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童蒙岁月,看今朝家乡教育

互助民中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于2021年9月6日被互助县教育局调任五峰镇中心学校副校长,主管思想政治、安全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有缘从事家乡的教育教学工作。</p><p class="ql-block"> 每次到下马小学开展工作时,上学时的情境不由浮现在眼前。我于1986年9月---1992年7月在下马小学上学,当时师生上下学都走的是正门。每天清晨,装上学习用品和“面大豆”,在妈妈的千嘱咐万叮咛下,背着妈妈用碎布片做的花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拾阶而上,到校门前的平台,都要看看校门两侧的古诗。一首是南宋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另一首是南宋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yu)》。都是用草书篆刻在墙面上的,起初不认识,后来村里的“文化人”给我们教会了这两首诗。我们一边上学,一边嘴里默念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长大后才知道,古人告诫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不遗余力,并且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我而言,当时没有悟透其中奥妙,是非常遗憾的。校门正前方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八角亭,亭内梁沿上绘有八仙图,寓意学子们学好知识后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校门是三米开外的拱形门,上方镶嵌着五角星,整个校门雄伟壮观、书香大气。是厚重历史的沉淀,是乡村文化的象征,是一代一代学子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整个校园是前小后大的一个梯形轮廓,阶梯状分三部分。进入校门,两侧是并排而建的教师宿舍。拾阶而上正面前后两排教室,中间也是拱形门洞,学生在门洞里穿行、玩闹,有时也在这里干些“坏事”,这一块场所是学生活动最密集的场所。再后面就是师生活动的场所---土操场,我们在这里玩游戏、上体育课、打篮球......放学回家都是灰头土脸,嘿嘿,那段难忘又回不去的岁月啊!</p><p class="ql-block"> 当时学校设有学前班,每位学生家长都为孩子自制了一个小黑板(戏称为“夹板”,意思是夹在肘间的小黑板)。老师教授的内容,我们反复在“夹板”上默写,没有粉笔,就找一些墙面上脱落的白灰墙皮书写,有时也到红土山上用红土自制“粉笔”(同时也不忘用红土制作玩具,土哨子、红土人、红土金条、红土蛋蛋……),还有用电池里面的碳棒作为笔在地面上默写。那段贫穷而快乐的童年啊!</p><p class="ql-block"> 而今,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标准的教学楼和宿舍楼,规范的师生餐厅,先进的教学设备,草坪铺设的操场......想想党和政府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投入了多少?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恩政府感恩党。</p><p class="ql-block"> 学校现有学生400多名,教师22名,设12个教学班。在胡得奎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管理井然有序,学生成绩逐年攀升,社团活动有声有色,文化建设更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山青水秀普沾山育 文明世界大启文教”。希望下马小学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具特色、更显成效,成为互助县乡村学校的典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