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

斗虎屯镇中心学校

<p class="ql-block">课</p><p class="ql-block">题</p><p class="ql-block">研</p><p class="ql-block">究</p><p class="ql-block">报</p><p class="ql-block">告</p><p class="ql-block">《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总报告</p><p class="ql-block">斗虎屯镇中心小学</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2023年6月,我校进行了山东省安全协会科研课题《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的研究,自课题成立以来,在学校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一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我们的课题已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p><p class="ql-block">一、课题提出的背景:</p><p class="ql-block">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问题已成为学校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作为学生知识教育的主要基地,更是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提出一些相关策略,促进小学生安全意识及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响应和谐社会及和谐校园的构建。</p><p class="ql-block">《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良好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艰巨、系统的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失的内容。学校是人员最为集中的聚居地,安全问题无时无处不在,因此养成中小学生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对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意义重大。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p><p class="ql-block">二、课题研究的目标:</p><p class="ql-block">1.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方法、途径。</p><p class="ql-block">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使学生的安全行为习惯得以养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p><p class="ql-block">3.通过课题研究,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学生健康,全面提高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p><p class="ql-block">1.让德育渗透体现在每一节课中,使学生课课受教育、时时受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保证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p><p class="ql-block">2.寓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之中,解决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干巴枯燥、苍白乏力的问题,增加德育工作的知识含量,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突出学科特点,增强德育的感染力,使学校德育工作切实可行从而行之有效。</p><p class="ql-block">3.培养和锻炼教师队伍,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有效做法,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形成“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良好风气。本课题的理论价值:提高教师对德育体系理论的进一步学习,融入素质教育一线资料的积累,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方案的深入实施,充实学校素质教育理论方面的探索,为学校教书育人做出贡献。</p><p class="ql-block">四、课题的研究内容:</p><p class="ql-block">(一)学校如何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环境研究</p><p class="ql-block">1.扩张学生安全知识教育的相对路径</p><p class="ql-block">创建家校共治体制,学校和父母互相合作,以正确引导为主导,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形成身心健康的校园环境和优良的家庭氛围。利用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料库,发掘一些具备课堂教学使用价值的政治思想信息,并将其融合为栩栩如生的电子教材,既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为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构建了奋发向上的气氛。学校引用经典案例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p><p class="ql-block">2.提升教师素养教育能力</p><p class="ql-block">作为教育工作者任务艰巨。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应该推陈出新,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课程内容,选用智能化信息教育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持续提高信息素质与文化教育能力。</p><p class="ql-block">3.广泛宣传,提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p><p class="ql-block">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寓安全教育于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p><p class="ql-block">以每年“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校园安全”为主题,组织学习安全教育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排查,消除隐患,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p><p class="ql-block">除在常规教育教学中渗透安全知识教育外,积极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疫情防控、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拐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另外,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LED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p><p class="ql-block">(二)学生家庭安全教育状况调查及其与学校安全教育的结合研究</p><p class="ql-block">本研究结合文献分析,对当前儿童家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围绕家长安全教育意识、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安全教育行为、家庭环境安全、亲子互动和家庭安全教育方式等六个方面,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山东省儿童家庭安全教育的城乡差异。</p>

安全

教育

安全意识

行为习惯

学生

学校

课题

德育

研究

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