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旅居苏州,一直对吚吚呀呀的昆曲充满好奇,也心存疑惑。昆曲已经成为苏州的一个标识和符号,昆曲也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读了余秋雨的《笛声何处》依然没有闹明白昆曲好在哪?美在哪?前两天听了苏州思客读书会书友于老师分享的“昆曲之美”,也聆听她吟唱的昆曲片段,让我有所触动,有所感悟。</p> <p class="ql-block">昆曲起源于人文雅士的集会,因为这个“玉山之会”在昆山,故名昆曲。它是文人雅士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并非一种表演形式,更不是如京剧、越剧、豫剧、黄梅剧一样是一个地方的剧种,也不具备惩恶扬善、英雄情结的教化功能。它是一种内省的形式,自言自语,自问自答,自省自悟,含而不露,欲说还休,柔肠百转,情思绵绵,它如绘画、书法、音乐一样是一种自我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p> <p class="ql-block">一下让我想到了故乡的庐剧,小时候听的最多,庐剧是地方的小剧种,可我妈妈和乡亲们对庐剧特别痴迷,可以说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很长时间没有明白其中的缘由。一次偶然看到乡村一个哭灵的场景,触动了我的心灵。这是一个大户人家 ,当家的去世了,快出殡,好戏开始了,嫁出去的女儿哭了,守家的媳妇马上接着哭,一个接着一个,有的嚎啕大哭,有的低声饮泣,有的撕心裂肺,有的肝肠寸断,边哭边诉,那是一种压抑很久难与人言的艾怨与委屈。声音腔调好像特别熟悉,原来庐剧的许多声腔声调竟然源于此。我在想,一个庄户人家除了辛勤的劳作外,最大的精神世界可能就是张家长李家短了,也许,邻家的这一场难言之隐的哭诉,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给养。</p> <p class="ql-block">没有想到昆曲并不完全是地方剧,也并非以表演见长,昆曲内生于文人雅士的雅集。文人雅士曾供职于宫庭,生活在京都,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说话方式不免有些官腔官调,文皱皱的,酸溜溜的。昆曲有中州腔,中州乃中原一带。昆曲的唱词里竟然有“俺”这个北方话中常用的口语。当然昆曲也有地道的江南味水磨调,绵软甜醪,像吃一口江南水磨米粉做的甜心汤圆一样。</p> <p class="ql-block">文人雅士的嗜好、作派,免不了要流露出来,流传开来,据说一位行医的名家为官后,特别迷恋昆曲,通过他的改造创新,借鉴融合,昆曲走向大众,走上舞台,一个曲成为了一出剧一台戏。生旦净末丑,金木水火土,角色对应五行,他将生命轮回、生生相克的俗世理念潜移于人物故事中,早先的昆曲只有竹笛伴着文人雅士的吟咏,那是一种凄凉委婉悠远的倾情,暗合了那些或满腔热血而怀才不遇或看破红尘而隐逸山林文人雅士的内心情绪。昆曲再雅再美,也只是小众,而芸芸众生关切关注的是柴米油盐,街坊里巷。江南是一个富庶的地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情爱的追求会更加强烈。舞台上的昆曲更多的是才子佳人美好姻缘的传说和故事。昆曲《牡丹亭》等剧目应运而生,成为传世的经典曲目,代代传唱,经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于老师现场给我们唱了一段昆曲,十来句词唱了七分多钟,相对来说,时间还是有点长,节奏有点慢,她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充分显现了她的戏曲功底,我们一直沉浸在这优雅的气氛中。我们真的喜欢这样的艺术吗?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吗?据说苏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昆曲,学习昆曲,也有好几个专门场所传授昆曲,昆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所接受。可我依然心存疑虑,有点担忧。昆曲既然是一种情感或情绪的表达方式,注定是小众的,私密的。我们已经身处一个非常开放开明的网络时代,人们的情感宣泄方式以及情感表达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再艾怨,我们不再受制,我们可以直白的去倾诉去表达,我们还需要这样的形式吗?我们的喜欢也许只是一些追求时尚追求文艺追求美学的弄潮儿们。</p> <p class="ql-block">最近,去苏州看了一出悬疑剧,看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还是中途退场。一个剧既没笑料,又无悬念,对白又很乏味,连最起码教育意义也没看出,演员完全没入戏,观众怎么能共鸣同情呢?联想到看体育比赛,也许我们并不完全在乎双方的输赢和运动员技能的表现,有时更多的是对自己喜欢的球队或球员的共情,他们的胜利会给我们增添一份精神的力量,似乎连自己的人格尊严也随之提高了。</p> <p class="ql-block">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听昆曲,怎知风雅如许?这是于老师分享开篇的两句话,把昆曲之美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特别喜欢唐诗宋词,但常常为不会写诗作词而苦恼,但看着现在许多人写的诗词又不以为然,虽对仗工整,韵脚平仄无可挑剔,但依然读不出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就是一堆大白话,大实话,为什么非要拘泥于那样一种形式呢?最近,朋友写了一篇“诗意美学”的文章,看了以后,让我释然。她说,会不会写诗不重要,生活中处处是诗意的表达,优美的散文是,旅途中拍摄的美照是,和一些有诗意的人进行诗意的交流是。如今的诗已经不是字面理解的诗,是哲学层面的诗意,是内心的诗情画意,这才是诗意美的真谛。那么,昆曲之美的意义在哪里?我想重要的不在于形式的美,在于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享受古典优雅的美,在于我们与观众建立起同频共振的情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