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洛阳市,简称“洛”,古称神都、洛邑、洛京,河南省辖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居天下之中,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时间短只打卡白马寺、洛阳博物馆、龙门石窟和巩义石窟寺。</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28号早7:00,我们三人乘坐G87次北京西到洛阳龙门的高铁🚅,三个小时后到达洛阳龙门站,开启我们的洛阳访古之旅。</p> <p class="ql-block">十点钟到了龙门站。我们打车到宾馆,稍事休息后,我们就去寻找美食去了,“老洛阳面馆”非常好吃,值得推荐!</p> <p class="ql-block">美美哒地享用完午餐,我们先步行消消食,溜达到应天门广场,非常气派!</p> <p class="ql-block">和应天门遥遥相对的是明堂和天堂。</p> <p class="ql-block">没敢太多停留观看,我们就打车去了白马寺。</p><p class="ql-block">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310国道边,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整体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其中寺内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凉台,两侧还有钟鼓楼、门堂、云水堂、客堂、斋堂、祖堂、禅堂、方丈院等附属建筑。</p><p class="ql-block">我是第二次到白马寺,因为人太多,所以几个大殿也没怎么拍照,其中大雄殿遮挡起来还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除了本院,还有泰国佛殿苑、缅甸佛塔苑、印度佛殿苑。</p><p class="ql-block">看到洛阳女子们穿着我们的汉唐服装,有种穿越的感觉。和洛阳这个古老的城市相融相交,毫无违和感。</p> <p class="ql-block">身处此地仿佛到了他乡佛国。</p> <p class="ql-block">风情园里着各式服装的漂亮小姐姐们,是风情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种身处异国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我们漂亮的小姐姐也来打卡啦!</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来啦!</p> <p class="ql-block">印度佛殿苑</p><p class="ql-block">200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访问印度,期间与印度总理辛格签订了《印度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声明》,将《印度在中国洛阳白马寺院西侧建造印度风格佛殿的备忘录》载入《联合声明》。佛殿于2006年动工,2009年竣工,工程建设历时三年。2010年5月29日举行了印度风格佛殿苑落成暨佛像开光仪式。</p><p class="ql-block">该苑坐西朝东,东西长100米,南北宽60米,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主体建筑大佛殿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顶,高约21米,跨度24米,用印度黄砂岩装饰。大佛殿内供奉印度赠送的释迦牟尼坐像一尊,高4.5米,庄重威严。佛殿外墙壁有印度工匠雕刻的佛教故事壁画十六幅。四周环廊围绕,辅以牌楼、连廊、水体,左有佛足印迹,右有沉降花园,辟有法堂、研修室和展厅。</p><p class="ql-block">印度风格佛殿由印度专家设计,主要参考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印度桑奇佛教遗迹苑中的建筑形式,并加以修改和完善,匠心独具。这是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建的第一座佛殿,必将载入中印友好交往的史册而彪炳于世。</p> <p class="ql-block">印度佛殿苑</p> <p class="ql-block">从白马寺出来打车到洛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0315件,其中珍贵文物5406件。</p><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等。</p> <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里的北魏洛阳永宁寺特展</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排除平城保守集团的阻力,将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开启了北魏洛阳时代。孝文帝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加速民族融合,营建城市、开凿石窟、兴建伽蓝,力图塑造一个中原正统政权形象。北魏洛阳城内的佛寺蔚为壮观,盛时达</p><p class="ql-block">1367所,永宁寺是其中最负盛名的皇家寺院,永宁寺塔则以其高度和辉煌的装饰闻名,北魏杨街之在《洛阳伽蓝记》中称木塔"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是当时洛阳城内的地标建筑。</p><p class="ql-block">永宁寺始建于孝明帝熙平元年(公元516年),木塔于永熙三年(公元534年)遭大火焚毁,存在仅18年。从1979年开始,经过对永宁寺遗址的多次发掘,丰富的考古资料将永宁寺高超的建筑技术、精美的塑像艺术,更加直观地呈现于世,也使得学界重新认识北魏洛阳汇聚南北的建筑、艺术成就及北魏王朝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永宁寺特展,意不只在重塑北魏永宁寺的辉煌,更希望在今日永宁寺考古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所呈现的双重"现场",回溯时间,建立起当下与历史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看展</p> <p class="ql-block">虽然已经残缺,但是依然彰显出古代人精湛的技艺。</p><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我们来的有点儿晚了,一直看到博物馆关门。下次还会再来打卡。</p> <p class="ql-block">晚上来到丽景門洛阳老城逛吃</p><p class="ql-block">丽景门,原名丽京门,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于2009年3月10日正式更名为丽景门,是一座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被评为洛阳市新八大景有“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美誉。</p><p class="ql-block">丽景门景区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成为洛阳古城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并且被评为洛阳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丽景门内翁城</p> <p class="ql-block">气势磅礴的城楼、城墙、翁城。</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喝着小吊梨汤,品尝了高记老店的不翻汤,味道不错哦!</p> <p class="ql-block">丽景门老城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逛吃完丽景门老城,我们又步行到了洛邑古城,这里人很多,而且很多人都是穿着汉唐服装,不分男女老幼,好像是在古装电视剧片场,一派远古时代的场景再现。</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美丽的洛邑古城。</p> <p class="ql-block">洛邑古城中也有我们。</p> <p class="ql-block">两顿早饭都是在宾馆门口这家吃的,他家的粥很好喝,包子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打卡龙门石窟。这是龙门石窟门口以及外围。</p> <p class="ql-block">潜溪寺</p><p class="ql-block">龙门西山北端第一座大型洞窟,唐高宗时期所雕造。窟内造像组合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神王,主像阿弥陀佛通高7.80米,身体各部比例匀称,面容丰圆,表情静穆,胸部微隆,身披袈裟,双手施说法印,结跏趺坐于长方形束腰须弥座上,衣摆宽覆座前。两侧胁侍菩萨仪态端庄,衣饰花丽,左侧观世音菩萨头顶高髻前雕出一立佛,右侧大势至菩萨高髻前雕出一净瓶。佛、菩萨之间有弟子恭敬侍立,菩萨外侧有英武刚毅、足踏地鬼的神王形象。</p><p class="ql-block">潜溪寺正壁为阿弥陀佛和左右胁侍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被称为"西方三圣",是佛教净土宗尊奉的对象,系依据《阿弥陀经》等经典而雕刻,借助雕像传播西方净土信仰,引导世人依经修行,以期往生西方净土世界享受极乐生活。</p> <p class="ql-block">宾阳三洞这是一组北魏王朝的石窟。</p><p class="ql-block">潜溪寺往前就是宾阳三洞。洞窟始凿于北魏,原名"@灵岩寺",是北魏皇帝元恪为父孝文帝和母文昭皇太后做功德而建。但三洞中仅中洞于北魏时期完工,南洞与北洞因战乱、宫廷事变和社会动荡而半途荒废,直到唐代才重新开凿。明清后洞窟易名"宾阳洞",据清顺治年间洛阳令武攀龙《重修宾阳洞碑记》中说:"寻为宾阳,盖取寅宾出日之义",即"迎接初升的太阳"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北洞中的弥勒佛造像,右手造型被誉为“剪刀手”✌🏻。洞内前壁各浮雕一天王,造型威武有力。</p> <p class="ql-block">三洞中最具规模的非宾阳中洞莫属。洞窟高约9米,宽与进深约11米,北魏景明元年(500年)开凿,至正光四年(523年)完成,耗时24年,是北魏宣武帝为亡父孝文帝所营造的石窟。中洞石窟内共有11尊大像,又分为正壁主像一组5尊和南、北壁各一组3尊,分别代表佛的过去、现在、未来。正壁主尊"现在佛"释迦牟尼通高8.4米,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结跏趺坐,高鼻大目,微露笑意。他左手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一手势表示佛在说法,称为"说法印"。穹隆形窟顶中央,雕刻着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供养天人也叫飞天,在佛教艺术中称为"香音神",他们能奏乐,飞舞,衣带飘逸,飞舞在莲花宝盖周围,呈现出《法华经.譬喻品》中所描绘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p><p class="ql-block">南、北两壁的两组造像,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博带式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南壁左胁侍菩萨和右胁侍菩萨的头像都已被盗,现分别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令人慨叹。北魏为鲜卑拓跋氏所建,佛像高鼻大目,体现了胡人的面部特征。</p> <p class="ql-block">南洞</p><p class="ql-block">宾阳南洞高9米,宽8米多,进深9米多,原是北魏宣武帝于景明元年(500年)为亡母文昭皇太后营造,后中途缀工。直到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为了给其母文德皇后追福才继续开凿,并雕造了石窟内的五尊大佛像。主佛阿弥陀佛高约8米,脸形稍长,胸部微隆,两侧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其中左侧的弟子迦叶雕工十分精细,他满脸皱纹,目不斜视,双手合十,生动显示了一个饱经风霜、深谙世故的形象。外侧侍立的二菩萨身着披巾,饰璎珞,造型古朴,仍保留着北魏造像的遗风。</p> <p class="ql-block">万佛洞</p><p class="ql-block">万佛洞,位于龙门西山中段,因洞内南北两壁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故名“万佛洞”。</p><p class="ql-block">该洞分前后室结构。后室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供养人,主尊阿弥陀佛,通高3.86米,结跏趺坐于仰覆莲束腰八角形高台座上、高肉髻、饰波状水涡纹。面部丰满圆润,宽额丰颐,胸部隆起,著双领下垂式袈裟,施说法印。主佛背光上部左右壁面、雕刻有众多供养菩萨,姿态各异,均坐于缠枝梗莲座上,为阿弥陀佛五十菩萨像雕刻。窟内前壁造二天王,南北两壁下部雕刻了两组共十二身精美的使乐人,分为舞佼和乐估,前者为舞蹈者,后者为奏乐,持有箜篌、纹、笛、筝、琵琶、排箫等乐器。</p><p class="ql-block">宦顶莲花藻井周围有一圈题记:"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冤大唐永隆十一月卅日成"。窟门甬道北侧有题记:"沙门智运奉为天皇天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千年像一笔”。从这两则题记可知:该洞完工于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发愿开人是大监姚神表和皇宫中的内道场禅师智运两位女性,为天皇(高宗李治)、天后(武则天)、太子(李显)和诸王祈福而雕刻一万五千尊佛像。</p><p class="ql-block">"室长方形、平顶。主室窟门外两侧各造一尊力士,勇猛刚健、孔武有力。</p><p class="ql-block">前室南北壁下层雕有二狮子,为龙门最精美雄浑的高浮雕狮子,惜在20世纪三十年代被盗凿,北壁狮子现藏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南壁狮子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前室南壁上部西侧紧换力士的一圆拱瓮内,造一尊观世音菩萨像,高85厘米,面额残,赤足立于圆形仰莲座上。左手提净瓶垂于体侧、右手执塵尾搭于肩上,身躯微呈" S "形,姿态优美自然,为龙门唐代最美观音像。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于1957年来龙门石窟参观,看了这尊观世音造像,触发灵感,创造性运用到自己表演的京剧艺术形象中。</p><p class="ql-block">万佛洞是龙门石窟有确切纪年的、造像组合一铺九尊最为完整的中型洞窟,是龙门唐代洞窟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脚下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669号窟老龙洞(唐)</p><p class="ql-block">穹窿顶。窟内造像分布无规律,满壁共凿54龛造像内容丰富。</p> <p class="ql-block">第712窟(莲花洞)</p><p class="ql-block">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所造,</p><p class="ql-block">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的莲范而名</p><p class="ql-block">正壁为释迦牟尼佛立像,北训迦叶手握锡杖,似经长途跋涉。</p><p class="ql-block">南壁上方高仅2厘米的小千佛,是龙门石窟最小造像。</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像龛</p><p class="ql-block">唐高宗初,咸亨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卢舍那佛高17.14米,头高4米,丰颐秀目,仪表堂堂。迦叶持重、阿难温顺、二菩萨盛装艳服、天王雄伟、力士勇猛。是中国唐代佛教雕刻艺术的杰作。 </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像龛</p> <p class="ql-block">从河对岸看龙门石窟及卢舍那大像龛</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龙门石窟</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在出口还买了“龙门石窟”的冰淇淋。</p> <p class="ql-block">打车回宾馆的路上,和司机聊天,问有没有当地人爱吃的小馆儿?司机直接把我们送到了地方“南关小碗牛肉汤”🤭</p> <p class="ql-block">今天一上午的龙门石窟走的都有点儿累,回宾馆一歇去博物馆是来不及了。下午三点多了我们决定去明堂和天堂遗址看看,走着几分钟就到了,离我们很近。</p> <p class="ql-block">明堂即"万象神宫",于公元688年建成,它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祭祀天地、宴飨群臣、举行神宫大乐舞的朝堂所在。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反映其设计与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p><p class="ql-block">1986年明堂遗址被发现,在遗址中心夯土基址中心部位,发现有一圆形巨型柱础。今天的明堂遗址保护建筑集遗址保护和功能展示为一体,高33.52米,外观三层,内部两层,建筑总面积9888.92平方米。外观为三层台基,层层收分,上为八角攒尖屋顶,内部两层,充分展现了武周时期的艺术文化成就,将其佛、融合的思想贯穿整个空间设计的始终,再现武则天时期明堂独特的人文气息和艺术精神。</p><p class="ql-block">明堂二层万象神宫 </p><p class="ql-block">明堂一层各展厅</p> <p class="ql-block">站在明堂内回望应天门。</p> <p class="ql-block">天堂遗迹简介</p><p class="ql-block">天堂遗址发现于1977年,后经专家发掘研究,其名称于1979年得到最终确定。遗址核心为圆形石壁,里外两圈,布局严整。遗址深4米,外圈直径11米,内圈直径9.6米。三块规格相同的条形青石排于遗址正中,中部青石有圆形孔洞,孔洞直径32厘米,深30厘米。以青石孔洞为中心,周围分布有一圈圆形刻线,15块规格相似的方形石块整齐排列在条形青石四周,整个遗址形制独特,保存较为完整。</p> <p class="ql-block">天堂可以坐电梯到顶层观光,环顾四周登高望远。我爱人决定晚上亮灯后再来拍几张夜景,一定好看!</p> <p class="ql-block">牡丹花与天堂和明堂</p> <p class="ql-block">虽然洛阳的牡丹节还没有开始,但牡丹花已经陆陆续续开始绽放了,遗址公园里的牡丹也开了。</p> <p class="ql-block">天色已晚我们又来到应天门,应天门广场上人们的着装为这美丽的夜晚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明堂和天堂更加壮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两位女士有点儿累了,我爱人一个人又绕到应天门的正门进入里面参观,我俩找个人少的地方等他。</p> <p class="ql-block">气势磅礴的应天门正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应天门内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我俩在唐宫夜市里的路口等他,等他出来后我们才一起去找饭吃,无意中走到这家好吃的清真餐厅,值得推荐!</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早上我们到了长途汽车站,结果没有到巩义石窟的长途车了。我们又赶紧坐地铁赶到到龙门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开往巩义南站的火车上。</p> <p class="ql-block">打车到巩义石窟寺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巩县石窟寺,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区东北的河洛镇寺湾村,坐落在黄河南岸、伊洛河北岸、邙岭之下的大力山。石窟寺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一说景明年间(500~503),原名希玄寺,宋代改称“十方净土寺”,清代改名石窟寺,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佛教石窟。唐玄奘出家之地。唐太宗李世民等不少皇帝在此礼佛的圣地。</p><p class="ql-block">寺后有120米长的石窟群落,有上万尊佛龛佛像,而第一窟中的“帝后礼佛图”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孤品,堪称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进入寺门正对着大雄宝殿,这个院落不大,大雄宝殿的后面就是石窟了。</p> <p class="ql-block">同为皇家石窟的石窟寺却开凿在低矮的大力山上,石窟内地面比石窟外低了一米多。据专家考证,这是因为千百年来洛水泛滥,泥沙淤积使沿岸地平线不断上升所致。前几年河南发水这里就被淹了,之前也打过电话咨询,说是因为被淹暂不能开放。来这里的人非常少,单独来的没碰到几个人,有一批美院的学生在此临摹写生。</p> <p class="ql-block">第一窟</p><p class="ql-block">巩县石窟第一窟是一个高、阔均为6米的正方形洞窟。石窟正中有顶天立地的中心方柱。方柱四面凿有佛龛,龛内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座下面两侧雕一对蹲伏披毛的狮子。佛像的背光刻有象征光明的火焰纹,两侧刻有对称的飞天、化生和莲花。方柱基座四周,雕有力士,力士下面雕千奇百怪的神王。方柱上端各面皆为由化生、莲花和垂鳞纹、彩铃、飘带组成的垂幔。石窟的四壁之上部,刻千佛龛,龛内千佛所著衣服。</p><p class="ql-block">东、西、北三壁千佛龛下各有四个大龛,龛楣及龛两侧有飞天、莲花、忍冬和火焰等花纹图案。南壁即洞门内壁两侧,千佛龛下为三层浮雕《帝后礼佛图》。左侧三幅以皇帝为主,右侧三幅以皇后为主,每幅上都有众多侍从。行列前有身穿袈裟的和尚为前导,后面紧跟着仪态雍贵的帝后及为他们挈提拖裙的宫女。四壁的下部,也有浮雕。东、西、南三壁壁脚为伎乐人,北壁壁脚为怪兽。窟门外两侧的石壁上雕两个威武的力士像,身高三米多。左侧力士的上方雕有两排罗汉,与旁边的一尊菩萨相呼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1窟为宣武帝所造。在巩县五窟中规模最大,雕刻最为精彩,内容最充实。</p><p class="ql-block">看点:①南墙东、西壁《帝后礼佛图》;②主佛两侧的狮子,上方的飞天;③中心柱台基神王像;④平綦;⑤窟门西侧民间小龛。</p> <p class="ql-block">第一窟中南墙东、西壁《帝后礼佛图》南壁即洞门内壁两侧,千佛龛下为三层浮雕《帝后礼佛图》。左侧三幅以皇帝为主(照片前三幅),右侧三幅以皇后为主(照片后两幅),每幅上都有众多侍从。行列前有身穿袈裟的和尚为前导,后面紧跟着仪态雍贵的帝后及为他们挈提拖裙的宫女。</p><p class="ql-block">《帝后礼佛图》是河南省巩义市石窟寺内的一幅浮雕,创作于北魏年间,是中国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位于第一窟中的《帝后礼佛图》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孤品,堪称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帝后礼佛图》由于已经用玻璃罩起来了,所以反光很厉害。</p> <p class="ql-block">第一窟值得一提的是,窟内正中供奉的佛祖释迦牟尼石像,裙摆褶皱密集繁琐,充满了立体飘逸之美,属于典型的北齐风格造像。</p> <p class="ql-block">第二窟</p><p class="ql-block">巩县石窟第二窟是一个尚未完工的石窟,可能是因石质太坏,在中心方柱雕出虫,发现顶部崩裂而停工。窟内今存小龛,为后代继开。刻工精细的为东壁三个佛龛,视其风格为北魏时所造。中心方柱南面上、下凿三个佛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分别立于莲花或莲蓬之上。龛楣刻七尊佛像,两侧刻飞天,龛外两侧雕有比龛门还高的两尊菩萨。佛龛题记为唐龙朔三年(663年)造。西壁四龛,题记为唐乾封二年(667年)造。</p> <p class="ql-block">二号窟不开放,我们隔着栅栏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第三窟内的礼佛图。</p> <p class="ql-block">第三窟又有“飞天”一对,下方均以弧形忍冬纹相托,飞天造型瘦俏灵秀,体态轻盈,清癯的面庞和修长的十指都隐现出南朝士人的清羸之风。而后掠的飘带和衣裙下摆上举张扬的幅度甚大,加强了飞动的节奏感。形象平面上阴刻的衣褶线条流畅简约,也增添了飞天凌空神游的动感。</p> <p class="ql-block">第三窟里窟顶是界格式的平棋,每个格内刻有飞天、化生、莲花,为平面浮雕,装饰图案性较强。</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第四窟外貌</p> <p class="ql-block">第四窟的中心方柱正面凿有上下两个佛龛,上龛内的主佛,唐代曾给予装塑(即在石像上加泥施彩),这与一、三窟不同。</p> <p class="ql-block">第五窟</p><p class="ql-block">巩县石窟第五窟最小,方三点二米,高三米,内无中心柱。窟顶为方形藻井,藻井中心是一个盛开的莲花,周围环绕六个凌空飞翔的飞天,四角有四个图案化的化生佛,并间有忍冬纹,构图完美,富丽华贵。</p> <p class="ql-block">第五窟窟门内壁上方雕刻佛像五尊,两侧各雕一尊立佛,肃穆地站在莲花座上。其余三壁均造一个大佛龛。尖拱形门楣 上刻有忍冬纹图案。两侧还有许多北魏、东魏及唐代的造像佛龛和题记。两侧雕有一座九级佛塔,下三级为楼阁式建筑形式,每一级都有佛像,如此佛塔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第五窟</p> <p class="ql-block">窟门外壁两侧刻有金刚。</p> <p class="ql-block">第四五窟外貌</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佛龛</p> <p class="ql-block">虽然残缺不全,但依然能够感受到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摩崖造像</p><p class="ql-block">巩县石窟门外两侧各雕一力士,高约3米。两力士外侧应各有一组一佛二菩萨的摩崖造像,仅存东侧摩崖大佛(高5.3米)、 胁侍菩萨和西侧一胁侍菩萨。崖面上有弟子、飞天等。窟内外相互联系为一宏伟的整体布局。第2窟为未完成窟;第5窟最小,长宽各3.2米,高3米,无中心柱;第3、4、5窟窟门外侧皆应为尖拱形门楣,门外两侧各雕一金刚,今仅存第5窟外2身、第4窟外1身金刚。</p> <p class="ql-block">千佛龛,位于最东边。系唐乾封年间(公元666—668年)所凿。圆拱龛楣,后壁平直,除中间刻一较大的坐佛和题记外,后壁和两侧壁皆刻满排列整齐的小佛龛,共计999尊,加上中间坐佛为千尊。在龛内两侧壁外边,有四个长方形龛,各刻一菩萨像。洞口两侧角又各雕天王像一躯,形象生动,洞外侧刻小佛龛9个,其中有乾封年间题记。</p> <p class="ql-block">震撼我们的千年古迹。</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巩义石窟寺已经中午过后了,我们叫了个车,本来是到巩义站,结果上车和师傅一聊天,师傅是要返回郑州。我们马上决定和师傅一起到郑州,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巧,车上我们把票买好,15:12郑州东到北京西,两个多小时后我们顺利到达了北京西站,结束了短短的三天之旅。</p> <p class="ql-block">假如您有时间来到洛阳,不防您来巩义石窟寺这里走一走。非常值得一看,我推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