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鼓排埠叶氏宗祠——永不忘却的红色历史

叶常茂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客家文化和红色历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铜鼓排埠叶氏宗祠的鲜明特色和亮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据多位专家考证,排埠叶氏宗祠曾两度成为红军临时医院。一次是1932年6月间,此次为丰田、排埠战斗。6月12日丰田战斗胜利结束后,13日红军趁势发起排埠战斗。一次是排埠攻坚及遭遇战,时间是1934年1月。由于排埠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是连接万载小源与铜鼓幽居的重要通道,要保卫小源就必须消灭排埠之国民党军队,消除其设置的障碍。刚从中央苏区派到湘鄂赣省任书记的陈寿昌和省军区司令员徐彦刚等领导当机立断,决定趁国民党军队在排埠立足未稳时歼灭之,一举夺回排埠。1月23日晨,徐彦刚率红十六师及铜浏万独立团共2000余人开始攻打排埠。快要攻克时,从铜鼓县城赶来敌军增援一个团,双方激战至黄昏,红军损失很大,被迫撤出战斗。抢占排埠的战斗受挫,湘鄂赣省级机关驻地小源四面被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被迫撤出小源,向铜鼓幽居转移。后来,国民党朱耀华部因痛恨祠堂做过红军临时医院,而烧毁了祠堂左边近30间房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排埠叶氏宗祠后裔同样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据铜鼓县志记载,从祠堂走出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叶勋、叶正纪、叶国富、叶正远、叶有立等十三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其中就有杰出的代表人物——叶勋,族谱名叶有济,字道成,又名叶兴。1905年出生,192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排埠板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因工作突出调任第一临时发展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铜鼓县苏维埃政治保卫局局长,在1934年1月1日高桥梁塅乱石躁惨案中,为掩护战友撤退英勇牺牲,时年29岁。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1934年1月1日,叛徒李正香、杨昌友带领国民党19师李觉部和白沙守望队近两个连兵力,于凌晨三点左右越过铜浏边境的界岭,长途奔袭铜鼓县苏维埃政治保卫局驻地高桥梁塅乱石躁。因事发突然,保卫局又只有两班人枪,致使保卫局干部及武装人员完全处于被动局面,只好凭借黑暗且战且退。关键时刻,叶勋挺身而出:“同志们快撤,我来掩护!”……叶勋局长和秘书何其祥等4人英勇牺牲,而大部分同志得以脱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近十几年来,排埠叶氏宗祠后裔在保护传统建筑,弘扬客家优秀文化的同时,始终不忘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挖掘红色历史,厚重的客家文化与鲜活的红色元素深度融合,将宗祠打造成了一张靓丽的“红色”名片,与东西两侧的秋收起义纪念地、排埠万寿宫等红色景点遥相呼应,引得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成为新的打卡之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