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山行

华棣

——山西游记(二) 4月11日早7点半,我们来到阳泉市盂县藏山。 藏山原名盂山,因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朔被奸臣陷害满门抄斩,门客程婴在至友公孙杵臼的掩护下,舍己子救孤儿赵武,入盂山藏匿育孤15年。因此,才有之后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故后人改盂山为藏山,距今已2600多年。 去藏山寺的路口,有两棵早已干枯的松树,被誉为“龙凤松守千年义”,见证和传颂着程婴和公孙杵臼两义士的千古绝唱。 “神马泉”,相传台阶上面的两口清泉是程婴救孤到此地饥渴难耐之时,他的坐骑用前蹄刨出来的,忠心如主,人皆惊呼“神马”。 藏山峰如刀削,山石危峭,古刹附壁而建,险峻壮美。<div>峭壁上那二层小楼是“总圣悬楼”又叫“梳洗楼”,被誉为“山西第二悬空寺”。</div> 登99级台阶或绕行盘山路前往藏山祠。 藏山神祠原是赵武复仇入朝为官后,为祭奠两义士建造的神庙。之后,各朝代特别是明代,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重修并升格为皇家祭祀场所。因此,石照壁、牌楼、山门、戏台、殿堂、钟鼓楼等一应俱全。<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藏山灵感大王”殿,赵武不负两位义士相救,当官后颇有政绩,逝后被玉帝敕封为“藏山灵感大王”专管人间风雨。大旱之年,唯藏山百姓雨露滋润。当地人感恩其造福百姓,不仅在藏山建此殿,还在多地建有大王庙香火不断。 殿两侧的壁画描述了程婴、公孙杵臼赤胆忠心救孤育孤的始末。<div>公孙杵臼为护程婴救忠良之后杀身成仁,而程婴在养育的孤儿成人为官,完成夙愿后,亦舍生取义,追随公孙杵臼而去。<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一洞一殿,一孤一王,一忠一义,一生一死,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一个神勇悲怆的传说。<br>“赵氏孤儿”故事不仅在民间流传,编成戏剧,在舞台荧屏展现,还走出了国门,可见世间善恶自有公道。 出藏山寺,有一滴水岩洞,洞内冬季滴水成冰,至今没有全部融化,夏天十分凉爽,是天然的避暑之地。 洞外,积水成潭,名“黑龙潭。” 对面的两座山峡中间是南天门,看那盘转而上的阶梯,就知上天有多难。 万幸,我们有了现代化的电梯,几秒钟后,南天门已在身后。 漫漫下山路,看,每个人都小心翼翼。<br data-filtered="filtered">虽有石阶栏杆,老话仍然正确:上山容易下山难。 峰回路转,终于出了北天门。<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高处不胜寒,仙境在人间。 <div>出莲花寺,结束藏山之行。</div><div>藏山,钟灵毓秀,让人难忘;藏山的传说,动人心魄,令人惊叹;救孤英雄,忠义神勇,万古流芳。<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