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印象

破烂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苏一共有24座500米以上山峰,其中21座在宜兴,而宜兴太华山区,是500米以上山峰密集的地方,在龙珠水库附近就有太华山、白石岭、三洲山、毛顶头等,这里,群峰竞秀,</span>绿竹成海,山峦叠翠。雨后,水从山上流下,在山脚下形成了一条条山涧,最后都汇聚到了龙珠水库。古村古镇往往都依水而建,这里也不例外,<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沿着山涧分布着一个个村落。</span>从龙珠水库循着水道向东南方向行进,首先经过太华村,然后到太华山脚下九峰禅寺山门前有个分叉路,一条路通向北川、新华、横岭,另一条通向杭坑与襄阳。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这些处于深山之中的村落几乎与世隔绝,所以到了今天,这里还能看到村落的原生态状况,这里的民居<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部分都是红色屋顶,从空中俯瞰,宛如一条条红线蜿蜒在翠峰之间,甚是美丽。</span>于是,这里成了我闲暇时间最喜欢来放空身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个周末,我来到了襄王岭下面的襄阳村。<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襄王岭上有一座纪念楚襄王的庙,</span>传说战国时期楚襄王曾到此云游,襄王岭也由此而得名。据说,楚襄王是一位好游山玩水的君王,既然他会愿意到此游览,可见襄王岭一带的景色着实诱人。</p> <p class="ql-block">据说,襄阳村原来人口有一千多人,大部分都姓汤,是宋朝最具争议的悲催宰相汤思退的后人。汤思退聪明好学,为官清廉,办事谨慎。执政后,主张“金宋议和”,并奉旨割让疆土,极力排挤主战派,后被贬官至永州,一年后闻人联名上书,以‘奸邪误国’罪名要求处死自己,遂忧悸而死。十一年后(1175年),其长子考取进士,后任兵部尚书,上书为父平了反,并重新厚葬了父亲。而在汤思退被贬官被声讨家族落难时,其第四与第五子前往浙江寻祖,后途中失散,第五子在靠近浙江的宜兴襄王岭脚下娶妻生子安了家。最初的九代都是单传,家族一直人丁单薄,到了第十代,一下有了七个儿子,到第十一代,家族共有了十四个儿子。现在村里最靠近山里的地方有一座小桥,就叫十四房桥,里面那几户人家座落的地方就叫十四房,就是第十一代时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据这位老人说,他是汤氏第二十九代人。</p> <p class="ql-block">这里地处深山,曾经是新四军革命根据地。 村中有当时新四军工作过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村里诸多上个世纪的房子因乏于修缮,成了断墙残垣。看着上面斑驳的青苔、攀缘的绿藤与墙内的大树,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沧桑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村中主路伴着一涧沟贯穿整个村庄,村里房子几乎都是沿着这条主线而建,其上游有两条支流山涧与主线相交,因此主路上有两座桥,一座叫襄阳桥,另一座叫十四房桥。</p> <p class="ql-block">涧沟是村民们最主要的洗汏地方</p> <p class="ql-block">也是鸭与鹅们主要的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村中几家杂货店,看着很有年代感。</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随处可见鸡犬的地方,居然有人用树根做了条看门狗,不由让人哑然失笑。</p> <p class="ql-block">靠山吃山,村里春晒笋干,夏收毛竹,因此这几天去几乎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能看到各种竹制品,但因手艺的失传,如今只有很少部分人还能做一些精细的竹制品,大部分都是竹篾、扫帚、箩筐等比较粗糙的物品了。</p> <p class="ql-block">村里主路基本都是黑色平整的柏油路面,也有公共汽车直达,沿主流涧沟河岸还修了栏杆与健身步道,村里还有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点以及随处可见的垃圾桶……大山深处的新农村景象。</p> <p class="ql-block">与中国绝大部分乡村一样,年轻人大部分都进了城,村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老人。每次看着这些风烛残年的留守老人守着自己美丽的家园,心中总是会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挺堵的。</p> <p class="ql-block">无人机再一次升空俯瞰,襄阳,这个宛如一条红带子飘逸在翠绿竹海中的美丽村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