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 痴

湖南省毽球协会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骆先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3年6月5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前,第五届北京毽球公开赛结束,115支队伍,16片场地,一天打完,也是很难想象的事情。我想说的不是这次比赛,而是要说说长沙贺龙毽球俱乐部的一群痴迷毽球而无怨无悔的中年人。他们在这次比赛中,男、女队均取得了三人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弥足珍贵,可喜可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当中,为头的叫宋韬,46岁,正值年富力强。年轻时在汨罗纺织厂上班,干过乐队,后来企业改制,就买断独自来到长沙闯荡。七、八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有人隔网踢着毽子,一下子被深深吸引住,从此就与毽球结下不解之缘,欲罢不能,且越陷越深,达到痴迷程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早,在路边一家废旧修车行,自己搞了一片场地,架起了网架,搞起了毽球活动,开始是自己玩,后来慢慢有了一些毽友也拢了过来,三个、五个,最多时曾达到过二十多人,在长沙有了一个毽球小气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不是动议搞省毽球协会,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认识他们。在筹备协会的时候,我找到了宋韬。一副有点儿另类的眼镜,小平头,个头不高,微胖,看上去漫不经心的样子,言语不多,好像总在考虑自己的事情,不太擅长与人打交道。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时间长了,会觉得他还是很不错的一个人,首先是对毽球的态度,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这么热爱一项运动,这么长时间地无私深耕其中,就很难的。有些人的善良不是靠言语,而是靠行动说话的,他应该属于后一种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本身就不是一个靠吹嘘过日子的人,看人要看他是不是对事业发展有利,也就是看主流。不可能人人都受到过高贵教养,都有高大上的品行,平民百姓的高大多见细微之处,有这点就够了。对于一些匠人而言,既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求全责备,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足矣。我一直在默默支持他们,也许他们能够感受得到,也许一时还不能够理解,但本心是这样想的,且还会这样做下去。在湖南发展毽球不易,需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站在这个位置上,就要努力地为毽友多做些实事,也许能力十分有限,帮助也是微不足道,但能做一点是一点,再少也是一份心意,持之以恒,滴水穿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教练员培训,我给他打了电话,他说一定会报名参加。结果,贺龙毽球俱乐部共报了4人。“这么好的老师能来湖南教学,在家门口零距离讨教,怎么会错过这个难得机会呢?”他是这样说的,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培训期间,他主动加了陆老师的微信,教学间隙,总是凑上去问这问那,好像要把平时的疑惑都要问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记得有一次,他对我说:“我有时为了看懂一个视频,把视频转换成慢动作,一看就是几十遍,边看边体会技术要领,直到对技术动作有了感觉。”我想不是痴迷,谁会这样认真呢?当然,若不是这样琢磨,他们球队的技术水平也不会提升的这么快,并能在全国的一些赛事参与竞争。这也就应了那句古话:皇天不负苦心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如果我省再多几个像宋韬这样的人,那湖南的毽球运动技术水平整体上还会上一个台阶,我们一直期待这样的局面尽快地到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协会主席,我来写一个毽球人物是应该的。这是宣传,也是推广。湖南像宋韬这样的毽球痴,还大有人在。长沙还有,衡阳有,永州有,邵阳、益阳有,怀化也有。只是每个人的表现侧面不同,出发点和归宿是一样的,都是因为爱毽球,为了推广毽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识改变命运,奋斗点亮人生。在基层做具体工作的人,大多没有什么“靠山”,他们能够做到接地气,但很难做到通天线。因此,往往显得无助而无奈。多凭着满怀热情和一腔热血,默默地坚守,执着地奋斗,像一朵朵野百合,期待着在春天的天地间绽放,等待过路人们的欣赏。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坚定知识报国信念,培养人才,坚守初心,矢志不渝,人到中年才等到了命运的转机,生命的怒放。因此,对于这些球痴们,我是感同身受,十分理解他们,并想帮助他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或者说是我们的协会,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应该多为他们想着,他们是这项事业最勤奋的蜜蜂,我们要为他们营造更好的花园,助力他们采集更甜更美的蜜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希望宋韬等球痴们,继续痴迷下去,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春天在等待你们,大有所为的新时代在期待着你们施展智慧,挥洒汗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正准备结稿时,宋韬给我发来一段关于这次参加北京毽球公开赛的文字,让我多写写队友,少写他个人。我说这是写作角度问题,没有关系,大家会理解的。这里也将他的文字选录进文中:</p><p class="ql-block">(多亏队友们的支持鼓励,能够每人私人出资3000元,打飞的,去北京比赛,全国的社团,估计还真找不出来。因为大家还有工作,我们是周五下午飞北京,晚上约了全国冠军和全运会亚军打了热身赛,第二天四点多就起床,横穿北京,从北五环到南五环,七点到达,七点三十分就上场比赛,一直比到晚上七点。中午只有半个小时吃饭的时间。闭幕式一完,几个人衣服都来不及换,倒四趟地铁赶到机场,凌晨一点多回到长沙。第二天的工作、训练继续。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刘峥会长一脚不踢,一直跟着我们忙前忙后,我们的报名检录饮料茶水衣食住行都是他一手操办,让我们全心投入比赛,享受比赛。袁全赛前就膝关节受伤,一直肿着,又不习惯酒店床铺,更是安眠药止痛片双管齐下,坚持比赛。贺龙的老队员许杰听闻参赛消息,一个人从广州直飞北京,比赛打完脚磨出一个大血泡,周日凌晨又飞回广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作者:湖南省毽球协会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主 编:骆先鸣</p><p class="ql-block">副 主编:覃章晟</p><p class="ql-block">责 编:周群羊 李 兵 叶 旋 李 浩 吴 翼</p>