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五月,我们一行27名退休人员,从上海出发坐大巴去怀玉山,顺利完成了一次红色与绿色相结合的旅游。</p> <p class="ql-block"> 怀玉山位于江西省玉山县,因“天地赐玉,山神藏焉”而得名,有“江南高原”之称。全年平均气温在12至16度,“盛夏夜盖被,立秋桃始熟”,是江南著名的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 进入美丽的“江南高原”,大巴缓缓行驶在怀玉山的盘山公路上。18公里的山路有18道弯。一路上可以尽情地欣赏江南罕见的岩溶地貌巨型天桥。行驶其上,仿佛通往云霄,如梦如幻,被誉为上饶最美的“天路”,确实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怀玉山也是一座红色的山。登上玉峰盆地的小山头,向往已久的“清贫园”出现在我们面前。快步上前,列队瞻仰方志敏烈士雕像。雕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方志敏英俊、刚毅、坚定,展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豪迈气概。左侧的《清贫》碑文坚如磐石,气势磅礴,方志敏“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直击人心。</p> <p class="ql-block"> 随着工作人员声情并茂的讲解,把我们很快带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为了策应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红十军与红七军组成红十军团,由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领部队继续北上抗日。部队在皖南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被迫撤往赣东北。途中,部队被七倍于己的敌军铁桶般围困在怀玉山。</p><p class="ql-block"> 面对强敌,方志敏临危不乱,与将士们“地当床,天当被”,转战怀玉山区里。山区天气寒冷,部队缺粮少衣。枪林弹雨中,方志敏因肺病不断咳嗽出血,并且痔疮又复发,每天流出大量浓血,身体极为虚弱,行军途中,他拄着拐杖,坚持与战士们一起爬山越岭。</p><p class="ql-block"> 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方志敏与参谋长粟裕商量决定,由他们带领先头部队冲锋,杀开一条血路,让主力部队随后跟上。先头部队冲出敌人包围圈后,方志敏发现主力部队仍旧被围,未能脱险。他当机立断,命令粟裕一定要保留好革命火种,带领先头部队快速撤离,自己则义无反顾地寻找主力部队。</p><p class="ql-block"> 粟裕带走的先头部队有800多人,历经千难万险转入浙西地区游击作战,并建立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10多年后,粟裕和他的战友们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把当年围困他们的对手消灭殆尽。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之首。</p><p class="ql-block"> 方志敏返回后,继续组织部队与敌人浴血奋战,直至战斗到弹尽粮绝。数千名红军战士长眠于此。青山处处埋忠骨,天涯处处有芳草。白色的梨花吐着芬芳,红色的杜鹃花沐浴着和熙的春风,好像在向我们诉说当年红十军团血战怀玉山的英勇壮举。</p> <p class="ql-block"> 怀玉山脉的西边有个高竹山,那里就是方志敏蒙难的地方,也是《清贫》故事的发生地。1935年1月29日清晨,因叛徒出卖,重病在身的方志敏在高竹山一棵木梓树下不幸被捕。</p><p class="ql-block"> 两个国民党士兵喜出望外,以为抓住共产党大官可以发大财了。他们在方志敏身上从上摸到下,从袄领捏到袜底,最后只搜出一块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块铜板也没有,他们感到非常惊奇和失望。方志敏在狱中根据这一真实故事写下了“清贫”。怀玉山也因清贫故事成为全国干部群众争相瞻仰的革命圣地。方志敏烈士清贫园、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无不一一印证着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身陷囹圄的方志敏,利用敌人给他写交代的纸和笔,写下了一篇表现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光明磊落、坚贞不屈的大无畏气概的《方志敏自述》,坚信:“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革命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清贫》的千字短文,记叙了方志敏在怀玉山被捕时的一段人生经历,深情地抒发他的人生感悟。他告诫后人:“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拜读领悟《清贫》,深切感受到,清贫是金,清贫有无穷的力量,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无论何时何地,必须保持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保持艰苦朴素的情怀和作风。</p> <p class="ql-block">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年仅36岁。国民党反动派原来限定方志敏8月31日交稿,却言而无信,提前杀了他。因为他有“铁一般坚硬的信仰”,反动派无法从他的口中手中得到片言只语。</p><p class="ql-block"> 方志敏走了,走得匆忙,走得从容。他的精神流芳百世,光耀千秋。</p><p class="ql-block"> 深夜,久久无法入眠。我再次翻看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的文章,心中默默地读着:“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是活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的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小学时曾读过,今天重闻更为亲切,更能真正理解文中的丰富内涵。</p><p class="ql-block"> 可以告慰方志敏以及长眠于怀玉山下的革命先烈们,八十多年前,方志敏烈士充满想象力的“八个代替”的伟大预言,如今在中国已经完全实现。当前,十四亿中国人民意气奋发,正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迈开坚实的步伐,大踏步地前进。伟大的祖国必将越来越可爱,越来越美好。</p> <p class="ql-block">文字作者:孙开标</p><p class="ql-block">部分拍摄兼编辑:春梅</p><p class="ql-block">感谢带队老师兼摄影师黄永庆提供的摄影图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