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3.18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亲爱的家长朋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span>你们好!当您展开这封信时,我们的心已经连在了一起,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季节里,我们和孩子已经共同度过了三年的美好时光,曾经蹒跚学步的孩子已然站在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要去迎接崭新的挑战。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似煲一碗美味汤羹,文火慢工方能成就一群善良友爱、聪敏乐学的孩子。从大班开始,我们重点开展了“幼小衔接”的各项准备工作,孩子们马上就要踏入小学的校门,此时此刻您的心中难免有些激动、幸福与不安,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幼小衔接”的话题。</p> 什么是“幼小衔接” <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其核心是幼儿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p> 何时开始“幼小衔接”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b> 其实,幼小衔接从孩子的入园之际就开始了,幼儿园重点是“养习惯”。</p><p class="ql-block">️ 比如小班,我们鼓励小班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如自己的小储物柜衣物折叠好,油画棒、彩笔等物品摆放整齐,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午睡时鞋子、衣物摆放到指定位置等。</p><p class="ql-block">️ 比如中班,我们鼓励孩子帮助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材料,自己会制作收纳摆放的标记并尝试进行归类摆放,餐点时能够自主取餐用餐,做好值日生等。</p><p class="ql-block">️ 比如大班孩子尝试探索如何整理书包、认识时钟等。</p><p class="ql-block"> 如此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在园三年内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那么等幼儿进入小学后也能自主地收拾文具、书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幼小衔接“接”的是什么?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一)生活习惯培养</p><p class="ql-block"> 小学和幼儿园相比,比较大的变化是每班孩子数量增多,教师数量减少,一些简单的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去做,这就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p><p class="ql-block"> 1.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p><p class="ql-block"> 例如: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培养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会削铅笔等。</p><p class="ql-block"> 2.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p><p class="ql-block"> 例如: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子,在活动、游戏或开放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图书和其他用具等。</p><p class="ql-block"> 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p><p class="ql-block"> 例如: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看电视、喝水等。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p> <p class="ql-block"> (二)行为习惯培养</p><p class="ql-block"> 1.早睡早起爱运动</p><p class="ql-block"> 例如:父母有意识调整作息时间,帮助孩子逐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睡觉、起床的习惯。和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拍球、跳绳等。</p><p class="ql-block"> 2.自我服务讲卫生</p><p class="ql-block"> 例如: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护视力。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包办代替,如自己穿脱衣服、根据需要自主喝水、运动时自觉增减衣物等。</p><p class="ql-block"> 3.收拾整理好习惯 </p><p class="ql-block"> 例如:父母可设置专用的空间让孩子收纳整理,并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p> <p class="ql-block"> (三)学习习惯培养</p><p class="ql-block"> 1.阅读倾听能力</p><p class="ql-block"> 例如:做孩子的好榜样,少看手机多阅读,每周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图画书,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愿意当孩子的“听众”,多鼓励孩子把喜欢的故事讲给家人、同伴听。培养孩子注意倾听的习惯,经常询问孩子“你听懂了吗?”“有什么不清楚吗?”</p><p class="ql-block"> 2.动手操作能力 </p><p class="ql-block"> 例如:关注孩子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鼓励孩子学习系鞋带、扣扣子,为孩子准备一些小型乐高、拼图、拼豆、折纸等玩具,在游戏中锻炼手部小肌肉。</p><p class="ql-block"> 3.思考想象能力</p><p class="ql-block"> 例如:保护孩子的求知欲,鼓励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耐心、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提问,能够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p><p class="ql-block"> (四)社会习惯培养</p><p class="ql-block"> 1.喜欢同伴交往</p><p class="ql-block"> 例如:帮助孩子多认识伙伴,消除孩子易怯、易畏惧的心理。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与合作,遇到困难会互帮互助,会协商解决问题。 </p><p class="ql-block"> 2.具有规则意识</p><p class="ql-block"> 例如:父母能够言传身教,自觉遵守各项规则,让孩子知道常用的交通规则和安全规则,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教会孩子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及时求救。</p> <p class="ql-block"> (五)良好的心理准备</p><p class="ql-block"> 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要预习、复习功课。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p><p class="ql-block"> 1.对小学生活感兴趣</p><p class="ql-block"> 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千万不要用“这么简单都不会,进入小学怎么办?”“上了小学就要吃苦头”等话来吓唬孩子,这将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的压力,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会让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积极的情绪会帮助孩子克服很多问题。</p><p class="ql-block"> 爸爸妈妈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了解孩子们心中对小学的向往。同时和孩子谈一谈自己对上小学的困惑及担心,帮助孩子收集一些小学资料,为孩子们答疑解惑。</p><p class="ql-block"> 2.和哥哥姐姐聊一聊</p><p class="ql-block"> 等我们参观小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和哥哥姐姐一起聊一聊,向他们问一些关于小学各个方面的问题也是了解小学生活不错的方式哦!</p><p class="ql-block"> 3.查阅小学的各种设施及环境</p><p class="ql-block"> 宝贝们对小学一定十分好奇吧,是不是很想去小学参观一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参观结束后,更可以用画笔记录下你心目中的小学哦!</p> <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成功的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传授,也不是小学教育模式的超前进行,而应该专注学习能力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