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哈达铺--长征途中的加油站

康桥

<p class="ql-block">  哈达铺,距离天险腊子口70公里,开车走国道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可是当年红军在突破天险腊子口,又行军两天后的1935年9月18日,红军的先头部队才到达哈达铺。</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根据地出发,突破重重堵截,历经千难万险,过雪山草地,连续几个月没吃过饱饭,两天前在腊子口又经历了一场恶仗,从根据地出发时的8.6万红军到这时仅剩下不足7000人,人困马乏已经到了极至!</p><p class="ql-block"> 据《彭德怀自述》记载:“就在红军往哈达铺走的行军途中,就在已闻到阵阵麦香的时候,有的同志无缘无故倒地死了”。</p><p class="ql-block"> 陈赓在回忆录中记述,一个小战士在行军途中死后,人们从他的干粮袋里只找到一块啃的满是牙印的牛骨头,饥饿和疲劳已经超出了他们生命的极限,长征路上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这时红军的着装单薄破旧,颜色五花八门,鞋子千奇百怪,有草鞋,也有布条编的,绳子捆的,就像一群叫花子。</p> <p class="ql-block">  上天再次眷顾了红军,哈达铺张开了温暖的怀抱,给了疲惫不堪的红军一次养精蓄锐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哈达铺的民众长期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非常欢迎红军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哈达铺盛产小麦、土豆、杂粮和中药材,自然条件好,农商贸发达,自古就是川甘交界的著名商贸重镇,久以富甲一方而闻名,这个时期仅各种商号就有800多家,这里有着极为丰富的物资储备。驻守在此的国民党兵闻听红军来袭,仓促逃跑,留下了2000多斤盐巴,几百担的大米白面。</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物价还很便宜,一头百十斤重的肥猪只要5块大洋,一只羊只需两块大洋,一担蔬菜几毛钱,一毛钱买10颗鸡蛋,红军给每个战士发了一块大洋,让大家改善伙食。</p> <p class="ql-block">  红军总政治部提出了“大家要食好”的口号,让大家在这个天堂般的地方好生休养,填饱肚子,补好身体。</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几天,各连队都在杀猪宰羊,饭香四溢,每个战士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一片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在此期间,大家终于久违地吃上了饱饭,甚至顿顿有肉吃,比过年吃的都好,所以,在那几天战士们见了面互相打招呼都互道“过年好!”</p><p class="ql-block"> 这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有的战士因为长期吃不饱肚子,一下子又吃进去太多的食物,有的战士被撑坏了,有的竟然生生被撑死,但是因为长征路上实在是太残酷太艰苦了,看到这种情况,战士们也只是笑着流泪,一路上大家已经见惯了身边战友的死亡,能吃饱肚子死,比起其他牺牲在路上的战友来说,要好多了。</p><p class="ql-block"> 见此,红军总政治部特别强调,饭菜管够,但一定不能撑着,吃的太饱一定要不停地走路,直到食物消化了才行,各连队在吃饭时要监督检查。</p> <p class="ql-block">  初到哈达铺的红军大多数为南方人,许多炊事员都不知道面食怎么做,他们和了面团放到锅里煮,没见到预料中的汤圆,只见一锅面糊糊,正当战士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哈达铺的乡亲们来了,她们热情地教红军战士拿起擀面杖,教会他擀面条、烙大饼、蒸馒头做锅盔、烤烧饼,这才有了“雪山草地刚苦完,哈达铺锅盔香又甜”的由衷感叹!</p> <p class="ql-block">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资料记载,哈达铺在1935年9月支援红一方面军物资统计为:食盐2万斤,粮食12万斤,食用油5千斤,骡马1千匹,中药1500剂,猪羊鸡750头(只),红军队伍在哈达铺得到了充分补给。</p> <p class="ql-block">  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坐落在由382家店铺组成的一条约1200米的街道上,两侧以明清风格的平房为主,正面大都是陈旧的木板,门店后面是存放物品和居住的院子。</p><p class="ql-block"> 这条街是红军长征途中走过的最长、保留当年原貌最完整的一条街,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p> <p class="ql-block">红军街头的两组雕塑赫然入目:</p><p class="ql-block">哈达铺--落脚陕甘的决策地</p> <p class="ql-block">哈达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p> <p class="ql-block">  长长的红军街,错落有致的古老民居,纵横交错的小巷,一切还都保留着当年的原貌,而走在街头的不在是衣衫褴褛而精神抖擞的红军战士…</p> <p class="ql-block">  哈达铺“邮政代办所”在距毛泽东住处“义和昌”药铺约10米的斜对面,仅有两间临街铺面。</p> <p class="ql-block">  88年前为中国工农红军提供重大决策信息的邮政代办所,这里仍保留着当年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自从红军离开中央苏区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找新的落脚点。在长征途中一共开过八次会议,确定了八个地方,但是面临严峻的形势都无法实现。在到达哈达铺之前的俄界会议,是摆脱了张国焘的干扰,提出了北上抗日的目标,但主要任务是突出重围,不被蒋介石消灭,但北上到啥地方还一直没有明确的目的地。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根据在这里发现的国民党报纸提供的信息,决定到陕北建立根据地,这红军在长征路上一个重大决策,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转折。</p> <p class="ql-block">  这应该称的上是中国最牛的邮局吧!</p> <p class="ql-block">  “义和昌”药铺地处上街,该药铺由三间北房和十一间南房的临街铺面组成,均为平瓦房。北房是原建筑,中间正厅是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室,左间是毛泽东、右间是张闻天住室。</p> <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22日上午党中央在这里(毛泽东和张闻天的住处)召开了中央领导人会议。</p><p class="ql-block"> 当日下午在关帝庙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同志作了《关于形势和红军改编问题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在报告中说:“同志们,一年来我们走了两万里路,打破了敌人无数次的追、堵、围剿,尽管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蒋介石做梦都想消灭我们,但是我们过来了,现在我们坐在哈达铺的关帝庙里安安逸逸地开会,这本身就是个很大的胜利!…感谢国民党的报纸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比较详细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根据地,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p><p class="ql-block"> 他最后说道:“同志们,胜利的前进吧,到陕北只有七百里了,那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抗日的前线阵地!”</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的报告既分析了形势,又指明了方向,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将士,统一了全党思想。</p><p class="ql-block"> 会后,中央将红一方面军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陕甘支队,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红军离开根据地,长征一年多,现在终于能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  中央红军在哈达铺休整七天后,踏上了北上抗日的道路,随即电召二、四方面军“请你们立即继续北进,大举消灭敌人,争取千百万群众,创建陕甘宁苏区,实现中央战略方针”</p><p class="ql-block"> 你们来哈达铺吧,这里有好吃的!</p> <p class="ql-block">  1936年8月至11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通过腊子口先后到达哈达铺 ,根据中央指示,红二方面军成立了总指挥部,发动了“成徽两康战役”,红二方面军分左、中、右三路向陇南、天水的广大地区实施了战役计划。</p><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在哈达铺地区发动指挥了“岷洮西战役”,即现在的舟曲岷县临潭的广大地区。哈达铺的民众又一次的拥抱了红军,在战役期间哈达铺的民众极积支前,提供人力物力,再次为红军补充了大量的粮草,为红军取得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  红 二、四方面军历时三个月的战役,消灭了蒋介石在甘南地区的有生力量,摧毁了国民党在当地的反动统治,根据中央关于建立陕甘川根据地的指示,红军每占领一地即建立苏维埃政权,全区共建立了148个县、乡、村苏维埃政权,开创了陇南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这是三个方面军离开江西、湖北、四川的根据地之后,唯一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区,红军在陇南的三个月,共有5000多名陇南儿女参加了红军队伍,这也是红军长征以来参军人数最多的地区。为了巩固红色根据地,红军在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同时在县、乡两级都组建了地方游击队。</p> <p class="ql-block">  红军撤离以后,大多数游击队员在保卫根据地的战斗中牺牲了。为了坚持斗争,游击队成立地下党组织,继续领导陇南人民走红军指引的道路。从1938年至1949年解放前夕,陇南地区地下党组织发展到了4800多名,占甘肃地下党人数的三分之一,他们积极的工作加速了陇南地区的解放进程。</p> <p class="ql-block">  长征街头上还有很卖当地土特产品的小店,红军帽、红军糕点、锅盔、烧饼,凉粉,中药材、野蜂蜜、岷县野草莓酱等等。</p> <p class="ql-block">  每天上演实景剧的红军大院。</p> <p class="ql-block">大院里的餐厅还经营当地的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  漫步红军街,走入大街小巷 ,泥砖瓦房木板墙,土炕木桌四合院,就像哈达铺民众一样质朴亲切,恍惚中好似看到当年红军战士,在这面木板墙上写标语,又看到了红军医生为民众治病疗伤,一幅军民雨水情深的感人画卷。</p><p class="ql-block"> 当年哈达铺的民众为什么拥护红军?为什么在红军最困难的时候会倾其所有大力支持?是哈达铺民众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绝望,而他们在红军那里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认定了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是能推翻旧中国,建立新社会的力量!毛泽东同志一在淳淳告诫共产党人“共产党人是种子,人民是土地”,“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p><p class="ql-block"> 走进历史的过程,就是回望来路的过程,就是顿悟初心,凝聚动力的过程,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  “ 山河无言,英雄不朽”</p><p class="ql-block">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信念的力量,是最深沉恒久的伟大力量,长征不仅是一场战略大转移,更是一场理想信念的远征。永远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永远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深情,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秉持这种精神和信念,历经磨难的共产党人、红军将士没有被艰难险阻吓倒,而是迈着坚定的步伐,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更大的胜利,最终奠定了主导华夏大地发言权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  红军街的最西头,就是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东门的两组雕塑</p><p class="ql-block">统帅毛泽东和四位中央红军的元勋,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p> <p class="ql-block">  勇往直前的红军将士</p> <p class="ql-block">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馆名是由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p> <p class="ql-block">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碑在广场的一侧,主体由红一、二、四方面军的三面军旗组成,下书三个毛体白字“到陕北去!”</p> <p class="ql-block">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筹建于1978年,建成开馆于1981年。每周一闭馆,节假日不休息,每日开馆时间是: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馆内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八个单元,依次介绍了红一、二、四方面军,在哈达铺的革命足迹。</p><p class="ql-block"> 展馆运用光、电、声等多媒体陈展手法,以近千件文字版面和实物资料再现红军长征路上的艰苦卓绝;展现了红军突破腊子口防线,进驻哈达铺后开展的革命活动;展现党中央毛主席在哈达铺作出“到陕北去”的重大决策的史实和经过,突出了哈达铺是红军长征路上“加油站”这一鲜明主题。</p><p class="ql-block"> 通过观展,再次感受到了一代共产党人抗日救亡的历史胸襟,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亮剑精神和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憧憬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通过观展,重温红军的苦难和辉煌,是对历史的铭记,是对中国革命的回望,也是对革命先烈的崇高致敬;聆听这些历史深处的声音,来自精神高原的呼唤,追寻意志、信念、理想所蕴藏的磅礴伟力!</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发行的布币。</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纪念馆中,感受到每幅画每张图片,都展示出红军将士坚韧不拔身躯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形神兼备的雕塑镌刻出开国元勋们的伟岸和智慧,感受到了他们磅礴恢宏的力量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敬仰之情,由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哈达铺,这个让所有长征来到过这里红军将士都念念不忘的地方,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三军过后尽开颜”所指地方,这个小镇,是当年红军战士走出死亡阴影后最幸福的时光和回忆,也是值得我们今天好好品味,认真反思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里住了两天,发现这里即没有藏族同胞居住,更没有卖哈达的店铺,可为啥又叫“哈达铺”呢?</p><p class="ql-block"> 哈达铺,很久以来就是茶马古道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枢纽和旱码头。元朝以后,哈达,成了西番藏民十分重要的礼仪用品,也是需求量很大的特殊商品,千百年来通过哈达铺 这个旱码头将西藏的马匹、藏药、皮革等商品贩运到四川成都,又将成都及巴蜀的茶叶、丝绸、盐巴等商品贩运到西藏,哈达铺以当归、黄芪为主的多种大宗中药材进藏或入川,使得这条川陇茶马古道形成了持久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了西藏、陇南、成都平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汉藏文化、秦陇文化、巴蜀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和传承发展,即形成了陇南文化与周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同一性和包融性,又形成了陇南文化的多元性和鲜明的地域特色,由此看来,历史上这里主营哈达的店铺一定不少,哈达铺,也就成了这里特殊的标签。</p> <p class="ql-block">  现在哈达铺是全国知名的中药材集散地,这里出产的当归、党参、大黄、黄芪在中药材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当地大多数人从事种植加工这几种药材,种植加工药材已经成为哈达铺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抓手。</p> <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来自四乡八邻的药农来这个药材早市交易,有成品有药苗,主要还是当归、党参、大黄和黄芪,药农按品种进入指定交易区。</p> <p class="ql-block">  哈达铺的美食即有民族特色又兼地域风味,即有锅盔、凉粉、酸汤面,还有回族特色“十三花”,烤羊腿等,即美味又实惠。</p><p class="ql-block"> 简单实惠具有地域特色的一桌饭,美味而可口。</p> <p class="ql-block">  哈达铺锅盔</p> <p class="ql-block">  凉粉店的调味料</p> <p class="ql-block">  哈达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地处国道212线上,自驾走兰海高速哈达铺就有出口。哈达铺南距宕昌县城35公里,北距岷县县城35公里,西距离腊子口70公里,距离官鹅沟景区36公里,兰渝铁路穿境而过,从兰州乘坐高铁不到2小时到达哈达铺火车站 。</p><p class="ql-block"> 哈达铺是富庶之地,交通便利,食宿经济实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一站:三军大会师之地--会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