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旧事之六——永安街

笑看风云

有一条文章在媒体广泛流传,被称“石家庄最后的胡同”,这个“石家庄最后的胡同”,就是永安街,永安街因此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石家庄的永安街是我最熟悉的街道之一。<br> 石家庄是1947年11月解放的。我们全家于1948年春从故乡河北省获鹿县(现石家庄鹿泉区)台头村搬到石家庄市内,住在中华大街28号(现河北省财政所在位置)。初小就是在距家很近的永安街小学上的。五十年代初我哥哥还在永安街上开了个诊疗所——永安街诊所。所以我对永安街很熟悉。<br> 这是我永安街小学上学时的照片,也是我的第一张照片 我印象中永安街小学在永安街中段偏西路南,学校不大,校内种有黑枣树、柿子树,有单双杠、压板。那双杠是铁的,冬天,热手一摸能粘下一层皮。学校西南方向有个大窑坑(后来填平了)。 改扩建后的永安街小学 初小时我记得的名子有王振生、王同雷、康庆周、杜典瑞、尹春生、秦鸿耀、宋中文、王敏、王芳、王杏芳、王哲芳、吴要芝、王玲玉、冯荷花、……王敏住在永安街西头路北,她家好像是开酱菜铺的,王同雷住在永安街西头路南一个大杂院里,康庆周住在永安街小学侧边离窑坑不远的一个胡同里,王杏芳、王哲芳是堂姐妹,住在同智胡同。尹春生住在永安街东头路北,秦鸿耀住在永安街南侧花园街…… 1961年6月1日永安街小学同学重逢合影<br>左起:孙庚辰、宋中文、尹春生(克骞)、吴祥云、王振生<br><br> 2002年2月石家庄永安街小学同学47年后重聚<br>左起:吴祥云、吴贵良、梁来顺、秦鸿耀、王振生<br> 从永安街中间位置路南有个花园街,走进花园街不远就是素有北京的“天桥”、天津的“南市”之称的石家庄南花园。每当人们到南花园去都能感到那地方有一种诱人的魔力,使人留连忘返。 史料记载:石家庄商业兴起的初期,商业区集中在车站附近,地窄人稠,拥挤不堪,秩序混乱。为了车站安全,地方当局将生意人驱赶至木厂街(中山路)以南一带。当时,这一带是空旷之地,因有3亩花卉园而得名南花园。增记鞋店代销处经理李汉卿以60年租期,租赁了殷家湾殷家100多亩地,开辟为市场,向外出租,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街市应运而生。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花园街。<br> 因为离的近,我经常到那里的小人书摊看小人书(连环画),我印象深的还有“刘傻子的大变活人、高明堂的说书以及拉洋片的、照西洋镜的和韵味独特的唱河南坠子、大鼓书的。<br> 以下是我从网上搜集整理的资料,和我多次去南花园的印象契合:<br> 据载当年的南花园戏院林立,锣鼓长鸣,唱声四起。当时有新新、和平、海市、义友、同庆、新世界、中华、天泉、胜利、兴隆等戏院。<br> 除了戏院,就是说书、曲艺、杂耍的场子了。这里有两个书场,一个是南花园天泉茶社,观众边喝茶边看节目,这里不仅说书,还演其他曲艺节目。<br> 另一个书场是个小席棚,二三十个座位。于振海、高明堂二位老先生联合说的“评书”《三侠剑》,可以说是久演不衰,有的群众一听就是两、三个月,听不完决不罢休。其他评书艺人,如,高英顺说的《孙庞斗智》、孙树青说的《东汉演义》、张振池说的《施公案》均各具风格,有独到之处。丁二愣的古彩戏法儿,也深受群众欢迎,他的“巧连环”、“空中摘果”、“仙女散花”、“飞接钢球”等小玩艺儿,都很精彩。老戏法儿演员曹玉琢,是位德高望重的民间老艺人,他有一手绝招儿:“吞剑"!非常惊人,一尺多长的宝剑从口中插入,从嗓子眼儿下行,吓得观众目瞪口呆;更值得一提的是戏法儿行家陈进才,他艺名叫“大活宝”,他的“仙人摘豆”、“吞铁球”、“巧变金鱼”、“口喷彩带儿”等,都变得干净利索、精彩漂亮。他巧妙地吸收了马戏丑角和戏曲丑角的表演特点,在表演艺术上有突破、有出新;不用说变戏法儿,就是往场地上一站,面部表情和笑态就能赢得观众们的捧腹大笑。所以群众给他起了个绰号:“大活宝”。<br> 另外还有些小玩艺儿也惹人喜闻乐见。比如:拉洋片的、照西洋景的、幻术人头公鸡、玩双头蛇的、斗大变鸡的……拉洋片的形式,有立型的、有卧型的、也有一条龙长型的;有双人一边一个对着说唱的,也有一个人自己连唱带操作打击乐的,这边咚咚咚!那边呛呛呛!非常热闹。<br> 南花园这块小天地,除了各剧种的锣鼓声、唱腔声、门口卖票声以外,还有各种小饭摊儿的叫卖声、卖估衣的喊叫声。<br> <b> 永安街原来的样子<br></b><div> 现在没有找到上世纪50年代永安街原貌的照片,改革开放后的数年内,虽然增加了一些商业店铺,街后远处盖起了楼房,但街貌基本还是原来的样子。</div> 这个照片左侧平房后依稀可见公寓楼的影子,但从主街道看,这就是我小时印象中的永安街 从主街道看,这就是我小时印象中的永安街 虽然商业味渐浓,但从主街道看,格局变化并不大。 虽然商业味渐浓,但从主街道看,格局变化并不大。 <b> 永安街两侧的胡同和老房</b><div> 南花园一带的里巷更多保留了带有儒家思想印记的名称,如:同智胡同、礼让胡同、平德里、公德里、玉德里等等,又有流露“平安祥和”意识的同泰胡同、同华胡同、恒丰胡同等。<br> 那一份老石门的味道只有老石家庄人懂。<br></div> 这条充满市井人情的老街,散发着老石家庄人的味道。胡同看着他们长大,他们也见证着胡同的沧桑变化。 和玉德里街不同,居住在人民胡同、仁义胡同、新义胡同、同智胡同等胡同里的居民更多是外来者,本地人早已搬离,将房子低价出租给外地打工者,这里烟火气更胜,中午时分,不少居民会坐在胡同口,边吃饭边聊天,说着一些新鲜事。 王浩镜头下的永安街全景<div> 王浩的童年时光里,捉迷藏、纸飞机、三角、元宝、玻璃球、洋火枪、砸炮,以及那位步履蹒跚头发花白推着白色木车卖冰棍的老奶奶和那位骑着二八自行车的糖稀大叔,都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抹去的独家记忆。<br></div> 永安街作为桥西旧城区的主要干道,十几年前政府曾经想在这里有所作为,在其西端,面向火车站的出口处兴建一座硕大石牌坊,印象里大概是赵朴初先生题字“永安步行街”几个大字,高悬于牌坊顶部。只可惜事态发展并未象当初设想,虽然沿街建了近200米长的数座仿古建筑,最终没有发展为有历史、文化因质的传统商业街,而是为经营项目不加选择的各类小贩占据,加上疏于管理,脏乱差,貌似了自由市场,普通市民都躲之唯恐不及,有事没事都绕着走。这段路算瞎了,再向街的深处走,就别有一番景象了,居民们从容、悠然的经营着自己的生活,祥和而温暖。房屋、街道虽然斑驳破败了些,卫生也不如人意,用水也不方便,水龙头一般在院子里,有时还要几家共用,但这些不妨碍人们从祖辈就遗传下来的邻里间的融洽与义合,那种同进退的默契。不妨碍他们从容不迫、海纳百川的生活态度。 以前它是商业街,如今它被商业街包围。环顾永安街的四周,坐落着万象天成、万象城、河北省艺术中心、开行大厦、中信大厦等高楼大厦,破败不堪的民居和又窄又小的街道,淹没在了这些高楼大厦里。<br> <b>拆迁中的永安街</b> 城市改造进程中,这里的消失也在所难免,虽说也听说政府有打算要保留几处老房宅,作为这里的历史沧桑的象征,但毕竟是脱离开整体的部分存在,还是本真意义上的胡同,或历史吗?黑格尔说过“断手非手”,割断了联系的脉络,任何的“部分”都将失去生命力。<br> 制作这个美篇,作为离开五十五年的在外游子,算作是对故乡的一种追忆和怀念! 制作:吴祥云 2023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