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 老南蛮 采菊东篱</p> <p class="ql-block">近七十多年里,北京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明清城墙被夷平,大批精美的明清建筑也被拆掉,令人痛心疾首!</p><p class="ql-block">北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先规划设计,后建造的大都市,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全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但是今天,这座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伟大的明清古都,她的大格局已经被破坏,被称为老北京灵魂的胡同四合院也已支离破碎。如今只剩下二十多个胡同四合院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古都虽然碎片化了,但是,在二十多个胡同四合院保护区里,依然存留着数目众多的名人故居,存留着很多精美的、古朴的以及破败的老宅门。</p> <p class="ql-block">为了寻找有故事的老宅门,我们寻访了内城上百条胡同,感觉每一次寻访都像是一次穿越。</p> <p class="ql-block">我们发现,将这些幸存的老宅门里有名有姓的故事连缀起来,竟能勾勒出一篇有血有肉的京城近代史!</p> <p class="ql-block">南池子,潞安府。这座建筑原是民国初年时任内务总长兼交通总长朱启钤的办公楼,建于1916年。后几度易手,解放后一度成为单位宿舍,前些年被私人购得,现在为山西潞安市一家著名的丝绸公司租用。</p> <p class="ql-block">这座由德国建筑师设计,紧邻紫禁城的四层楼房,中西合璧,砖雕拱门尤为别致,这种式样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的年代,是很时尚的。</p> <p class="ql-block">朱启钤被誉为民国前半叶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官至北洋政府代总理。他不仅从政,也做实业,更是一位古建筑学家,门生故旧遍及朝野。他在近代史上的一个突出贡献是发起并资助成立了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便是营造学社的骨干。</p> <p class="ql-block">这个老宅门,位于东四北六条的东口。光绪年间是日本驻清公使馆,后变身为北洋总统徐世昌的宅邸。宅门紧闭,我们不得入内,但是,仅仅只是这个雕刻精美,形制庞大,融合了中西风格的门楼就足够让人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门楼的整体设计,庄重规整,精致繁复的砖雕,看遍四九城也属罕见,与棉花胡同那个被誉为“最美砖雕拱门”的凤山将军府门楼相比,也不遑多让。</p> <p class="ql-block">徐世昌与朱启钤都是北洋政府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近代政坛昙花一现的人物。但是他们在京城胡同里都留下了多处宅邸,让后人得以籍此遥想那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礼士胡同129号,原本是清末武昌知府宾俊的宅邸,民国时期卖给了一位大律师,由朱启钤的学生,一位当时颇有名气的建筑师,重新设计改建。这座豪宅百多年来数次易主,曾转手给米商、盐商,解放后还作过印尼驻华大使馆,后作过中国青年报社,现在则为某机构所有。</p> <p class="ql-block">礼士胡同129号如今已是翻修一新,称不上“老宅门”了,本来犹豫是否要写进本美篇,但是,考虑它在一百多年里的角色转换颇有传奇色彩,可以清晰地看出社会巨变的节点和脚印,就把它收纳进来。</p> <p class="ql-block">更为巧合的是,大导演郭宝昌,放眼京城无数的大宅门,单单相中了这礼士胡同129号,作为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外景地!清末民国的历史,被这部电视剧活生生地演绎出来,令人不胜唏嘘!</p> <p class="ql-block">建筑是可以触摸的历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从京城胡同里的老宅门,可以了解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北大红楼西侧,三眼井胡同东口,这个雕刻精美的老宅门颇为引人注目 。因为它原本是一个尺寸阔大的如意门,却被改成了一间房间,原有的门扇砌了砖,改成了一个窗。</p> <p class="ql-block">砖雕精美繁复,线条圆润顺畅,是我们见过的刀工最好的一例。</p> <p class="ql-block">原本是想到三眼井胡同寻访毛泽东初次到京时的蜗居之所,反复寻觅未果,却意外发现了这座豪华的改版如意门。</p> <p class="ql-block">猜想原房主一定是个清代的富豪,正在感叹之时,走来一位老者,便上前求证,得知,此大宅的原主竟是个鞋匠!不过他是给宫里做鞋的,怪不得这么有钱,能盖得起这样的大宅。不过,五、六代繁衍下来,宫廷鞋匠的后代,人丁稠密,再大的院子也住不开了,便将这宽大的门洞改成了一间住房。</p><p class="ql-block">真是明珠蒙尘啊!</p> <p class="ql-block">国家大剧院旁的前细瓦厂胡同,绿荫掩映,清静无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要在这条胡同里寻找这个被列入文保名录的砖雕门楼。</p> <p class="ql-block">罪孽啊!如此宝贵的砖雕门楼被挤兑得如此憋屈!</p> <p class="ql-block">见识有限,第一次看到如此复杂的如意头。如意头状似如意,如意门因此得名,其形状可繁可简。</p> <p class="ql-block">老南蛮与居住在此院的退休教师合影,他是老三届的,在内蒙牧区插过队。同龄人相见,分外亲切。他很和善,也健谈。交谈中得知,这个大院子原主是清朝宫廷里“搞预算的”,解放后,成为高等法院的宿舍。</p> <p class="ql-block">继续穿行四九城,寻找我们心仪的老宅门。</p><p class="ql-block">这是护国寺附近藕芽胡同的一座老宅门,也是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东四南,演乐胡同。很奇葩的一座门楼。估计是民国初年,争奇斗艳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牛街附近,教子胡同。穆斯林的住宅,砖雕图案竟是回文。砖雕虽然谈不上精致,还有些损坏,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绝对有很高的保留价值。</p> <p class="ql-block">教子胡同已经扩建成马路,通了公交,马路两边民宅,几乎拆迁一空。据说,这户穆斯林户主,坚守祖传老宅,拒不搬迁,有关部门只得作罢。于是,我们得以见识到京城这座独一无二的回文砖雕门楼。</p><p class="ql-block">建议有关部门也将它列入文保名录!</p> <p class="ql-block">东四一带,商业繁荣,那里有北京最大的胡同四合院保护区。我们走遍了那里的每一条胡同,看到了众多保存良好的老宅门。</p> <p class="ql-block">清代高官的宅院多为广亮门和金柱门,按规制,这两种宅门不得彩绘砖雕,而平民再有钱也不准用广亮门和金柱门。平民的四合院可以用的是如意门、蛮子门以及其他规格更低的宅门。</p> <p class="ql-block">平民四合院的如意门的砖雕,则呈现出任性恣意的状态。</p><p class="ql-block">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看了那么多的砖雕,竟然没有重样的!</p> <p class="ql-block">忽然联想到,与清代同期的欧洲十七、十八世纪的洛可可式的建筑,其风格不也是以门窗的修饰纷繁纤细著称的吗。</p> <p class="ql-block">同一时期,相隔万里,两种不同文化产生的两种建筑装饰,竟然有着有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胡同里,孜孜不倦地寻找。</p><p class="ql-block">面对古朴的、典雅的、破败的、翻新的四合院及老宅门,我们感觉自己穿越到了百年前的北京,沉浸其中,不能自拔。</p> <p class="ql-block">东城区,什锦花园胡同19号,翻新不久的广亮大门,八字影壁,五步台阶,彩绘雀替,妥妥的清代高官宅院。这宅院里的主人,走马灯似的更换,你方唱罢我登场,故事老长了。</p><p class="ql-block">此院最早的主人是晚清御用大营造师马辉堂,他主持过颐和园和故宫的土木工程。此宅是马辉堂为自己设计营造的花园式宅邸,占地2400平方米,极尽奢华,人称“马辉堂花园”。现19号院是花园的住宅部分,共四进院。</p> <p class="ql-block">这个宅院,民国时期成为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官邸。日据时期被汪伪财政部长占用。抗战胜利后,这位汉奸部长为保命,将此宅送给了军统头子戴笠,于是什锦花园19号院便成为了军统的据点。</p><p class="ql-block">戴笠很喜欢这个院子,此地又成为他与当时红极一时的电影演员蝴蝶幽会的地方。戴笠死后,他的继任者郑介民跟着入住此院。</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解放后,这个大宅门里,变成了中央调查部的办公地点。继续履行其情报机构的职能。</p><p class="ql-block">再往后,清朝、民国,两朝权贵争相入住的马辉堂花园,住进了平民百姓,成为单位宿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续篇着重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出发,用较多篇幅展示如意门及砖雕。接下来的续2,将侧重垂花门的介绍,当然,依然会讲故事,素材很多,正在整理,借用一句商家的话:敬请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