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震将军一生为中国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战争年代他战功卓著,建国后,在军地重要领导岗位上也作出突出贡献,他一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许多动人的事绩。下面展示他在北大荒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1958年3月,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有12万军队官兵集体转业到北大荒,去开发北大荒、建设北大荒。</p><p class="ql-block">时任国务院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即亲自到牡丹江农垦局下属牡丹江军马场给转业官兵作动员报告。他号召官兵发扬我军艰苦奋斗优良作风,不怕苦,不怕累,用双手把肥沃的黑土地,变成北大粮仓。</p> <p class="ql-block">王震部长立有规矩:每次去军马场视察时,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带领机关干部去农场劳动,和农工一起扒地、开沟、锄草、提桶浇粪等。</p><p class="ql-block">上图是王部长和农工一起锄草,翻地。</p> <p class="ql-block">王震部长到基层工作时,很少坐办公室,经常深入到群众中作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p><p class="ql-block">上图是王部长与干部交谈情况。</p> <p class="ql-block">为了增长农业知识,王震部长虚心向群众学习。在牡丹江军马场视察时,专门拜农工张俊和为老师,向他学习。</p><p class="ql-block">上图是当年王震与張俊和师徒合影。</p> <p class="ql-block">王震将军一生保持了艰苦朴素、联系群众的好作风,不管走到那里,都成为群众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上图是王震将军闲暇时与群众聊天。</p> <p class="ql-block">王震部长还经常邀请国务院领导同志到牡丹江军马场指导工作。上图是王震部长(右3)和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右1)在农场调研。</p> <p class="ql-block">王震部长(图右3)和副总理邓子恢(图右4)看到农场建设发展很快,军马饲养得很壮实,都非常高兴。</p> <p class="ql-block">回顾牡丹江军马场发展历史,他是1947年在解放战争炮火中建成的第一个军马场,那时条件极差,环景恶劣,但在军马场官兵的努力下,为部队饲养、训练了大批军马,支援了前线部队作战。</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军马场不断发展,由饲养军马发展到开垦荒地。经历了一代代北大荒人的战天斗地,克服了冬天冰天雪地,夏天野狼威胁、蛇虫叮咬等各种困难,他们用双手逐步建成了北大荒美丽的家园,现在已建成现代化的农场。</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的经历,一代代北大荒人经历了风风雨雨,用青春征服了这片黑土地,写就了美丽富饶的北大荒,写就了永不磨灭的北大荒精神,这是北大荒人的功劳,也是王震将军等无数前辈辛勤工作的功劳。</p><p class="ql-block">越干年来,王震将军始终惦记着东北那片黑土地,惦记着牡丹江军马场,惦记着军马场转业的官兵和农工。199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将军,特意会见了当年为老师的张俊和同志,师徒相见,十分高兴。</p> <p class="ql-block">同时,王震副主席接见了牡丹江军马场干部和职工代表,鼓励全场干部职工继续发扬北大荒精神,把牡丹江军场办得更好。</p><p class="ql-block">王震副主席的左侧是张俊和老师。</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王震将军诞辰115周年,我们永远怀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p> <p class="ql-block">本文摄影作者王占文同志,1950年参军在空军第七航空学校任文艺助理员,1958年随同10万转业官兵到牡丹江军马场任宣传干事。他会照像,农场场长便指定他为前来参观视察的上级领导作摄影和新闻报导。因而,他拍摄了王震、邓子恢等领导同志的许多照片,当年有的刊用了,有的留存至今。最近,我有幸见到了这些珍贵历史照片,这些珍贵照片,再现当年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们工作中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一身作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尚品质,他们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占文同志后来调到牡丹江广播电台、电视台、牡丹江曰报社等单位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主任、台长等领导工作。工作中,他做了许多节目和专题报导,他没忘记对北大荒的宣传,曾多次受表扬。他多才多艺,他的文艺创作、摄影、书法等都有许多优秀作品,有的获大奖。现他已年俞九旬,但至今仍在整理资料,续写北大荒和空军老航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我去参加东北空军摇篮纪念馆开幕式时,我(右1)和空军老航校飞行教员宋新捷老人(右3)、王占文(中)相聚在牡丹江。</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