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癸卯年四月十八日,金华市、洋埠镇、一乐堂行政村、坝头自然村举行挹清堂重建、圆谱、《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癸卯增刊编辑完稿颁发,祭祖庆典盛会。早上五点,全体“村两委”与工作人员就开始布置会场及准备工作。 </p> <p class="ql-block"> 参会人员,市、区各界老领导:钱世茂、邱建中、杜安才、邱开祥、伊福泉、丰建林等。洋埠镇镇长王卓飚,李丹等主要负责人,《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增刊编撰委员会全体编委,青阳胡氏各居住村代表,洋埠镇各村主要负责人,及坝头村全体宗亲,参会人员达六百余人,中午宴会坐满53桌。现场红灯高挂,族旗飘扬,喜乐齐奏、腰鼓铿锵,胡氏一家在一起格外亲切,相互握手问候,一起合影留念,举杯共饮,欢庆一堂,共庆盛典,感到无比的自豪与幸福。</p> <p class="ql-block"> 在仪式举行前二小时,胡氏后裔们就先后来到会场。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大爷、奶奶、长辈们,有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宗亲,已在外定居半个多世纪的宗亲;有在外经商办企业的老板,也有已出嫁几十年的坝头村女儿,他们举家回村寻根问祖,喜气洋洋,人声鼎沸,欢笑握手,亲切问候,也有寻根拜祖认祖归宗的宗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团聚共庆胡氏盛典,爱族敬宗。</p> <p class="ql-block"> 大会第一项由胡永余与胡崇德进行重建落成的挹清堂揭匾仪式。</p> <p class="ql-block"> 第二项进行传《谱》仪式,寓意代代相传。先点香祭拜,七世孙从大门口开始往厅内两边排队,按辈份大小排列传谱,门口第一个胡建康、康字辈78岁,最后一个是胡梓屹、英字辈8岁,两排队伍一直排到始祖供桌。由胡崇德捧《家谱》交给门口第一个胡建康,然后每人相互传递到始祖供桌摆放。</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十五世孙,康字辈胡建康为《家谱》准备开光,首先由二位陪祭人胡崇德与胡海兴为胡建康端水,净脸、净手。然后由胡建康为《家谱》揭开红布开光。</p><p class="ql-block">胡建康、胡崇德、胡海兴三位祭拜。</p><p class="ql-block">上香:主祭向列祖列宗上香祭拜(拜天、拜地、拜祖宗、),</p><p class="ql-block">敬酒:执事端杯、斟酒、站礼桌旁倒酒呈上、三位祭祀者跪着接酒,拜过之后传酒至供桌,退后复位。</p> <p class="ql-block">由七世孙祭拜:敦字辈德龙,厚字辈寿元,崇字辈祟吉,元字辈德明,泰字辈俊杰等等。</p><p class="ql-block">再敬祖宗酒,一敬酒,拜、兴、平身、复位;</p><p class="ql-block">再敬酒,拜、兴、平身、复位;</p><p class="ql-block">三敬酒,拜、兴、平身、复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第十五世贤孙建康咏读祭文(先点香,再咏读祭文,祭文咏读后把银锭与祭文一起烧进炉中),</p><p class="ql-block">全体起立: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p> <p class="ql-block"> 大会第三项由坝头村第十七世贤孙,本届宗亲理事会会长胡永余致辞。</p> <p class="ql-block">洋埠镇镇长王卓飚致辞</p> <p class="ql-block">原婺城区人大副主任,九峰乡贤会会长邱开祥致辞</p> <p class="ql-block">一乐堂行政村党支部书记胡长浩致辞</p> <p class="ql-block">《村志》主编胡寿元宣读青阳胡氏家规、家训,并致辞。</p> <p class="ql-block"> 各位代表讲话后,进行隆重庄严的祭祖活动,全村各户端着鸡、肉、馒头、香蚀等祭品先后进场祭祖。他们跪拜在祖先的遗像前,祈祷祖先保佑家庭平安,家人成才,家里发财,事业发达。在隆隆的鞭炮声中发《家谱》,每发一套《家谱》点亮一盏灯笼给持谱者迎回家中。</p> <p class="ql-block"> 胡氏后裔、村民、各位来宾看到面前这座庄严、肃穆、宏伟壮观的崭新大厅,个个心里都无比的兴奋。</p> <p class="ql-block"> 全体胡氏后裔,村民真正做到了铭记先人功德,尊祖爱族,重修大厅,胡氏后裔,人人有责,精诚团结,爱心奉献的高尚精神。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为我们今天的胡氏家族而骄傲。</p> <p class="ql-block"> 据《家谱》记载:“青阳胡氏家族五世祖昌一公长子:亨一公、名继亨,天顺甲申年(公元1464年),创居坝头。天顺癸未年(公元1463年),次子,亨二公、名继哲、创居坝头,亨十九公,名继弥创居后新屋”。至今已有560年(即公元1463——2023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坝头村截至公元2020年年底止,全村共有83户,267人。有胡姓、宋姓和陶姓三个姓氏家族,其中胡氏家族有67户,占全村总户数80.72%,有222人,占全村总人口83.15%,宋氏家族有13户,占全村总户数15.66%,有38人,占全村总人口14.23%,陶氏家族有3户,占全村总户数3.61%,有7人,占全村总人口2.62%。新中国成立后,大学生92名,其中研究生6名,本科生38名,浙江大学毕业7名。尽忠报国参军人员19名。</p> <p class="ql-block"> 坝头村挹清堂建于明朝弘治(公元1488—1501年间),至今约530余年,是亨一公、亨二公、亨十九公坝头胡氏始祖祭拜圣址,占地约500平方米,前宽后窄差30公分,似畚斗型。三进二天井,坐北朝南,前后二层设楼房,前层中设戏台,后、中层间设屏墙,沙石糯米地,夏凉冬暖,非常宏伟,属砖木结构,是罗、洋埠稀见的厅堂,中层八根中柱,每根都是成年人单人难抱。是典型的古建筑。于公元1976年11月一天深夜火灾烧毁。</p> <p class="ql-block"> 公元2013年由坝头村亨一公后裔敦字辈胡志元提议,胡永庆与其弟胡永余(企业家)倡议重建挹清堂,得到坝头“村两委”的支持与积极配合,经商议决定在挹清堂原址重建祖业挹清堂。于2013年在原挹清堂的地基上奠基动工,由厚字辈胡永庆,坝头村中国共产党支部书记厚字辈胡永真与村村长宋土生为首的坝头村二委负责组织施工,2016年重月立栋,历时六年,于2018年胜利竣工。经过六年多时间的努力重建坝头村挹清堂,是一座民间罕见宏伟的厅堂。</p> <p class="ql-block"> 重建挹清堂其规模按老墙脚不变,面积大小一样、但形式有所改变、材质比过去更好、原来的厅柱是用杂木(中柱)、现在是红木更粗更坚实、边柱原来用的是杉木但比现在要细,原有后层有木板楼现在没有,原有中后层之间有屏风现在没有,原来一层(南边大门后)有戏台、有楼房现在没有,厅堂内二个天井大小一样,原来地面用小石子加糯米浆注成,现在用青石板铺成更漂亮,原来大门边门用杉木板做成,现在用红木及其他等等不同之处。</p> <p class="ql-block"> 挹清堂前后三进两天井,砖雕门楼为四柱五楼牌坊式,门额阳刻“南山毓秀”,山墙为五花马头墙,每进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梁,次间穿斗式,五柱落地。前后天井两侧各用厢廊两间,进深三檩。</p> <p class="ql-block"> 新造的挹清堂中柱直径是根据风俗习惯要求:厅堂中柱直径不大于鲁班尺二尺(一尺等于26.66厘米),祠堂规格要求大于二尺。所以挹清堂中柱的直径按最大要求53厘米施工。中层的两根红木横梁,直径60厘米,每根购价13500元。雕梁画栋,造势庄严宏伟,前天井相对的两根骑门梁,雕着勤耕细作图和百寿图,前天井与后天井沿的各六根红木柱子上每根镶着牛腿,雕刻精湛,栩栩如生,雕刻着福、禄、寿、喜、狮子抢球,关云长出战等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 总之重建的挹清堂比原来更雄伟、更美观、工艺更精细,是我们青阳胡氏家族三十三个村最好的厅堂,甚至在原汤溪县范围内没有第二,其工程之大之好坝头第一。坝头村古厅堂的重建是坝头村人民之幸,是我们青阳胡氏家族之幸,其功德千秋,万代颂扬。</p> <p class="ql-block"> 挹清堂落成,全靠青阳胡氏后裔厚字辈七十一公永余老板慷慨解囊出巨资,胡永余资助人民币二百八十五多万元人民币(按时价可购大米一万七千余担),部分村民的赞助四十多万元人币,胡永余资助是重建挹清堂的大功臣。</p> <p class="ql-block"> 青阳胡氏后裔胡永余、胡永庆、胡志洪、胡金宝、胡贡堂、胡载友、胡嘉智、胡阿荣等八人,于2018年8月7日成立了青阳胡氏编撰委员会,经历了四年零八个月的日日夜夜,终于将一部完整的《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癸卯增刊呈现在宗亲面前。它记载了公元1765年至公元2023年,258年内的胡氏人文地理的历史,青阳胡氏的发展,补充了《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中公元1874年到公元2023年的148年的内容,《文献录》共826页,约56余万字。</p><p class="ql-block"> 为了搜集资料,走遍了江南大地,安徽合肥市、黄山市、江西婺源市等,胡氏密集地采访收集,跑过了金华市文化局,杭州市文化局,最后在华东局文化部的上海图书馆找到青阳胡氏原始资料。在塔石乡,东店村胡厚泉家找到了《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古籍,在合肥找到了流失在外的8册《文献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续修《家谱》</span></p><p class="ql-block"> 在村二委的重视和领导下,由贤士胡永余牵头,并为续修家谱承担全资,值得称赞。积极开展家谱的纂修工作。组建了坝头家谱编撰委员会:顾问胡永余,决策胡永庆,村志主编胡寿元、家谱主修胡樟庭。裔孙厚字辈永庆献出了在文革时当作四旧废纸,由他冒着风险尽心保存下来的一九四七年续修的本村长房家谱。同样由裔孙崇字辈土财之子元善也主动献出了本村一九四七年续修的本村四房与小房的家谱,这样为家谱的续修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从二○一八年十一月开始纂修,至二○二○年十月胜利圆谱,历时二年。</p> <p class="ql-block"> 续谱是为了尊祖啟后,传承爱国、爱族、爱家乡的传统美德。其志可佳,其心可鉴,千古流芳。仍希国强,宗兴,宗枝绵绵,青阳胡氏万世其昌。希望寄托后人,光荣属于子孙。</p> <p class="ql-block"> 十一点正,全体胡氏后裔及全体村民与来宾聚集在挹清堂宴会厅,整整坐满53桌,欢聚一堂,大家频频举杯,共祝国家盛世太平,庆贺坝头村续谱,挹清堂重建,《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增刊完稿的大喜事。同时可以告慰我们的祖先,我们这一代人终于把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厅堂重修落成,《家谱》圆谱,《文献录》增刊编辑完成。有一位长辈讲:我活了八十多岁,我们村这么隆重、这么多人参加的盛会还是第一次。</p><p class="ql-block">庆典活动在震耳的鞭炮声中落幕。</p> <p class="ql-block"> 一乐堂村是青阳胡氏发源地,一村二进士,是原汤溪县的文化中心,1942的战火纷飞的抗日年代创办汤溪中学,创办维二中学、是汤溪县第一所高中,金华地区办干部培训学校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青阳胡氏是安定胡氏后裔,在原汤溪县范围,汤溪县成立共544年,在这544年间共有12位进士,其中青阳胡氏有7位,在《汤溪县志》人物记载中青阳人物特别耀眼,</p> <p class="ql-block"> 《青阳胡氏家谱》记载:胡尧辅,元时由兰溪河西迁居石埠头,生五子,次子钰“维二”入赘枫林(今上境)刘氏家,其子亷一公即青阳胡氏始祖亷一公---胡麒,就看中这块风水宝地,于洪武十年(1377),奉母刘氏与三子一侄,从枫林(上境)迁居青阳(今一乐堂)。胡氏子孙恪守“家规”、“家训”,耕读传家,艰苦创业,家族很快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子孙后代繁衍,遍居青阳洲并散居各地。</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青阳洲农业十分发达,青阳胡氏后裔,把重视农业作为胡氏家族成家立业、治家处世之本。胡氏后裔经营农业致富后,建造了集雅堂、一乐堂、积善堂、轩松、文昌阁等私塾,为子孙提供了宽敞优良的学习场所,并从祠堂八百余亩祀田收入中捐出很大部分,用作胡氏子弟读书的教育经费,这些经费也为子孙后代读书、求取功名提供了物质基础。</p> <p class="ql-block"> 青阳胡氏功名显赫,据《汤溪县志》记载,明清时代,汤溪出了十二位进士,其中有七位属青阳胡氏人。根据《康熙金华府志》的记载,汤溪境内共有十五座科举功名牌坊,其中有十一座为青阳胡氏而立。青阳胡氏还有“四部世家”之称,即:刑部主事胡文善、吏部主事胡森、工部主事胡超、胡斐,刑部主事胡公廉,礼部儒士:胡光家、胡以熙、胡敦德、胡世调。史称“人物挺生,簪缨蔚起,独冠一邑”。</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中叶,青阳胡在科举考试上取得的功名有:进士七人:胡文善、胡超、胡斐、胡佩、胡森、胡公亷,胡邦盛。举人九人:胡怀、胡琰、胡节、胡孟修、胡翱、胡绶、胡东、胡子方、胡擢标。贡监九十人,例贡三十七人,任各地知县(州)十四人,县丞五人,州判、府通判、知府及中央官署官员等八人,礼部儒士四人,由贡生出任国子监学正、各地府县教授、教谕、训导、学正及八旗教习等共八十六人,其文教之盛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而这些青阳胡氏科举人物,他们大多学有所长,有的精通政事,有的熟谙礼仪,有的懂工程建设,有的则是法律方面的专门人才,在走向仕途之后发挥了他们独特的作用。与其说这是青阳胡的科举盛事,不如说是青阳胡的教育与人才培养丰碑。所以史籍上有“汤溪县巨族青阳胡氏”,故有“一胡二戴三刘四范五丰六祝”之称,也有“青阳地一胡二洪三郑”等描述,为古婺的历史文化谱写了浓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据《汤溪县志》载:“潜溪宋学士表其门曰:集雅。不数传而族滋大,如九峰(胡森)、简斋(胡公亷),后先辉映。人以为厚积之验”,铭七公建造了厅堂后,并以“集雅堂”命名堂名。一乐堂村曾经建过一乐堂、积善堂、松轩等,一乐堂村迄今只留存集雅堂,胡氏家庙(胡氏大宗祠)与崇报祠后层。其它都先后倒塌损毁,有的只留下废墟遗址与残缺的建筑青石。至今,胡氏家族尚有古建筑:湖前尚睦堂、尚睦墓,进士坊,黄稍光远堂、坝头挹清堂、关帝庙,东田重德堂、让宅世辰堂、大公殿,马站基教中堂、西上陈庆善堂等。而东田村还曾建有绿野堂、翠微堂、忠裕堂等等厅堂都已倒塌损毁。</p> <p class="ql-block"> 当前,青阳洲的新农村建设也在不断深入开展。各村纷纷修缮了古民居、古厅堂,对遗存的牌坊、古桥、古墓等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建筑和设施,进行抢救性的保护。政府将按规划对琳湖进行改造,以“寻古访今,漫步琳湖”为主题,配套建设各类宣传文化设施,诸如村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风俗传统、乡规民约等。将在淋湖上建造栈道、亭子,在青龙湖种植荷花。</p><p class="ql-block"> 正在修缮集雅堂门厅倒塌部分,把集雅堂建成青阳胡氏始祖、进士及名人纪念馆,弘扬先祖文化,建成“勤廉教育基地”,以先祖的功德为楷模,激励后代努力奋斗创业。</p> <p class="ql-block">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青阳洲百姓将不断努力,古老的青阳洲面貌将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现代、文明、富足而又有古老和富含着文化底蕴的青阳洲,一定会凸显出特色地域文化,一定会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