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石淙头古村是山西省泽州县周村镇下辖的一个村级行政单位。离晋城市区有20多公里。现有人口近500人,198户,耕地1300亩,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村名来源于村周围有十座小山都到此断头,原意是十终头,后窜写为石淙头(当地读淙为宗)。该村青山环抱,苍翠欲滴。长河绕村东、南而过,留下了无数神奇传说。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是石淙头村的灵魂所在。村中现存老宅子主要有东、西各一组,均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是当时村中一潘姓富商所建,故俗称“潘家大院”,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严谨,为极具代表性的清代晋城民居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泽州县周村镇石淙头村位于长河南端的山峦之中,四面环山,逶迤峥嵘。山名分别称龙山、凤山、鱼山、猪山,其龙凤呈祥、鱼豕丰食的意境与旖旎自然风光的气象翕和,表示着先人“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的梦想与愿望。四山的断隙有十处,故村原名“十终头”,又因村边有长河水涓涓萦绕,至村西头有灵石神龟耸于老龙隈之上,雄磊交错,景象奇异。河水穿石瀑入谷底,一条银河落深穴,昼夜奔泻声呼号,振聋发聩,故村名又谓“石淙头”。从古至今,石淙头之地引人景仰,感人聆闻。</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古时晋城通往河南、晋南、陕西的必经之路和交通要塞。明清时商贾云集,贸易昌盛,设有官家驿站,是一个跨区域的文化贸易中心。该村落选址依山傍水,负阴抱阳,是我国典型的传统聚居环境。建筑雄浑,因形就势,错落有致。再加上煤铁资源丰富,石淙头的商道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顶盛高峰。</p> <p class="ql-block"> 石淙头四面环山,南有凤山,北靠龙山,名曰龙凤呈祥。东边的鱼山和村西的猪山相对,昭示诸事顺利和连年有余。村南还有小河流过。该村自古就是晋豫古道上的重要歇脚点,西去平阳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 2009年石淙头村被评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7年被评为泽州县“醉美乡村”, 前不久,又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 青山环抱,苍翠欲滴。长河绕村东、南而过,留下了无数神奇传说。石淙头村地处山环水绕的丘陵地带,古村的主要建筑群选址在沁河支流长河北岸,整个村落修筑于石山上,村边又有淙淙流水,石淙头村便得名于此。关于石淙头村的历史目前尚无详实的史料记载,建村年代也无实据可考,但专家根据村中碑文以及相关历史资料推测,石淙头村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元末,村落至明初已具一定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屯兵寨位于村西,居悬崖之上,状似城堡,现仅存遗址,据传为西晋名将周处屯兵于此时筑。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此处自古为太行古道重要站点,可见其关隘重要性。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温故一九四二》在此处取景拍摄。</p><p class="ql-block"> 综上论述:石淙头的历史,始于何年无法考究,但在1700年前周处将领率兵备战,修筑城堡兵寨,就已经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断。太行古道,商贸云集,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已成规模。</p> <p class="ql-block"> 周处:东吴—西晋大臣,将领。东吴鄱阳太守的儿子。元康七年(公元297年),出任建威将军,前往关中,讨伐氐羌齐万年叛乱,遇害于沙场。追赠平西将军,谥号为孝。战埸的详细地址就在周村镇西南一带。《泽州符志》中有详细记载。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长河一带留下的屯兵寨遗址多处,足以证明石淙头的历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 石淙头的茶马古道在历史的岁月中静静地流躺了上千年。山是挺起的脊梁,水是生命的血脉。茶马古道的很多路段都是依山傍水,蜿蜒而行,可见古人开辟道路时的智慧。古道的石板路上镶嵌的那些深深浅浅的马蹄印痕,就像挂在天空中的一弯新月,记录着茶马古道的艰辛岁月。那古道的山间小路上,“哐啷哐啷”的马铃声,是我追寻茶马古道沧桑岁月的伴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乡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虽似残垣又断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却是辉煌永记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尽管烟火难全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兀自傲然耸屹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砖黛瓦破门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岁月无尽诉沧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回想儿时乐嬉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今相望泪两行</p> <p class="ql-block"> 乡村最能呈现出原汁原味的自然形态之美、历史文化之美、生态乡土之美,古道乡愁、田园风光、人文情怀、历史见证……零落的美丽乡村是魅力乡镇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明清民居最为著名的是:以潘家大院为代表,1697年形成的明清古民居群。走进古民居,暨大气又秀美,回廊走道如苏州园林般柳暗花明秀转灵毓。</p> <p class="ql-block"> 地灵人杰,钟灵毓秀。石淙头的潘家与阳城县凤城镇南安阳村的潘家同祖同宗,清康熙年间一支落户于此。阳城南安阳村潘家为明代巨商,买卖兴隆达三江,富贵声名誉太行。其住宅设计精巧,古朴典雅,为明代庄园建筑之奇珍瑰宝。石淙头先人潘名山栖身于石淙头后,白手起家,经商发迹。他从本地收购蚕茧、山货、干果运销南方,又从南方购买布匹、绸缎、茶叶运至安徽、河南、山西等地趸批买卖,互通有无,运筹搏利,“三天两进镖”(三天两头由镖局往家护送银子),历经二十余年时间成为泽州“四大财主”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为满足人丁兴旺的住宅需求和福荫子孙的愿望,潘名山便开始在石淙头置地建房,大兴土木。初在村西高阜建宫上院、西头院、外向院、上扢党院和上西院,另建花园紧临上西院。其中宫上院由四个大院组合,由下至上依次为窑底院、下宫上院、书房院、上宫上院,各自独立,但共用一个大门,并有一条甬道相连,设施齐全,自成体系,别具一格。潘名山在古稀之年仍在村中修建了影壁院、圐圙院;在村东修建了工字院、宫底院、棋盘院、兄弟院等数处院落,形成了村西、村中、村东多方位的错落有致的组团院落。其构筑院落的特色是背山面水,绿带青环;建筑房屋的特点是高大宏阔,宽畅明亮,具有富豪气派,巨商风格。</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繁荣为我们留下了今天可以看到的古宅大院。这些创建于明清时期的院子均为经商致富后所建。保存较为完好的十多个院落,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大部分呈棋盘式的一进两院和一进三院格局。和沁河边其他村落相比,石淙头的大门建筑比较有特点,既有木构型,也有砖石拱券形,还有砂岩砌筑的双进式,而且门首上的砖雕也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的潘家街。村中现存老宅子主要有东、西各一组,共十几处院落,是当时村中富商潘名山所建,故俗称“潘家大院”,约始建于1697年,建筑面积7.2万余平方米,占地296亩,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严谨,为极具代表性的明清沁河流域民居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潘家大院除了营造特色和建造技艺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文化内涵深邃。门头大量的石木匾额就是其显著的反映。有描写环境的,如“南山拱翠”、“绿带青环”、“开门见山”、“峰凝紫气”等;有祁望福祉的,如“河阳泽永”、“肇开灵秀”、“安常处顺”、“瑞接南山”等;有鞭策警行的,如“出入相从”、“食德饮和”、“治生耕鉴”、“旧德先畴”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潘公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瞻远瞩潘公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远离战火与兵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深居青山德财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去怀化北平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吐万担金银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筑基豪宅与高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灯自燃万代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幢雕青旦美名扬</p> <p class="ql-block"> 石淙头古村的“潘家大院”雄伟中见质朴,质朴中求精工,对称中有变化,变化中求实用,可居、可赏、可御、可逸;既具北方民居高大雄浑之气势,又有南国园林玲珑秀雅之风韵,堪称北方汉民族建筑群中的一枝绚丽的奇葩。</p> <p class="ql-block"> 古村现存历史建筑有十余座,主要分布在村中潘家街南北两侧,并向东西方向延伸。根据村中民居内现存的花梁以及碑文可以得知,村中现存的大部分古建筑建于清代。在石淙头村现存的历史建筑中,保存较为完整、建筑较为精美的民居建筑主要有潘家大院建筑群中的宫上院、西头院、影壁院、棋盘院等,公共建筑有大庙、小庙、观音庙、三教堂等。</p> <p class="ql-block"> 潘、樊、王、张是清代石淙头村的四大家族,在民居建筑中,最具价值、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潘家大院建筑群。潘家大院是潘家的宅院,现存明清院落16处,分东西两个组团,院落均为多进院落,装饰精美、建筑气派,院落之间联系紧密,布置规整、严谨,形成等级不一的巷道空间。主要街巷以青石条铺就,次级街巷则以碎石铺就,根据功能不同而形成的街巷尺度等级也划分清晰、秩序井然。</p> <p class="ql-block"> 宫上院是潘家大院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组院落,该院落依山而建,由4个大院组成。4个院落各自独立却公用一个大门,并由一条圪洞(我省中南部地区对小街巷的称呼)连接。宫上院的旧时防御系统还保存较完整,整个院落只有大门和上部的一个小门可以进出,院内还设有暗道、暗室等防御机关,又被村民称为“天罗地网院”。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村中大部分百姓的庇护所。</p> <p class="ql-block"> 村中的公共建筑主要以庙宇建筑为主,石淙头村的庙宇建筑虽然数量不如民居建筑多,但作为村民信仰的重要精神载体,大庙、小庙、观音庙、三教堂等建筑依然是古村的重要历史建筑。其中,大庙不仅是村中规模最大的公共建筑,也是村中现存有明确记载的修建年代最久远的建筑。根据其正殿的花梁上的记载,可得知大庙正殿的修建年代为清乾隆五年(1740年)。大庙正殿供奉龙王爷,东厢房供奉黑虎爷,西厢房供奉马王爷,据说正殿东、南、西三面墙上还保存有清代壁画。此外,小庙也是较为重要的公共建筑,供奉的是被村民称为“四爷爷”和“四奶奶”的神像,神像面前还摆放了若干个形态似小孩的塑像。传说“四爷爷”和“四奶奶”是村中保佑村民子嗣绵延的神灵,过去村中年轻人新婚后都会到小庙求子。由于地处村中两条主干道的交汇处,小庙的空间位置在整个古村十分重要,是东西组团建筑的分隔节点。</p> <p class="ql-block"> 与我省的大部分古村落一样,石淙头古村除了保存有大量的古建筑群之外,村内的旧时街巷格局也保存较为完好。连接村中最主要的建筑群——潘家大院建筑群的道路为潘家街,潘家街分为东西两段,分别为潘家大院的东部组团和西部组团服务。潘家街东段与樊家街在村落中央相连,从东到西贯穿整个村落,形成石淙头村的主干道。此外,王家街和影壁街也相连成另一条可以贯穿村落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 村庄整体地势北高南低,呈现为“一横、一纵、三组团”,寨、堡、院、楼相辅相成的独特格局。建筑群落依山就势层叠而上,村中的一条主要道路潘家街贯穿东西。</p> <p class="ql-block"> 它深居山坳,远离尘嚣,好比世外桃源。村外青山环绕,碧水相依,风景怡人,村内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所所深宅大院,古朴典雅,是村人世世代代的生活空间和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这里商贾云集,贸易繁荣,还设有驿站,是一个跨区域的商贸中心。村中最为闻名的便是古宅大院,如棋盘院,工字院,圐圙院等,这些创建于明清时期的院子均为当地人经商致富后所建。保存较为完好的十多个院落,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大部分呈棋盘式的一进两院和一进三院格局。</p> <p class="ql-block"> 和沁河边其他村落相比,石淙头古院落的门修葺比较有特点,既有木构型,也有砖石拱券形,还有砂岩砌筑的双进式,而且门首上的砖雕也很有特色,门楣上书写的匾额和石刻同样别致精美,没有重复。在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古朴典雅的“潘家大院”,那是村里人世世代代的生活空间和永远抹不去的乡愁,引得无数游客向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盘龙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谁坐石板踞家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推窗遥望南山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犄方椅雕花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深宅高墙实恢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跨坎朴面山花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亲吻野草呼吸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山深处似仙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地相隔绵寿长</p> <p class="ql-block"> 除丰富的古建筑遗存之外,石淙头村还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活动和民俗风情,较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上党八音会、泽州秧歌等。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村里还会举行庙会,全村人都会去大庙祭拜祈福。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后辈继承和珍视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清代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路经此地借宿,有感于山村美景作《宿石淙院》中时康熙朝丞相陈廷敬回乡时曾游览并寄宿于此,其《宿石淙院》云:“山房行欲近,半空人不知。微径碍古木,青霭来差池。鸭脚寒已乱,鸟翼昏相追。……巨灵臂左股,元气犹淋漓。森严惊鬼物,幽险疑蛟螭。石坎像铁盆,千古垂流澌。淙淙一线长,晴雨无盈亏。逝者有如此,吾生几何时。”</p> <p class="ql-block"> 在石淙头村现存的历史建筑中,保存较为完整、建筑较为精美的民居建筑主要有潘家大院建筑群中的宫上院、西头院、影壁院、棋盘院等,公共建筑有大庙、小庙、观音庙等。庙宇建筑多修建于清代,有大庙、小庙、观音庙等,节庆时举办庆典和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 石淙头村的建筑艺术性强,装饰精致考究,匾额、木雕、石雕、砖雕、挂帘、窗花、铺首、转角、照壁、漏窗、柱础等,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技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淙头美如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卧北山踞为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仰望南岭凤凰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左手摘下鱼肉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右指猪象富贵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山环抱幽径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苍翠欲滴野草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舞抬头伸懒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淙断头脉腹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石淙头赋</p><p class="ql-block"> 晋城周村石淙头,古今展风流,选址格局肌理圆满,村周有龙、凤、鱼、猪四象山。青山环抱,苍翠欲滴,山因祥光而秀,水缘疏浚而清。古村钟灵毓秀。石淙头之秀,源自水之缠绵;石淙头之美,源自山之伟岸;石淙头之幽,源自深 居山坳、远离尘嚣。可谓山水交融,植被葱郁,气候清凉,形成愉悦身心之天然氧吧也。真乃物华天宝,地灵人杰。 </p><p class="ql-block"> 青山着意笑点头,乾隆年间人出头,潘姓商富甲一方。潘某修建二十多院,其设计之精巧,具有极高观赏、科研、历史价值。可谓名扬三晋。 </p> <p class="ql-block"> 观之:格局酣畅淋漓,古宅宛若静立,厚重而别致。属天工之造化,尽人神之策划。狮子象征权势,但潘宅门外从不塑之。足见宅主鄙视权贵,处事低调。那上下马石,那门当户对,那墙上的辅首,那门上的匾额,各具特色。其字迹恢弘,熠熠闪光,从不重样。老宅雕梁画栋,格外气派。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那老龙隈的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还有石淙头的美食三餐,引来好多文人墨客,数次到此游览。</p> <p class="ql-block"> 石淙头之庙宇及人文历史,蕴藏儒释道思想,宗亲文化,传统美德,名揚天下。综上所述,国家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及至近代晋城是赤色之地,石淙头也是革命摇篮。</p><p class="ql-block"> 如今石淙头百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顺应时代潮流,彰显古村文化,小康建设,一路前行。仿古门楼2013年建成,宏大的湿地公园,蓝图初显,泽州县一至四届美食节都在此展现。石淙头村容壮丽,花团锦簇,鼓乐喧天,歌舞升平,村规严谨,传承至今。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农家乐主人,以节为友,温恭礼让,诚实善良,致使千里客朋朝发夕至,成为常态。观之,思之,忆之,不禁大呼,夫瑰丽石淙头,古今好风流也!</p> <p class="ql-block">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2009年石淙头村被评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村委会在村东口处建造一座雄伟壮丽的仿古门楼,扬起新时代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的航标;2017年被评为泽州县“醉美乡村”;前不久,又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p class="ql-block"> 数年来,村民赞天赐而欣喜,歌地灵以善居,街巷门头张灯结彩,炉火灶头飘香散馨,村民富裕收入济济,农家乐里喜气洋洋。石淙头村发展乡村旅游事业萌发着新生的感悟,寄托着发展的希冀,充溢着未来的憧憬,开拓着新潮的涌动,呈现着迷人的景象。国家著名影视导演冯小刚,2012年拍摄《一九四二年》电影,将此选作景点,古村风貌,彰显世界,古村风韵溢美四面八方,来此观赏旅游之人络绎不绝,川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欢天喜地行,街巷徜徉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旧宅缮保留,新居起高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河水清流,深山林岫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千年瀑布灿,百代石龟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风回天地,新潮荡田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庙会节假日,锣鼓喧天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王跑旱船,狮子滚绣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倩影上镜头,声誉闻九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客纷沓至,往来人流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砖黛瓦亮,高堂华屋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野菜扑鼻香,山珍美味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岁月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百年老宅依旧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残门锈锁谁来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踪影难觅寻无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残垣断壁入目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忽忆当年高堂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也曾灶头烧锅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恍觉如今形象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家中无人诉情怀</p> <p class="ql-block"> 在地形地图中可详見石淙头的真面目。易经风水学中的五行要素,基本上全部占了。它正象一条巨龙盘踞在北山上,坐北朝南走向,南山为凤山,长年松柏苍翠欲滴,左有鱼山,右有猪山。北山与其它山岭中间有河流通过,在东南方向转弯向西,长年潺潺流水未見终断。在龙的前方有十个小山脉到此断头,(石淙头的由来)相传是龙爪将十个山脉的财气全部收复囊中。所以此地为风水宝地。综合迹象是否可解?敬请知明人士破解指导,期盼着大明天下,流芳百世。</p> <p class="ql-block"> 石淙头老龙隈景观奇特,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沁水又东南,阳阿水左入焉。水北出阳阿川,东南流经午壁东,沿彼漱石。漰溅八丈,环涛毂转,西南流入沁水。”清代阳城县儒士、安徽五河知县延君寿回乡数次游览石淙头,并屡发诗兴,揽胜纪之。《与客谈石淙龙池之胜诗以纪之》:“晴日游石淙,见石不见水。谽牙豁閜开一门,当日定须烦鬼神。雨中游石淙,见水不见石。转腾潎洌何处来,飞流直下三千尺。水力冲激泥沙起,搅作黄云荡潭底。潭光不定云气横,旋转沸郁盘涡里。龙尾跋浪蛟蛇随,水气幻作黄龙飞。至今壁上留爪迹,风急水涨黄龙归。奇境却从客里说,过眼云山等一瞥。客亦起舞持巨觥,饮我顿觉中肠热。”</p> <p class="ql-block"> 《石淙龙池》:“山作旋螺纹,水成折带势。十丈快一奔,渴龙匪力制。地形出荒怪,天心破积滞。神物岂常留,泥盘久失计。附会不足徵,村酿聊可贳。”《送介三偕舟生棠棠往观石淙龙池水涨二首》其一:“束皙数近游,我已一而再。介生我好友,往往震荒怪。诸生与之俱,不作垂堂戒。鳅鲵有化机,咄咄风云会。”《题诸子石淙诗后》:“石作犬牙错,水盘蛇影来。九秋过新雨,十丈下惊雷。延客孤亭窄,回眸列嶂开。春风修褉处,犹记坐衔杯。”延君寿石淙镌题数首诗,淋漓尽致神灵异。真乃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也。</p> <p class="ql-block"> 潘名山还在村中建有龙王庙、三教堂,崇尚与传播儒、佛、道文化。寺院内还有出家人主持,坐禅念经。清乾隆年间“杨州八怪”之一著名的诗人、画家金农云游此方,其《石淙院与禅人茶话》曰:“虚空同瞑坐,竖拂老汤师。一夕庄严论,三生茗果期。花宫何窈窕,药树自逶迤。不厌春泉沸,淙淙檐下垂。”其放荡不羁的奇逸个性,也被石淙头寺院禅人的庄严之论所折服;其睹物生灵的目光,也对石淙头琼寺花宫所垂青。</p> <p class="ql-block"> 春天的石淙头被青山环抱,苍翠欲滴,山花烂漫,鸟语花香。悬崖处、梯田边,桃花、杏花、梨花、油菜花竞相开放,万紫千红,繁花似锦。</p> <p class="ql-block"> 紧邻屯兵寨遗址是老龙隈,是长河径流的最大瀑布,是大自然的造化神笔,也是古村落的灵气之源,生气之本。</p><p class="ql-block"> 晋城的母亲河沁河的支流—长河,绕村而流,在村西南突现断崖,河水奔泻而下形成“白龙吐泻”的自然景观,落差20余米的瀑布,崖底深潭犹如仙池,又如一巨盆,传说有一苍龙潜隐于此,故名“老龙隈”。</p> <p class="ql-block"> 冰瀑上的冰挂,有的像竹笋,有的像玛瑙,有的像白玉,千姿百态,蔚为壮观。最令人称奇的是,冰瀑表面坚硬无比,里面却是流水淙淙,与悬崖峭壁相互映衬,让人感慨大自然的神笔造化之奇,鬼斧神工之妙,灵感气韵之源。</p> <p class="ql-block"> 村西老龙隗和屯兵寨留下了无数神奇传说。故事绵绵悠长,神韵幽幽灵現。古往今来掘新,不绝千年传承,长河穿村而过,水流潺潺,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