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过五十岁后,老爱想原来的些事,想起原来的事,小时候的又最多最有趣,小时候的事,自然是老师同学最多了,在老师中,延川城关小学杜佩莲,也是让学生常常想起的一个好老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杜老师在延河大桥留影</p> <p class="ql-block"> 我小学一至四年级是在本村上的,七十年代初条件艰苦,村里学校只有一名老师二孔窑洞,一孔窑洞当教室,一孔窑洞老师住,共二十来个学生,采取复式教学,那四年学到了什么知识,学校里的事,现在连一点都记不得,记住的事大都是滚铁环、打瓦、顶拐拐、藏猫猫等玩的项目。五年级后学区划在城关小学,就到城里上学。城关小学在县城堂坡的顶端,校园分上下两个院子,底院窑洞为主,有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灶房、五年级三个教室;上院简易瓦房多,大部分是教室,西头也有几间教师办公室,记得是76年春季开学到城关小学(因为76年9月毛主席逝世,五年级好多同学都到影剧院礼堂给老人家守过孝,追悼会上张东阳代表同学发言,泣不成声,大家也都跟着流过泪)。到城关小学报名那天,也正是五年级分班时候,当老师念五一班学生的名字时,分到该班的都很高兴,一会我也站到五一班的队伍,从同学之间谈话了解到,五一班班主任叫杜佩莲,人厉害,班带的好。分班后杜老师就带我们进教室,教室是底院东头三孔大窑洞,从西向东依次为五一、五二、五三班,进了教室,先是安排座位,后简单开了个会,杜老师首先作了自我介绍,只记住她说自己性格急,说话快,上面口音重(绥德米脂方言)讲课听不懂了多问,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是本校一个年级或一个班进来的,原来就熟悉,只有少数几个是新生,杜老师简单问了一下几个新来同学情况,就散会了。孩子们熟识快是天生的,不到一个礼拜,班里同学名字我就全记住了,一个多月后,几个新生也很快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不管是农村孩子,还是城里孩子,没有谁嫌弃谁,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努力学习,共同进步是大家的目标。我学习劲头也高了,埋头苦学,不耻下问,数学成绩提高最快,半年考试名列班级第二,年终考试冲入年级前三名。后来总结自己数学成绩提高快的原因,主要是班主任兼带数学课杜老师的教学方法好,印象最深是她喜欢在课堂上提问题,好多同学对学过的知识丝毫不敢马虎,就怕老师提问时答不上来,所以每次上新课,同学们总是要把原来讲的内容学懂弄通,一旦遇到难题,先请教班长(申安生),班长数学学的最好,有时候他也不会,几个人就去问老师,杜老师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给我们解答,直到会了为止。杜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让五一班数学考试在中期、期末两次都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的延川县城</p> <p class="ql-block">杜老师和大儿子东东合影(七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老师和同学们在校园做游戏(七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 升到初中后,我被分到六三班,初中两年我们班先后换了三个班主任,开始是段兰香老师,中途又换成杜老师,最后是朱云新老师。杜老师带班期间,学校要与城关公社民兵举行一次“半自动步枪一百米精准射击”友谊比赛,学校领导对这次比赛十分重视,考虑再三,最后才把这个任务交给杜老师,同学们也都是第一次接触枪支,开始兴趣很高,但日复一日,擦枪、分解枪支部件、爬在地上瞄准训练,风吹日晒,有了厌烦情绪,杜老师进行了多次动员,后来从二十多名训练同学里选拔了十二名正式队员,每次训练她都陪着,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训练,比赛赢得了第一,学校领导给颁了奖,同学们激动兴奋了好长时间,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七年参加射击比赛的同学留影(中排左是杜老师,右为射击教练)</p> <p class="ql-block"> 初中快要毕业,同学们忙的准备迎接考试,上一级升高中都是推荐上,基本都能上,从我们开始改为考试,而且升学比例大大减少。忽然有一天,听说杜老师调走了,学校派朱云新老师来当班主任,朱老师又把我们带到初中毕业。</p> <p class="ql-block">二00九年朱老师(左三)来延安与同学留影</p> <p class="ql-block"> 从一九七八年离开城关小学到现在快四十五个年头,四十五年来城关小学学习生活期间许多往事常常想起,有时候和同学聚会聊天提起,有时候自己一个人想,想同学想老师。朱老师二00九年从山西回到延川、延安,见了我们格外的亲,大家也把朱老师当作亲人,走走路路都搀扶着她,请老师吃饭,陪老师参观,总是有说不完的话,离开时我们几个同学护送到延安北高速路口难舍难分。杜老师我们听说调回绥德,但调到那个单位,问了好多人都不知道,一次次打问,一次次失望,有一天和樊军民同学聊天又说到杜老师,他听人说七七级有同学看过杜老师,他试试打问一下,不几天军民就找到了杜老师女儿电话,他让我先联系一下,我们很快就通了话,才知道杜老师当年是调回米脂而不是绥德,今年七十六岁,在米脂生活,身体还好。</p> <p class="ql-block"> 去米脂,去看望杜老师就是迫不及待的事,几个同学多次商量,军民说“六一”儿童节有活动,他要陪孙子,等过了再去。六月四日便和军民、张胜利、刘志强前往米脂。</p><p class="ql-block"> 杜老师家住米脂城内,在“李自成行宫旧址”跟前,下了车刚走几步,军民说你们看,那不是杜老师,抬头看去,一个上身穿黑白格衫的老人站在那里,我们快步迎了上去,紧紧握住老师的手,杜老师激动的说“离开延川四十五年了,没想到你们今天能来,我非常非常高兴,我也想你们”,军明说杜老师你能记得我不?我就是南关那年卷炮发生爆炸,把我母亲炸伤那家孩子,杜老师说知道,那年发生爆炸的事大家都知道;三章说我们家住在堂坡口北面,我叫刘志强,还有一个叫刘志刚都是你的学生,杜老师笑着说你们弟兄俩个太像了,我始终没有把你们搞清楚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说的几个同学都笑了。扶着杜老师上到二层平房,家里干净整洁,茶几摆放了西瓜小瓜等水果,杜老师拿起小瓜一人一个,非让吃不可,瓜还没有吃完,她又拿出一个老相册,军民指着相册里一张照片,这就是我们记忆里的杜老师,学生老师你一言他一语,说过去忆当年,不亦乐乎,杜老师女儿李晓艳、女婿张斌在旁边站着,张斌拿手机不停照相,杜老师说好好照,我要洗出来保存。晓艳说:“我妈妈多长时间没有见过像今天这么高兴,谢谢你们!中午我们两个请你们吃饭”。</p> <p class="ql-block">在杜老师家里翻看相片</p> <p class="ql-block">与老师合影,左右两边是杜老师女儿女婿</p> <p class="ql-block"> 吃饭时杜老师给我们介绍,她生于米脂杜家,中国近代名人杜斌丞、杜聿明是她本家,家里就她一个孩子,曾用名杜存官,上初中后改名杜佩莲。母亲怀她时,大家都认为是个男孩,没有出生父亲就起名叫杜存官,生下来是个女孩 ,父亲还按男孩子培养,所以她也有男人的性格。1967年就读于延安师范,1969年和常老师(米脂望族常姓人家,毕业于延安大学)一起分配回延川工作并结为夫妻,一个在延川中学教学,一个在城关小学教学,夫妻恩爱,一年后儿子东东出生,两年后丈夫患病不幸早逝,她含辛茹苦带东东生活了几年,后经人介绍改嫁米脂一个李姓人家,生一儿一女,七八年底,为了解决两地分居,调回米脂县供销社工作,九十年代,供销社改制,又调回米脂教育系统教学至退休,坚持打陈式太极拳十余年,前两年老伴去世,现在一个人生活,心态好身体好,说到这里她站起离开饭桌,现场又给我们示范陈式太极拳的站蹲功夫,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大家拍手称赞。</p><p class="ql-block"> 告别老师在返回的路上,三章同学说今天看见杜老师,他激动的眼泪都流出来了,军民同学说我们今天这趟就叫圆梦之旅,圆了我们多年想见杜老师的梦。</p> <p class="ql-block">杜老师全家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