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阅合》阅读记忆#第35期(2)|《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导读

柳月如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导读</b></p> 本书概要 <p class="ql-block">《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全程记录了一名小学一年级教师的工作历程,对于刚踏上教育一线的您,或许是不无裨益的。</p> 精彩文摘 <p class="ql-block">·机械的琐碎的重复的──最艰苦的,恰是最没有写头的。</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一年级。</p><p class="ql-block">·兴致勃勃不好,兴致勃勃是燃烧的状态,是不正常的,不能持久的状态,对自己伤害也大。</p><p class="ql-block">·不管你教得如何努力,也有孩子就是考不及格,且这孩子有权过“不及格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教师要自觉限制自己的权利,包括以爱为名的过度帮助、过度打扰,以免给孩子及家庭带来教育污染</p><p class="ql-block">·一年级的好处是看见孩子一天跟一天不一样,真有成就感。</p><p class="ql-block">·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不会贪恋烂桃的。</p><p class="ql-block">·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p><p class="ql-block">·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一条。等这一条入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提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p><p class="ql-block">·对于我而言,读书时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p><p class="ql-block">·尽量放低声音说话,尽量态度温和,感觉效果反而好些。</p><p class="ql-block">·在美国,对优秀教师的要求是:迅速记住学生的名字,有幽默感,不说学生的坏话,不和学生关系过分亲密……我想,我这中国的落后教师,也许能做美国的优秀教师。</p><p class="ql-block">·如何营造安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比如开会的酷刑,比如数不胜数的为敛财、控制、愚弄人而进行的培训、检查、考核、评比,都是现代版的“节烈观”。用我们无数人无可追回的宝贵时间和生活的兴致,做了向大官员、向庞大残暴的官僚机器尽忠守节的代价。</p><p class="ql-block">在有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和他们斗。</p><p class="ql-block">在自己作为强者面对学生的时候,我且发愿:</p><p class="ql-block">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p><p class="ql-block">·我想语文和数学的不同,在于语文是可以混着拖的,是可以在不求甚解中慢慢明白的。有课外阅读做暖窝,生柿子是可以慢慢捂熟的,如果我现在硬要张嘴入肚,那份苦和涩,是自找的。</p><p class="ql-block">·该让你知道的事情我会告诉你,像这样的小事情,教师已经即时惩戒过的,你最好装作不知道。被严密看管和双重监视的感觉,是很让孩子沮丧的,只能抵消我的教育效果。</p><p class="ql-block">·没有差的孩子是因为老师的补缺补差而根本改变学习状态的。除非那孩子因为说不出的原因突然发生了思维的苏醒。</p><p class="ql-block">·上午因为急,拍了一下桌子,这是开学以来的第一次。那难听的声音,应是对我劣根性的警醒,而不是一个坏的开头。</p><p class="ql-block">·教育没有可以普遍适用的所谓规律,富有魅力和人性的教育,永远是这个教师——这个班级——这个孩子——这群家长的一对一。</p><p class="ql-block">·家长三分之一不理睬或者没有能力做,三分之一积极行动,三分之一勉强跟着拖,是自然的事情——这就是合格、优良产生的原因啊。原本,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就是家长素质的竞争。</p><p class="ql-block">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强求一致,也就意味着直面家长素质的差异,不强求一致。</p><p class="ql-block">·永远不要苛责孩子。如果您以为孩子不够聪明,问问自己遗传了什么;如果您以为孩子行为习惯不好,问问自己如何做的榜样。</p><p class="ql-block">·没有孩子必须掌握的东西,教师和他们的爹娘都是被逼无奈的。</p><p class="ql-block">·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好学向上的心来学校的,只是各人的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所给的滋养不同。</p><p class="ql-block">他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教师,教师应当对应他们的心愿,而不是根据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秀度,回报相同的信任。</p><p class="ql-block">一旦承认了人生的缺憾、先天和成长环境的差异,爱就无等差了。</p><p class="ql-block">·培养倾听的习惯,要和提高发言的质量同步进行。</p><p class="ql-block">·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唯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p><p class="ql-block">·惩戒是必需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独腿软骨的巨人,立不稳,更不要说长足前进了。</p><p class="ql-block">·过分强烈的责任感,往往把学生和教师自己逼入死胡同。密切关注是敬业,有时候,“放弃”更是一种理智的关心。</p><p class="ql-block">我们当在需要的时候走开、装糊涂——但却不是离开。</p><p class="ql-block">对于个别学生,适度放弃,既是一种无奈,也是对人情的理解,对人权的尊重,可能更利于这个孩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更不是。</p><p class="ql-block">教科书规定的学习内容不是教育本身——教师作业更不是。</p><p class="ql-block">·对家长说的一番话:</p> 读后感悟 <p class="ql-block">我一看到题目,就被“心平气和”四个字所迷住,一年级还能“心平气和”?这是何方神人?当我带着好奇的心情翻开《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时,我才知道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是润物无声的美丽缓慢的事业。触动比较大的是:薛瑞萍老师一直以“静”为中心来扶助孩子,通过音乐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性格和鉴赏能力,用日有所诵引导孩子的阅读,用给家长的21封信来促进家校合作……</p><p class="ql-block">薛老师还不断地反省自己,思考原因与对策。她爱看《忏悔录》,所以《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充满了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有罚站了学生以后的愧疚,有拍桌子后的后悔,有拧了学生后的自责,有罚抄写数遍后的苦痛。这些毫不掩饰的自我暴露,将一名一线教师面对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而滋生出的烦躁与扭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种表现,对于薛瑞萍老师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反省。她在这种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走向了心平气和———尽管这中间依旧会出现反复,出现压不住火的时候。薛老师有两种做法值得所有教师学习:一是不背后说学生的坏话,再就是不背后说家长的坏话。这种严格自律的背后,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只有视所有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才会不恼怒于学生的种种不足。同样,只有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主动地担在自己的肩膀上,才能不因为家长的失职而气恼,而怨声载道。</p><p class="ql-block">在这本书中,并不是每一个细节我都认同,并不是每一个方法都可以模仿,真正吸引我的是薛老师坦然的心态,也许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真正改变每一个孩子,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我们眼中的佼佼者。但也许我们可以做到,微笑着面对他们的成长,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每次挫折后的努力,每一份对他人的关心,每一颗跳动着的纯真的心。</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常常抱怨生源差、家长不配合时,我们有没有做到尽职尽责呢?有没有做到心平气和呢?在这本书中,总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的影子、家长的影子,却也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差距。比如面对孩子们如脱僵野马般野性难驯时的浮躁:面对屡次说服教育仍陋习不改时的不冷静……今后我将时刻以“心平气和”勉励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这一份工作和所教的学生。</p><p class="ql-block">薛老师在一个小小的厂矿子弟小学默默耕耘20年,并没有取得什么突出的成绩,也没有得到过过多的教育资源,然而在教育在线上一炮走红,其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笔耕不辍。她是高水平的老师、教育家,更难得更宝贵的是她对自己的学生有着深深的爱,做她的学生多么幸运。</p><p class="ql-block">她的心态值得每个职业人学习,做有意义的事,让人生无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内容来自知乎分享</p>

孩子

心平气和

教师

家长

一年级

学生

教育

老师

自己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