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你我“童行”——大班组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

胜利科技新村幼儿园

<p class="ql-block"><b>🌏2023年环境日宣传主题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也是中国的第9个环境日,今年全国六五环境日的主场活动在山东济南举办,六五环境日宣传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p> <p class="ql-block"><b>🌏主题教育</b></p><p class="ql-block"> 大班组的老师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将环保教育渗透到主题活动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p> <p class="ql-block"><b>🌏环保儿歌——地球是我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地球是我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们爱护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你栽一棵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种一枝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节约不浪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垃圾不乱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人人有爱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绿化美丽家。</p> <p class="ql-block"><b>🌏环保宣传画</b></p><p class="ql-block">孩子们拿起五彩画笔,用最生动的笔触诠释着对环保的理解,将自己最稚嫩、最真实、最梦幻的创意表现出来,共筑心中绿色梦。</p> <p class="ql-block"><b>🌏争做环保小卫士</b></p><p class="ql-block"><b></b>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环保小卫士。让我们行动起来吧……</p> <p class="ql-block"><b>🌏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标识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b>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是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一对名为“小山、小水”的卡通形象,以“青山绿水”为设计原型,结合“绿叶、花朵、云纹、水纹”等设计元素,表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小山”以青山为造型,以绿叶为发饰,以祥云为鞋子纹样,象征绿色与和谐;“小水”以绿水为造型,以花朵为头饰,以水纹为鞋子纹样,象征洁净和美丽。</p><p class="ql-block">小山和小水面带笑容、活泼灵动,寓意着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共同守护地球家园。吉祥物旨在倡导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美好愿景。</p> <p class="ql-block"><b>🌏六五环境日主题歌曲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让中国更美丽》由著名音乐家车行、咏梅创作,描绘了冬有雪花、春有草绿、鸟有林海、山有泉水的诗意景色,呼吁大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通过自己的奋斗,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美丽中国。</p> <p class="ql-block"><b>🌏全球十大环境问题</b></p> <p class="ql-block"><b>1.全球气候变暖</b></p> <p class="ql-block">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同时,气候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p> <p class="ql-block"><b>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b></p> <p class="ql-block">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p> <p class="ql-block"><b>3.生物多样性减少</b></p> <p class="ql-block">《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p> <p class="ql-block"><b>4.酸雨蔓延</b></p> <p class="ql-block">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p> <p class="ql-block"><b>5.森林锐减</b></p> <p class="ql-block">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p> <p class="ql-block"><b>6.土地荒漠化</b></p> <p class="ql-block">全球陆地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p> <p class="ql-block"><b>7.大气污染</b></p> <p class="ql-block">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p> <p class="ql-block"><b>8.水污染</b></p> <p class="ql-block">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是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p> <p class="ql-block"><b>9.海洋污染</b></p> <p class="ql-block">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东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p> <p class="ql-block"><b>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b></p> <p class="ql-block">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p> <p class="ql-block"><b>保护环境,从点滴做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自然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的义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世界的改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保护环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从日常点滴做起!</b></p>

做起

酸雨

环境

环保

地球

废物

物种

生态环境

人类

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