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宣扬】 古代第一个女史学家—班昭

渭水听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丰仪镇北张小学供稿</p> <p class="ql-block">兴平自古乃京畿之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古代第一个女史学家——班昭就长眠于丰仪镇大姑村东北约500米处。班昭墓址在较高的台地上,墓冢为圆锥形,东西长10米,高约4米,四周皆是农田,其北百米之外,西宝高速公路斜掠而过。1982年12月由兴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镇一处著名的历史人文遗迹。大姑村尚保存清乾隆十一年铁钟一口,铸文记叙了班昭的生平史略和当时地形地貌等。</p> <p class="ql-block">一、班昭生平</p><p class="ql-block">班昭,一名姬 ,字惠班;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gu)”。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藏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gu)”。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二、人物事迹</p><p class="ql-block">1、续写汉书,完成父兄心愿</p><p class="ql-block">班固去世后,《汉书》的八表、《天文志》尚未完成。班昭继承了父兄未完成的事业,和弟子一起,完成了《汉书》的最后部分,为我国的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汉书》晦涩难懂,问世后少有人能够精通。班昭是当时最精通《汉书》的人,为《汉书》的推广传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p><p class="ql-block">2、教授学生,桃李满天下</p><p class="ql-block">班昭博学多才,五经、辞赋、天文、历史、算术无所不精,对《汉书》的了解更是无人能比。所以很多名士、贵人拜在她的门下。</p><p class="ql-block">她的弟子中,最有成就的是大学者马融。《汉书》多以古字古音写成,晦涩难懂。马融专门拜班昭为师,学习《汉书》。马融后来成为东汉大儒,著述等身,卢植、郑玄等学者都是他的弟子。卢植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学生,叫刘备。</p><p class="ql-block">3、从政为官,辅佐邓太后</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历史上,除后妃、公主外,能够参与政治的女性凤毛麟角。班昭是其中之一。班昭能够从政,得益于东汉女政治家邓太后的欣赏提携。在汉和帝时,班昭就进入宫廷,成为邓皇后、诸贵人的老师。班昭才华卓著,品德端正,宫廷贵人都尊称她为“大家”(音gu)。后来,邓太后临朝听政,班昭被授予高官显位,并参与政事,成为邓太后的左膀右臂。由于班昭功劳很大,她的儿子被特封为关内侯,官至齐国国相。</p><p class="ql-block">4、文采出众,辞赋名家</p><p class="ql-block">班昭是文章大家,不亚于兄长班固。与司马相如等辞赋大家一样,班昭负责在宫廷的各种休闲场合,写作赋、颂,为宫廷生活增加情趣。她所作的《东征赋》,被收入《昭明文选》。她的哥哥班超,在西域为国征战三十余年,年老思乡,渴望归国。班昭为兄上疏,请求让班超回国。奏疏言辞恳切,凄恻动人。汉和帝看完之后,深受感动,很快下诏让班超归国。</p><p class="ql-block">5、写作《女诫》,推崇三从四德</p><p class="ql-block">为教育即将出嫁的女儿,班昭写了《女诫》一文。在《女诫》中,班昭认为,女性应该自我贬损、修心养德,专心丈夫、屈从公婆。以此获得丈夫的赞赏、公婆的认可,保障自己的地位,为父母增光。《女诫》不仅仅是为自己的女儿嫁出去不失礼仪而编,更是一份对夫家宗族、国家、社会的一种责任,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其中的价值观让班昭饱受争议。推崇他的人称她为“女中孔夫子”,反对她的人则称她为“女子之大贼”。</p> <p class="ql-block">三、更改村名,永志纪念</p><p class="ql-block">班昭去世后,当朝主政的邓太后素服举哀。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史学家,尊其遗言,葬于曹世叔的出生地佘村,并把佘村改为“大姑村”,自汉代沿用至今,村里人世代引以为豪。</p><p class="ql-block">班昭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以自己女性的卓著努力,走完自己辉煌的一生,她的著作、她的行为准则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