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黄河农场,也就是兵团时期的一师一团。当年最远去过垦利县城的我,孤陋寡闻,对外面的世界神秘又向往。其中对二团、三团、独立营等耳熟能详的名字更是格外的迷茫。</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五十年匆匆而过,某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友老徐观景《寻觅广北农场》的视频文章,唤醒了儿时的那段记忆。2023年6月5日,我驱车前往农高区中心社区(原国营广北农场,兵团一师三团),了却儿时的一段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 办公楼前广场耸立的舞台幕墙上,“爱我农场,建我家园。扬我精神,兴我事业。”的金色大字,彰显着国营农场的历史痕迹。缺失的“场”“园”“业”三个字,绝妙体现了老广北的无奈和落寞。遥想兵团时期的人欢马嘶、农机轰鸣、牛羊成群以及盛夏翻涌的麦浪、金秋丰硕的果实,到处都是一派繁荣与鼎盛的景象。如今的老广北“农场”没了,“家园”搬了,“事业”尚需努力。</p> <p class="ql-block"> 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场办公大楼,已成为了农高区中心社区办公地。随着兵团撤销,大批知青返城,加之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的兴起,农二代三代们纷纷涌向了灯红酒绿、日渐繁华的城市,没有了人气的各个国营农场纷纷走向了衰落。2018年,老广北有幸搭上了农高区建设的快车,终于踏上了复兴之路。</p> <p class="ql-block"> 广场周边的老房子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现在大多都已经闲置多年了。农高区成立后规划了新的住宅区,农场员工们基本上都搬进了崭新的居民楼。年久失修的旧砖房破旧不堪,房前屋后杂草丛生、门窗早已千疮百孔。然而,在一处破落的小院里,一簇鲜红的野花却盛开的分外妖娆,给沉闷压抑的环境里平添了一缕活力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 一位原农场老职工走在回家的路上,落寞萧索的背影给周边陈旧的老屋增添了些许凄婉和悲凉。就是这位老人了解到我的来意后,热情地给我介绍了老广北的过往和现在。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深爱着的热土。</p> <p class="ql-block"> 一路打听着来到了兵团一师三团的办公住宅区。这里四周仍然保留着青砖围墙,只是早已变成了岌岌可危的断壁残垣,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院区中央应该是一块门球场地,现在种满了鲜嫩的蔬菜。虽然这里的房屋历史更加遥远,感觉却比广场周围的居民更多一些,房屋保存的也要完好一些。</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一家院门前,门前盛开的红花,经常使用的三轮车,干净整洁的院子以及完好无损的房屋,一看就知道这里生活着惬意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 一位耄耋老人坐在路边乘凉,他应该是参加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农场初期建设的第一代农场人吧。遥想当年我们的父辈们,为了开发这块沉睡的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从祖国各地纷至沓来,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农场建设的伟大事业。他们是农业开发事业的先驱,是祖国建设的功臣,是我们永远仰望的榜样。</span></p> <p class="ql-block">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幢房屋始建于兵团建设初期,距今已经有六十多年历史了,你能相信吗?这就是兵团一师三团领导们的住宅。居住在这房中的苗姓老人告诉我:当年盖房用的砖是从淄博拉来的,质量好不含碱,因此,六十多年的风吹雨打,它依旧完好如初。</p> <p class="ql-block"> 看到一位老妇人佝偻着身子,艰难的推动装满塑料水桶的三轮车。在水管前已经摆放了一长排的塑料桶。老人告诉我说:老场区的生活什么都不缺,就是缺水,每天早晚两次放水,耽误了就没水可用了。我暗自寻思道:这种仅能维持基本生存的简单生活,只有历经沧桑的老一辈人才会欣然接受吧。</p> <p class="ql-block"> 正在重新整修的面粉加工厂。居住在附近的老人们告诉我,面粉厂建成六十多年了,也是用的好砖,所以,至今仍然非常牢固。</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就是黄河农场面粉加工厂的技术员,听母亲说,面粉加工、榨油车间的机器设备,从规划设计到安装生产,都有我父亲的巨大贡献。我似乎又听到了粉碎、碾磨、箩筛的轰鸣;嗅到了扑面而来新鲜面粉的醇香;看到了被白粉覆盖劳作中的身影。虽然,那么的遥远,却又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p> <p class="ql-block"> 老广北食用油榨油车间。这应该是当年老广北农场的最高建筑了吧。房屋破旧,门窗皆无,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看样子早已荒废多年了。忽然想起了儿时的一个趣事,我们农场榨油车间有个热水池,本厂职工就会找机会带家人,去洗个“奢侈”的热水澡。一次父亲用一支铁铲子,铲来一撮热腾腾的刚磨制出来的豆油渣。那满口的喷香,无法用语言描述,五十年过去了,那股浓浓的喷香仍然会突然回味在我的口腔。</p> <p class="ql-block"> 当年每个国营农场都会有一个标志性建筑——大礼堂。黄河农场的大礼堂虽然早已改为他用,不过整体依然完好。这是老广北农场有些惨不忍睹的大礼堂。砖墙被盐碱侵蚀的千疮百孔,部分屋顶已经坍塌,透过破烂不堪的窗户望进去,满目苍凉、一片狼藉。站在早已进入暮年的建筑前,脑海中突然冒出了记忆中淡忘了多年的革命口号:“抓革命、促生产”“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p> <p class="ql-block"> 又看到丰收在望的千顷良田了,少年时的这个季节,我们也会跟随者父辈们的身影,战斗在“战三夏”的一线。大条田里羸弱地身影,麦场上欢乐地笑声,康麦因隆隆地轰鸣,小山般堆起的金色麦粒,萦绕在我的脑海,不仅挥之不去,而且越来越清晰。</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再次来到广场。满天的彩霞,似乎宣示着老广北生机盎然的未来,正如这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向着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勇敢的前进!</p><p class="ql-block"> 祝愿所有为农场建设付出辛劳的奉献者们,快乐安康,幸福到永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