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税收博物馆

C班 成栩乐

<h3>南京税收博物馆<br> “税收,是通向文明的桥梁。”税收因文明发展而演变,我国夏朝已有税制,征税对象由人口、力役过渡到土地、财产;征收形式由实物发展的货币。<br> 想要了解税收文化,必须要从税这个字出发,税为左右结构,左边一个禾苗的禾,右边一个兑换的兑。禾意味着粮食,食物;兑意味着,送达,兑换。合起来便是税一开始的意思:用粮食,食物等上交给国家。<br>我们主要了解的是中国古代税收文化。中国古代税收,合称赋役,逐步趋于简化,统一多种税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r> 在展馆的一开始便出现了,一幅大禹带领百姓治水的画面。其寓意讲的是大禹治水先治税。大禹创立“什一税”,开后是土地税的先河,所谓“什一税”就是土地产物,按10%向国王进行纳税,以保证国家公共职能的实现,这成为后世基准税率。<br> 在展柜里我们看到了两样用青铜烧制的,形状类似半个竹子的“鄂君启金节”。 鄂是地名,地理位置处于湖北一带;启是收到这个青铜器的官员的名字;金节则是由国君颁发的凭证。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推测出,这两块青铜器是可以免水陆税的凭证。<br> 汉朝收税吸取秦朝税赋繁苛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其实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个即将快要灭亡的朝代必然是税务繁重的,而一个强盛、国泰民安的朝代必然是赋税极少的。明末和清初就很好地佐证了此观点。<br> 六朝时期则是社会动乱,赋税多改,也出现了南京最早的工商税:东晋“估税”。<br> 到了隋唐前期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输籍法”和“租庸调制”,后期均田制破坏后,推行“两税法”。这一阶段,实物税向货币税演变,从税人到税物、税资,工商税比重不断增大,国家税制趋向统一。此外,商税、牙税相继出现,茶、盐、渔、契、当税占税收总量比逐渐增大。<br> 两税法简化税制,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以货币取代实物税。<br> 到了北宋,比较著名的便是王安石创立的青苗法,在饥荒的时候,官府借钱给百姓,等到丰收时百姓在还钱及利息给官府。<br> 明初实行两税法,田赋分夏税、秋粮,明中叶以后改行一条鞭法,赋、役见有合并之势。为保证财政收入,制定了记载户籍的“黄册”制度和土地况状况的“鱼鳞图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其中一条鞭法是由张居正大力推行,实行起来的。<br>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带领千百万农民揭竿而起,举推翻大明王朝,并襄阳建都,西安建国、北京称帝,它很快覆灭,其非税思想成为失败原因之一。<br> 清朝税收实行宽松的财税政策,“盛世兹丁,永不加赋”,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但在鸦片战争后,税收权利落旁于列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r> 在整个中国古代税收文化展区参观完后,我们又走马观花看了近代和现代的展区,最后总结出了,国家的强大是基于1.国家统一2.政治清明3.经济繁荣4.军事强大5.边境稳定。<br>  最后用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做结尾,“税收是政府的奶娘”。<br>口述 用时80分钟 字数115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