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坪农场子女学校“预防电信诈骗”致家长一封信

拉丁之梦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朋友、亲爱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你们好!当前,互联网经济和电信产业迅猛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电信网络诈骗也迅猛上升,目前已成为发案率第一的刑事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请您认真阅读此信并将此信转告您的家人以及亲友,提升识诈防骗能力,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发生。</p><p class="ql-block">一、常见作案形式和手段</p><p class="ql-block"> 1.冒充好友诈骗:通过QQ或者微信以各种紧急的理由向你借钱,提供假的银行转账截图引诱受害人转账。</p><p class="ql-block"> 2.红包返利诈骗:在社交平台发布类似“转账888返1888”的信息,待转账后引诱其加大转账或直接拉黑。</p><p class="ql-block"> 3.网络购物诈骗:在网络平台发布低价商品信息引诱受害人购买,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线下直接交易,待收到货款后将受害人拉黑。</p><p class="ql-block"> 4.冒充老师收费诈骗:在学校班级家长微信群或者QQ群里,冒充班主任头像、昵称,以缴纳学杂费、学习资料费等为由发送收款二维码实施诈骗。</p><p class="ql-block"> 5.冒充子女缴纳培训费诈骗:在QQ或者微信上冒充受害人子女QQ,以报培训班急需缴费为由,诱使受害人往所谓的学校银行账户转账。</p><p class="ql-block"> 6.游戏诈骗:通过抖音或者游戏公屏等发布低价游戏商品的信息,诱导当事人前往所谓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账号交易,待受害人提现时,以解冻费等借口要求转账,或是要求在没有三方保证的平台直接转账,待交易完成追回游戏账号并将受害人拉黑。</p><p class="ql-block"> 7.刷单诈骗: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就是诈骗。</p><p class="ql-block"> 8.网络贷款诈骗:声称需要先交手续费、会员费才能贷款,或是银行卡号填写错误导致账号冻结需要交解冻费、保证金等。</p><p class="ql-block"> 9.冒充公检法诈骗:凡是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帐户”的,就是诈骗。</p><p class="ql-block"> 10.投资平台诈骗:通过QQ、微信等添加受害人为好友,随后将受害人拉入所谓的“股票交流群”等,通过群里“老师”的推荐吹嘘,以“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等为诱饵,诱使受害人扫描二维码下载安装各种名称的投资APP进行转账投资,从而达到诈骗钱财目的。</p><p class="ql-block"> 11.购物退款诈骗:声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主动提出退款,要求在指定链接内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账号、验证码或者声称将退款打入支付宝备付金,后以多退款需退还为由诱导受害人前往各大贷款平台贷款后转钱到对方账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在此提醒广大家长和同学</p><p class="ql-block"> 1.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坚信无端的返利都是骗局。</p><p class="ql-block"> 2.坚持不轻信、不透露、不点击、不转账的原则,平时多关注电视、报纸、网络的防诈反诈知识,多接触、掌握一些防骗信息和技巧。</p><p class="ql-block"> 3.加强保密意识,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银行卡信息,更不要向对方汇款、转账。</p><p class="ql-block"> 4.遇到“中奖”“退税”“涉嫌违法犯罪”等内容的电话、信息时,不要相信,不要理睬,不回复信息,不轻易打开不明链接、下载软件,不轻易用手机扫二维码。</p><p class="ql-block"> 5.家长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或网络支付端的密码,不要随意泄露,特别是家里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6.家长如遇班主任或者其他老师在QQ、微信群收费情况,一定要先向学校或班主任确认,避免被骗。</p><p class="ql-block">三、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报警</p><p class="ql-block"> 当您接到此类电话或信息,请勿轻信。如果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提高警惕,预防各路诈骗!其实,识别骗术并不难,同您分享几点防范方法:</p><p class="ql-block">(一)及时下载、启用国家反诈中心APP</p><p class="ql-block">1.下载方式:在应用商店搜索“国家反诈中心”并下载。</p><p class="ql-block">2.该款app集合报案助手、举报线索、诈骗预警、反诈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p><p class="ql-block">(二)记住一个电话“96110”</p><p class="ql-block">1.“96110”是全国公安机关反诈骗预警劝阻专线,专门用于对群众的预警劝阻和防范宣传等工作。当你接到96110拨打的电话时,一定要及时接听,耐心听取劝阻员的劝阻,避免上当受骗。</p><p class="ql-block">2.“96110”来电一定要接听,这说明您或您身边的人可能正在遭遇诈骗。</p><p class="ql-block">(三)防电信诈骗“五不一打”</p><p class="ql-block">1.不点:不明短信链接不要点。</p><p class="ql-block">2.不怕:冒充公检法诈骗。</p><p class="ql-block">3.不信:转账指令不轻信。</p><p class="ql-block">4.不贪:积分兑换现金不要贪。</p><p class="ql-block">5.不转:不核实清楚,千万别转账。</p><p class="ql-block">(四)防电信诈骗“六个一律”“八个凡是”</p><p class="ql-block">“六个一律”</p><p class="ql-block">1.只要陌生人一谈到银行卡要转账,一律挂掉;</p><p class="ql-block">2.只要陌生人谈到,中奖了要先交税,一律挂掉;</p><p class="ql-block">3.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一律挂掉;</p><p class="ql-block">4.陌生短信让人点击不明网址链接,一律不点;</p><p class="ql-block">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链接,一律不点;</p><p class="ql-block">6.一提到“安全账户”,一律删掉。</p><p class="ql-block">“八个凡是”</p><p class="ql-block">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都是骗子;</p><p class="ql-block">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都是骗子;</p><p class="ql-block">3.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都是骗子;</p><p class="ql-block">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或转账,都是骗子;</p><p class="ql-block">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都是骗子;</p><p class="ql-block">6.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都是骗子;</p><p class="ql-block">7.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或转账,都是骗子;</p><p class="ql-block">8.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都是骗子。</p> <p class="ql-block">  请各位家长朋友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以上内容,家校携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坪农场子女学校</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6日</p>

诈骗

转账

受害人

凡是

骗子

银行卡

电信

冒充

一律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