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曹一鸣(北师大教授)

一路学习

<p class="ql-block">“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及要求</p><p class="ql-block">“教-学-评”一致性实施的主要方面</p><p class="ql-block">“教-学-评”一致性面临的问题与接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实践教学中,唯分数,唯升学考试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核心指标根深蒂固,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兴趣、好奇心、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责任心,科学精神,创新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上只停留在空谈口号中。刷题型的教学,对学生的素养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及其要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评”一致性主要关注课程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有效匹配性,要求课程各要素之间保持一致性。“评”不只是考试,“教-学-评”一致性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考试评价。只有学习目标,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评价协调一致才能使教育达到最大效果。“教-学-评”一致性落脚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否与培养目标一致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版新课标明确提出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促进学生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课程要体现国家意志,课程标准也要发挥指导性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结合“内容要求”给出了“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业质量标准指导和帮助老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后的学习结果,对学生学习做出评价,要保持一致,主要包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教学内容要求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不能随意删减,不能随意更改难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教材,学生配套资料,教师用书等都要经过统一修正审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教学实施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每个学段针对每个主题都相应的给出了教学提示,在教学实施部分给出了教学建议:针对性的提出探索、基于情境的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例如:第二学段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主题教学中提出了“直观感知探索特征”,增加几何直观,结合实际情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改进评价结果,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方式方法改革,提升考试评价质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在第二学段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主题下,学生要能根据【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会在【实际情境中】,描述简单的路线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以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基于问题情况,注重学习过程,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全面、整体刻画学生学业要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评价方式应该包含书面测试,口头测试,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成长记录,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维度多元,评价过程关注四基,四能达成的同时,也要关注核心素养的达成,全面考核和评价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业水平考试部分,明确提出要依据学业质量标准进行终结性评价,为学生毕业和升学提供依据,为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提供重要参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学-评”一致性的主要方面</p> <p class="ql-block">(一)构建核心素养导向一致性的目标体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输出”倒逼“输入”,以终为始优先确定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和预期结果,而后组织教学、学习与评价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例如当定位于“三会”核心素养目标时,必然需要学生探究、独立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一致性的课程、教学、评价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程目标上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四基”“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课时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单元、课时教学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描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通过结构化的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发展四基来落实核心素养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是基于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发展四能来落实核心素养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落实核心素养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目标的确定一是基于课标中的内容、学业要求。二是基于学生的水平状况。三是单元、课时教学目标要相互呼应。</p> <p class="ql-block">(二)组织以结构化知识为载体的一致性的课程内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为教学评一致性提供了基本保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领域——主题——单元,数学内容结构化处理,以整体结构化的数学内容学习为载体,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将数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结合起来,体现学科特征。</p>

教学

一致性

素养

评价

学生

核心

学业

课程标准

目标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