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一个叫碱吧啦荒的地方,我总算是完成了一个月的“休闲式”农村大棚废地的农耕劳动生活。时间就是在不停的劳动中度过,不起早,也不贪黑,都是顶着太阳干活儿。很快就结束了。40多年前上山下乡时期的感觉,又一次被唤醒。“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内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干活时又累又热的时候就想起了这首古诗。便又想到了古时和当下农村人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一个多月里只要是能够种地的地方包括田间地头就有玉米、地瓜、西瓜、黄瓜、豆角、茄子、西红柿、辣椒以及苦瓜、南瓜、角瓜。或多或少,种什么没有计划,完全是临时决定,到市场买种子或秧苗回来就种。所以看上去种植状态很原始。</p> <p class="ql-block">最使人开心的是大棚里有两只欢快的小狗(虎子、胖胖)整天粘在身后,顽皮可爱的样子让人非常解压惬意不由得你不喜欢。而清晨时邻居家养鸡场此起彼伏的公鸡报晓声,上午10点钟叫个不停的母鸡下蛋咯哒咯哒声,仿佛又使人回到了遥远的童年和知青时代的农村。院墙外堆放的熏人的猪粪味儿随时刺激着人们的嗅觉神经。</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皮肤被晒的黑里发红。老式草帽下,我被打造成为一个十足的老农形象。说实话这一个月身体上的确感到很累,很疲乏,倒头就睡。大脑一片空白,再也没有什么思考的时间,就连平时喜欢的龙风文学诗词作业写作都得抽时间对付着完成。提交时间明显靠后了,以至于有诗友感到很诧异,打听我为什么,怎么了?我对他们实话实说了。不管怎样劳动使我心里很轻松,体质也有所增强。</p> <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体验,我更加理解了那些贫困农民家庭子女在学习上的矛盾和不易,确实是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他们难有时间去学习,也没有精力。因为这种疲劳是是需要时间修复的。那就是睡眠。这样就挤占了业余读书写作的时间。还好,我们这次劳动是带有娱乐休闲性质的,当然也是赶节气,所以显得比较紧凑紧张。如果是在农村,以他为生活来源的话,那么这种劳动就是长期的必要的和不可剥夺的,其他的和生活不直接相关的活动排序肯定要靠后,因为民以食为天。生存才是第一位的。也没有什么头绪,胡乱地写了这么多。算作是一个劳动小结吧!最后补上小诗一首,七律·乡土情</p><p class="ql-block">五月骄阳红似火,退休老叟故乡行。</p><p class="ql-block">荒田种菜强肌骨,草舍烹茶逸性情。</p><p class="ql-block">灯下床头修曲度,风前垄上颂诗成。</p><p class="ql-block">霞光晚照千般景,最爱家园沃土耕。</p> <p class="ql-block">一片西瓜只有这一颗开花了。</p> <p class="ql-block">为了即将到来的端午节,特意从别处移栽了几颗艾蒿。</p> <p class="ql-block">墙边的葡萄在什么时候结果呢?我也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地瓜地里“锄禾日当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