此,在新政府成立后,袁世凯加紧了行动,迫使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颁布了 退位诏书,使得政权和平地“禅让”,过渡到了民国。最终,武昌起义所刮起的政治风暴,暂时地以清廷统治的结束、中华民国的成立告一段落。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2年3月10日,北京,袁世凯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五族共和五色旗升起在北京的上空。</p><p class="ql-block">自此,中国进入民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谁是清王朝的掘墓人?</p><p class="ql-block">当然第一个就是孙中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的青年时代,其思想经历了从寄望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到坚定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的转变。此后,孙中山的革命志向坚定不移,愈挫愈勇,百折不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1894年成立“兴中会”,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 的口号。1905年成立“同盟会”,立志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p> <p class="ql-block">同盟会成立后五年中,先后发动了11次城市武装起义,都没有成功。</p> <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前夕,湖北两大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湖北新军中迅速发展。1911年9月24日,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组成起义的领导机构,筹措起义经费,制定起义计划,为发动武昌起义做好充分的准备。 武昌起义的主力是新军中的革命军。</p> <p class="ql-block">领导武昌起义的是同盟会中部总会(武昌),主要负责人是:蒋䦀武,孙武、居正、蔡济民。</p> <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一声枪响,结束了千年帝制。</p><p class="ql-block">领导武昌起义的不是孙中山的同盟会总部,而是湖北派—长江中下游地区同盟会,历史往往会出人意料。</p><p class="ql-block">同盟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大派别:</p><p class="ql-block">一是孙中山、汪精卫和胡汉民率广东派在南洋,同盟会总部派。</p><p class="ql-block">二是浙江派,章太炎、蔡元培为首,此派以“光复会”名字行事,是同盟会的成员。</p><p class="ql-block">三是湖南派,黄兴为首,站在孙中山一边。</p><p class="ql-block">四是湖北派,长江中下游地区同盟会,他们的重点是在湖北新军内发展队伍积蓄力量。湖北有晚清重臣张之洞留下来湖北新军和汉阳兵工厂,这是滋生革命的好土壤。孙中山革命策略偏重于在远离清王朝的南方偏远小城和海外华人中发展革命力量。湖北派转变策略,把重心放在内地大城市尤其是军队内部发展革命力量。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湖北新军中革命军人已经成为军中骨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湖北革命党人在等待时机。1911年10月10日,时机来了。可以说,湖北同盟会,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军是清王朝的直接掘墓人。</p> <p class="ql-block">清王朝的送葬者却是盛宣怀,他当时任皇族内阁邮传大臣,是他推行铁路干线国有化政策,将铁路所有权收归国有。消息传到民营铁路重镇四川,一下子炸了锅,四川立宪派发起保路运动,酿成反抗清朝腐朽统治的大规模武装起义,震动朝野。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p> <p class="ql-block">最有力的掘墓者恰恰是摄政王载沣。载沣是清朝末代宣统皇帝溥义的父亲。是他从湖北抽调了五千清兵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引发的大规模武装起义,此时已是1911年10月,湖北新军的调离给了策划已久的武昌起义一个绝佳机会。刀出鞘,枪上膛,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即将涤荡华夏苍茫大地。</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在武昌一举成功,实为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二十年缔造之力的结果。其时江汉殷殷,工厂林立。有官钱局,铸币厂,控制全省之金融,起事不虞军用之缺乏。有枪炮厂,可供战事之源源供给。成立湖北新军,多富于知识思想,能了解革命之旨趣。而领导革命者,又多为其书院学堂所培养的学生。精神上物质上都远较其他省份为优。武昌起义辛亥革命能成大功,虽为张之洞始料不及,然而事出有因,可谓种豆得瓜。</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期,万象更新,社会呈现一派蓬勃生机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这座武汉首义广场,是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建造的综合性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因为有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武汉这座位于中国中部的中心城市才显得如此重要,处在武汉市中心的这个首义广场更是意义非凡。</p> <p class="ql-block">走出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院,站在首义广场,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夕阳映照下博物馆两片殷红的墙面特别鲜艳夺目。</p><p class="ql-block">武汉,这座千年古城,这座缔造共和的英雄城市,在我心中的份量显得特别厚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